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尚洪媛
(1.2.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河南 登封 452470)
農村穩方國家穩,農業興方國家興,農民富方國家富。黨中央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在對新時代中國國情與農業發展實際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對解決農村發展現實問題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此過程中,年輕干部既是鄉村振興工作的智慧者、踐行者與推動者,同時也是鄉村振興事業發展的接班人與生力軍,能夠把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五個振興”之間的關系耦合起來,發揮出“催化劑”作用。因此,年輕干部應爭做鄉村振興的“催化劑”,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增添加速度。
(一)年輕干部要定好為農民群眾做實事的人生坐標。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年輕干部相較為前輩們,既有著大有可為的時代機遇,同時也身處于前所未有的思想大染缸。由于村莊舊秩序與傳統權威結構的深刻影響,再加上一些年輕干部對自身角色認同脫節與斷裂,部分年輕干部往往對鄉村振興工作缺乏激情和動力,容易忘記或偏離鄉村振興的初心,甚至將農村就業當做后期晉升職位的跳板。導致鄉鎮年輕干部出現“空心化”趨勢,鄉村振興遭遇人才“天花板”和“用工荒”。因此,在鄉村振興這場接力的“長跑”中,年輕干部應當消除功利思想和自怨自艾心理,不斷實現自我完善和提升黨性修養,將自身利益與人生理想融入到鄉村振興事業的過程中,爭做一支富有活力并有沖勁的新型鄉村干部。[1]在鄉村振興的歷史任務之前,年輕干部勇于應當牢記振興鄉村的歷史使命,擔當實現鄉村振興的時代重任,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充分發揮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讓與鄉村振興相關的政策方針讓黨落地生根,讓鄉村振興相關的高深理論說“家常話”,促使村民自發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的行列中。
(二)年輕干部要具備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決心與氣量。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年輕干部應當把握“鄉村振興”工作的“魂”,時刻牢記鄉村振興的初心與使命,積極踐行以農村協調發展為中心、為農村群眾謀幸福及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工作思想,大膽探索并有效解決鄉村振興中關乎農民群眾切實利益的難點問題,做一名懂民心、知民情的優秀青年干部。此外,年輕干部也應當強化為民服務、心系群眾的工作情懷,學會放下架子、做到撲下身子及擼起袖子,深入到農村一線工作,讓心中的理想與遠大抱負在在農村廣闊天地上生根發芽、大顯身手,成為帶領農民群眾發掘自身潛力、戰風險渡難關的領頭羊與引路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年輕干部要擁有腳踏實地的基層情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事關新時代“三農”工作的質量與成色,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福祉與未來。在這項注定被后人銘記與努力的偉大事業中,年輕干部作為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的生力軍與技術兵,不僅需要肯干、會干、實干的事業心態,也需要扎根于農、懂農業、愛農民的基層情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年輕干部大多經過寒窗苦讀考試到崗,多半缺乏農村經驗,很容易在處理農村問題時因為不知曉或一知半解農業知識、農民心理及農村習慣出現偏差與脫節,甚至部門年輕干部甘當門外漢,不愿跟群眾談農事,不愿深入到田間地頭,這樣的年輕干部是農民群眾不喜歡、不歡迎的,不利于良好掌握農業實情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因此,年輕干部要扎牢鄉村振興的“根”,加快角色轉變快速融入新崗位,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2]能夠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做好服務群眾的踐行者,堅持深入到鄉村走家串戶、掌握村情民意,經常與農民群眾敞開心扉聊家常、話發展。要具有扎根基層、從基層做起的平和心態與堅定決心,能夠甘愿奉獻服務基層,摒除不懂裝懂、不接地氣、不干實事、眼高手低等不良作風,愿意脫去“西裝”穿上“民裝”,學會講土話、話農事,做到接地氣、走田坎,知曉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身體力行的行動真正融入到鄉村這個“大熔爐”。
(二)年輕干部要保持清廉為民的工作作風。在新時代、新要求下,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年輕干部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接班人和實踐者,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支撐與活力所在,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股年輕的源泉力量,其工作作風直接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進程。因此,如果想要加速推進及長遠發展鄉村振興這項偉大事業,年輕干部必須充分發揮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特定價值與表率作用,嚴格貫徹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更明確的工作目標、更過硬的工作作風,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領頭羊與服務者。年輕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決反對“四風”,堅決不做“蒼蠅”,防范鄉村治理風險與職務犯罪發生。要扎緊不能腐的籠子、把好權利,能夠將“守紀律、講規矩”體現與落實在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中。要時刻敬畏黨紀國法,常懷律已自重之心,真正做到清白做人、干凈做事及坦蕩為官,切實維護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和諧穩定。要常修為政之德,做好鄉村振興的服務員,能夠從自身做起保持廉潔自律的慎獨節操,時刻緊繃廉潔這根弦,以萬事民為先、做官先做人的清廉為民情懷,做好推動鄉村振興的服務員。
