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代新
(邢臺市南和區(qū)城關小學,邢臺 南和 054400)
備好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如此淺顯的道理,做到卻不容易。首先是我們教師是否真的對學生情況了如指掌,其次是我們教師是否能坦然對待考試和成績。比如是否愿意花很多功夫在可能統(tǒng)考中“不考”的內容上補充知識與方法,比如有沒膽量在“必考”的內容中對學生掌握和應用能力降低要求。以下是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一)認真學習教育學知識,從理論的高度擺正教學的心態(tài)
沒有哪位老師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力強過他人。可是如果不問學生基礎與能力的現(xiàn)狀,任意擴充教學內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與愿違,而且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目標都達不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高年級的小學生,一節(jié)課接受單詞的能力最多就8 個,課外的新單詞多一兩個來輔助閱讀,也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為了讓學生擴充知識面,毫無限制地增加課外知識和新詞匯,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學生將會對英語學習進一步產生畏難情緒,為繼續(xù)學習增加了阻力。反之,如果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教師卻任意降低難度和要求,這無疑是浪費學生大好時光,“無異于謀財害命”。所以,備課時必須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教學基本原則。
(二)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把握學生心理特點
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復雜而多變的。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其年齡階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此外,班級如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盡管性格可以培養(yǎng),但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集體對新知興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戰(zhàn)的可能性和對困難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教師的預想值。這就是常說的要讓學生“跳一跳,拿得到”。
(一)重視知識的引入
一堂課的引入如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教師要營造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在這樣的心理環(huán)境中開始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學生才不會從心底抵抗教學的進程——事實上很多學生學習效果的不理想都歸因于這種有意或無意排斥知識的滲透,比如打瞌睡、說與教學無關的話等。
(二)把握知識發(fā)生、理解和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學生的參與,要放手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中獲得滿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尊與自信。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xiàn)方式或場景,并采用相應技術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fā)揮才能的環(huán)境。
(三)精選練習題,重視學生能力發(fā)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不搞題海戰(zhàn)術
通過精選,讓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能從中提示某種規(guī)律或概括出方法的,能縱向或橫向擴展、具備一題多解功能的題材目成為學生手中應用和鞏固知識的平臺,讓學生能在作業(yè)的同時既用新知又能復習舊識就更好了。同時,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作業(yè)要求也應有區(qū)別,要讓學生既有動力又有信心完成。
有效的課堂在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備好了課,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才是有效的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問題越來越受到高度關注,問題的提出源自教學的低效,避免無效,克服低效,追求高效,最基本的訴求是,教學必須有效。下面從不同的教學形態(tài)提出六種有效教學的策略原則。
(一)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共同營造認知情緒、思維狀態(tài)呈現(xiàn)活潑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自身的心理品質、意志品質得到最佳發(fā)展。要抓住質疑、交流、想象、應用四個環(huán)節(jié),在質疑中,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接受;在交流中,變個人競爭為集體合作。其次是優(yōu)化提問。提問是手段,更是藝術。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需先交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教師要通過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竇,引發(fā)思考,激活思維,達到教學目標。
(二)學生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有效的學習指導,要把握好五個關鍵點。一是適時,在學生最需要指導時,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以取得最大效益。二是適度,指導既不要包辦代替,和盤托出,也不要指導不足,讓學生手足無措,過猶不及。三是適當,指導的針對性要強,解決學生急于想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四是適合,指導要采取恰當的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五是適應,關注學生的需要和需求,激勵、喚醒、鼓舞,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
不同教學形態(tài)中的每一種策略并不是適合每一名教師的,它只是一般性的原則,需要個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矯正、提升、固化。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是一個執(zhí)教者一生的事情。教師要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從而形成一種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永遠是個性化的,未經自己實踐的教學策略,仍然屬于他人的策略,只有經過自身的實踐和體驗,精雕細琢,取同存異,逐漸積累,生成充滿個性的教學智慧,不斷豐富這些智慧,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有效,我們的教師就更有魅力,我們的課堂就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