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一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雖然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內仍然存在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不夠重視、教材中我國傳統文化的缺失、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評價過于片面等教育問題,但高職院校可以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采取加強師資教育、優化教材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等方式來有效地推動課程思政理念在高職院校內的教學改革,這也是筆者將要與大家進行分享的主要內容,希望以下筆者所提出的淺薄意見能夠對相關教育者有所幫助。
所謂課程思政,主要是指教育者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將各類課程都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從而將“德育”的教學理念在全課程中滲透,實現對學生們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的全面培養。以高職英語學科為例,課程思政的基礎在于“英語課程”,所有的思政教育都應以英語課程內容作為載體才能實現,沒有課程的思政就好像無源之水、無土之根,而與之相對應的“思政”則是課程思政的重點,所有的英語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思政理念來實施才能實現其教育價值,沒有思政的課程是沒有靈魂的教育。
以高職英語學科為例,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推動課程思政在英語學科中的改革,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思政改革是英語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在學習中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可以為推動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內的教學改革添加助力;第二,提高英語教學價值,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理念通常以學生們的技能水平的提高為主,但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培養出的學生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工作要求,因此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地將思政課程內容融入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化,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觀,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價值[1]。
由于“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是近幾年才提出的,因此該理念還未完全普及在各高職院校內,存在一些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還未從傳統的應試教育中跳脫出來,他們對所謂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實際應用還未引起重視,在英語教學活動中仍然以語言知識的傳授為主,他們的思維格局依舊固化地認為培養學生們道德品質的教學工作應由思政教師來完成,這種情況也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中應當加以改正的問題。
思政教育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思想道德品質。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文化,但是高職院校所選英語教材的編撰通常會將學生們就業工作的角度作為重點參考方向,因此高職英語教材大多會具備實踐性、日常性、職業性的特征,以培養學生們對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為主[2]。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現代高職院校英語教材雖涉及范圍較廣,包括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政治、科技、倫理、道德等等,但每一模塊中大多闡述的都是西方文化理念,英語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利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還極易出現文化盲從的負面情況,該類教學問題值得引發學校方面的關注。
傳統英語教學活動通常以講述式授課方式為主,這樣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很難在英語授課過程中滲透課程思正的教學理念,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教師要想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的理念并且實現其價值,需要適當地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自身思想政治觀念的升華,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強化英語教學效果。
目前高職院校內的英語教學評價通常以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為主要的參考標準,然而這種教學評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僅不能對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行為做出準確的評價,同時也很難在英語考核中體現出學生們的政治思想覺悟,因此,高中院校的英語教師還應以教學評價作為切入點,為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奠定良好基礎。
為了改善英語教師對思政理念不夠重視的教學現狀,高職院校可以實施以下教學改革路徑:第一,加強院校內英語師資的教育力度,讓英語教師能夠真正認識到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重要性,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教育思維,擔負起思政教育的責任;第二,從自身做起,按照思想政治標準來規范自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為學生們的思政教育樹立正面的榜樣,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們的思想道德進行指引;第三,高職院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校內的英語教師參加與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相關的教師培訓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教師們的思政觀念,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為其后續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奠定基礎[3]。
上述也提到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英語學科所選用的教材大多存在傳統文化缺失的問題,教材是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依據,因此其對于最終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對此高職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有效地實現對英語教材內容的優化:第一,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努力貼合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知識點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融入一些中國歷史、政治、文化、經濟、哲學等方面內容,通過優化教材內容的方式為學生們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第二,在英語教材中科學、合理地設置一些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創新型練習題,如東西方文化的辨析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文化覺醒,讓學生們能夠在英語教學活動對傳統文化有全新的認知,從而實現對其思想政治思辨能力的顯著提升[4];第三,英語教材內容的優化還應當與學生們的未來成長和發展的需求相結合,突出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人文性,盡可能地借助英語教材內容這一載體實現對學生們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實際教學中不可否認的是,思政教育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體現形式非常寬泛,其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比如毛澤東思想、國家形式、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等,英語教師要想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僅憑借單一的教學方法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對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具體路徑如下:第一,擅于利用微課資源,將教材內容和思政教育相結合,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點進行呈現,通過這種方式來加深學生們對英語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完成對學生們思政理念的培養,實現英語與思政的雙向傳導教學;第二,英語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開展一些趣味性的互動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能夠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也間接地提升其思政素養。
很多教師通常會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教學活動中,反而會忽略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來完善現有的教學評價機制:第一,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的評價與教學結果的評價相結合,確保最終教學評價結果能夠真實、全面、客觀地反饋學生們的學習效果;第二,教師應對學生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考核評價,如課堂是否積極回答問題、學習態度等等;第三,教師在設置卷面考試題目時,可以有選擇性地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來出題,通過這種方式同時考核學生們的思政水平和英語能力,明確學生們思政品質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地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們能健康成長。
課程思政對于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找到正確的行進方向,同時還可以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當從教學方法、教材內容、評價方法等多個方面融入思政教學的理念,使其能夠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效果,從而更好地履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