(一)年輕干部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行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相對漫長的系統工程,實現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面對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出現的新面貌新氣象,鄉村振興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機遇,如何去融合農業與新業態,如何加快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又該如何破解美麗鄉村建設中“拆”“整”與“建”的現實難題等,都需要年輕干部充分發揮思維活躍進步、視野開闊遠大及專業背景強等自身優勢,通過勤奮學習不斷增長才干,能夠對鄉村振興領域的工作做到學懂弄通與了然于胸,能夠運用最新技術與先進理念加速鄉村振興發展,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人才力量,使得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特別是在如今傳統農業經濟朝著信息農業經濟的大背景下,網絡電商、電腦控水控溫控肥、物流快遞等現代新技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為鄉村發展開辟出無限市場。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年輕干部要能夠更快適應時代所需,樹牢“學習當求博通悟,功成必定有我”的終身學習理念與比學趕超工作意識,學會彎下身子、放下架子向農民群眾謙虛請教,能夠在實踐中取經、向書本學習,學習新技術與管控現代設備。要樂于勇于敢于接受新生事物,通過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加快自身知識更新,不斷學習農業科學知識、現代理論知識及社會管理知識,做鄉村振興的智慧者與推動者。要積極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與添磚加瓦,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支撐與智力基礎,加速度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這道靚麗的鄉村振興風景線。
(二)年輕干部要培養勇于創新實干的奮斗精神。“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縱觀鄉村振興戰略核心,如果要說以往的“三農戰略”側重于追求鄉村經濟的增量,那么鄉村振興戰略則更加在于突出農業、農村與農民三方面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既要走出質量興農與綠色興農的產業興旺之路,也要走出振興優秀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的鄉風文明之路,更要走出鄉村環境生態化發展與農業生產綠色發展的生態宜居之路。在這條走向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在新時代新思想新精神引領下,鄉村振興事業的成敗,關鍵在于黨,重點在于人才,人才興則鄉村興。因此,面對振興鄉村這一時代重任,年輕干部應當深入調研謀劃,勇于創新實干,找到農村振興之匙,爭做鄉村振興的加速器與助推器,努力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價值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讓農村成為生活優勢”的具體目標。要結合駐村包戶的實際大膽創新、奮發有為、謀在深處,善于抓住“鄉村振興”工作中問題的關鍵與短板,號準鄉村振興的“脈搏”。不搞一刀切、一味套用模式,切實用好深化改革的有利法寶,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在農村生態環境修復與綠色發展、在現代化新農村新文明建設等方面上下功夫,逐漸把鄉村發展致富藍圖變為現實圖景,助力鄉村振興加速奔跑。[3]要懷揣著“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的工作理念,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過程中既能夠保證扎實苦干、干在實處,也能夠做到主動作為、創新巧干,分清工作事務的輕重緩解,努力提升工作效率與服務本領,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動力與源頭活水。
年輕干部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力量,也是鄉村振興發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在這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新時代,年輕干部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要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積極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