榮幸
(貴陽市南明區苗苗實驗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2)
傳統教育環境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個人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將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質量。由于部分教師的個人能力有限,因此并沒有注重課堂互動和交流,這所帶來的弊端便是,一些學生并沒有在課堂中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時常出現課堂溜號現象。事實上課堂提問作為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加快學生思維運轉,提高學生課堂知識獲取興趣,同時還可以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保障教師教學效率提高。隨著素質教育以及課改教育的出臺,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教學質量和課堂互動之間的關系,這為課堂提問改革提供了必要性的支持。
許多教師在提問學生時,并沒有注重課堂問題的深度與教學意義,為追求教學進度,教學提問往往并沒有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而是在講解完基礎知識以后,立馬提問學生,要求學生回答。顯然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并沒有足夠的空間與實踐思考,學生在這樣的提問模式下,并不能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此外一些教師為追求教學互動,甚至會將提問作為主要學習環節,整堂課程的內容都有課堂提問貫穿。但由于提問次數太多,且問題設置不合理,導致教師在提問時,學生并沒有足夠的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視野狹窄。因此在教師提問時,因對知識不了解,且教師的形象較為高大,所以許多學生心存畏懼,不敢直視教師的問題。當教師提問后往往不敢舉手或者站起。長此以往學生的膽子必然會越來越小,甚至出現自卑心理,在自卑的學習心理下,學生的學習能力顯然無法提高。一些敢于回答問題的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下建立起濃厚的學習自信心,在不斷地提問回答過程中,既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在教師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之后教師便會一直選擇這樣的學生提問,產生課堂提問不良循環,膽小學生得不到有效鍛煉。
教師的課后評價將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質量,而許多教師的課后評價卻并不合理。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多回答正確、說的好等,但卻并沒有表明學生哪里好,哪里正確。并沒有對學生予以正確的鼓勵,對學生的問題反饋并不準確。上述問題是我國小學教育的常見現象。這種回答評價方式并不科學。這種評價不僅無法幫助學生達到預期學習效果,同時也無法體現科學教學原則。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遭到遏制,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終身學習態度建設。
課堂提問必須將循序漸進原則作為基礎,不同情況下提問不同問題,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十足的準備,分析大綱目標與教材內容,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確定提問的時機。當然課堂提問也必須包括趣味性內容。這樣學生學習注意力才能夠提高,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另外課堂提問也需要注重提問藝術性價值,教師有必要對學生愛好、成績、性格做全面的了解。并對學生的情況做針對性提問,使學生產生學習有趣的印象。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知識時,教師不妨將小數知識情景化,讓提問更具趣味性與藝術性。如3.5×3,教師便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由教師扮演賣貨郎,學生扮演買貨顧客,一根鉛筆3.5 元,學生一共3 個人,請問需要多少錢才能夠保障每名同學都能夠獲得一支鉛筆。用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教師在提問時,必須保障顧及到所有的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提問中獲益。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方式,在提問時,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將學生按照成績較強、成績普通、成績有待加強分成3 個提問檔次。在提問成績較強學生時,提出的問題應保障學生可以在問題中,獲得穩步提升的效果。成績普通的學生則要保持循序漸進的提問原則。成績有待加強的學生則要放低要求,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這樣才能夠保障每一名學生都獲得發展,能力獲得提高。
提問后的課堂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因此教師必須優化課后評價,注重學生的提問效果提高。在學生問題回答正確時,應給予表揚并指出對在哪里。當學生問題回答錯誤,不應一味批評,而是要進行鼓勵并指出錯在哪里。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班級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
總之,課堂學習包括資料學習、任務布置以及課堂提問。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是教師檢驗學生課堂學習紀律,知識獲取成果的重要途徑。因此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設計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過目前許多教師都存在課堂提問問題,如問題設置不嚴謹、不合理等情況。另外許多學生也存在問題回答積極性不高、數學思維混亂等問題。為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有必要針對現階段課堂提問問題,建立有效的課堂提問引導,發揮課堂提問教育價值,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