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盛小學幼兒園,重慶 400800)
毫無疑問,幼兒園的教學是學生世界觀和思維模式形成的重要過程。教師的管理方式就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前教師習慣在學生面前樹立威嚴,讓學生感到害怕,殊不知,學生怕你并不是服你,只是因為他們年齡太小,還不太敢表明自己的想法。而且一直用這種方式教學可能會讓學生提前就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厭學,畢竟幼兒園的學生除了要學會照顧自己還得學一些學前知識,如果學生回家什么都沒有學到還有抵抗情緒,那就違背了教育的初衷。所以更恰當的方式是教師與學生多溝通,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以身作則,來言傳身教,讓學生從心底里服氣教師的管理。
很多小孩子不聽話,愛搗亂,本質上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自己的人生中處于什么樣的角色,應該負什么樣的責任。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讓學生清楚認識到他們的責任,以此來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那么在家的責任就是要聽父母的話,不亂摸不亂碰,吃飯時好好吃飯,睡覺時安心睡覺,不能讓父母過渡操勞。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學生也是同學,要做到聽教師的話,不亂跑,上課認真聽講,關愛同學也關心自己。讓學生理解這些角色的責任。還有一個責任就是做錯事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比如在家里打翻了水杯,那么就要自己去拖地,把地上的水弄干凈,吃完飯要擦嘴等等。當日常生活中給了學生這樣的一些小提示,學生就會慢慢形成自我意識,約束自己的行為,慢慢有了自己的責任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例如,班上曾經有一位叫小景的男生,可能是家庭的環境因素導致了他總喜歡和教師唱反調。比如說要吃飯了擦嘴他就跑掉去和其他學生玩耍,說要睡午覺他就要看書。后來我們就專門開設了一個小的專題班會,內容就是關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在視頻里面講述了幼兒園的學生應該注意自己的哪些行為。配合我和其他教師的悉心教導,這個學生的情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開始和教師成為朋友,課堂上積極互動,課下幫助老師分擔任務,性格也變得逐漸開朗,在幼兒園成為了道德小模范。
因為受到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都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家里除了看電視打游戲什么也不干,這很可能導致以后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培養的動手能力非常重要,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們通常可以把家務活現場變成勞動最光榮的游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參與進來。讓學生明白勞動的重要性,也可以讓他們知道成果的來之不易,區分節約和浪費的區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老師的事情幫著做,也會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之中,我就經常會在飯后或者是做完小游戲之后,給學生們說:“有誰愿意幫助老師來打掃衛生呀,完成好的小朋友可以獲得獎勵哦!”這時就會有大批學生來報名,踴躍參與,大家覺得坐視不管很慚愧。不論是睡覺時讓學生自己疊被子整理床鋪,還是吃飯之前讓學生自己洗手,吃完飯后讓學生自己擦嘴巴放好碗筷擦拭桌子,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幫助家人分擔家務的意識。學生的勞動意識加強了,自然也就服從了管理,甚至還會和教師一起行動。
很多時候,學生不適應幼兒園里的環境,會產生應激反應。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協助教師來進行管理,一般可以在幼兒園開學前,以及每個月開家長會來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次數,還有趣味運動會來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讓學生逐漸適應沒有了父母的時候,來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的習慣。以及在幼兒園的時候沒有父母陪伴的時光,畢竟人都是要長大的,不能像小時候一樣一覺睡醒就要找媽媽。將幼兒園變成學生的第二個家,教師暫時成為學生的父母,這樣學生就會更加信任教師,也對幼兒園不再產生抵觸情緒。
例如,在第一次入園時,我就會將學生的他們的父母留住,做第一次入園的親子運動。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在父母還在的情況下,逐漸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而且減輕他們的不安情緒。還可以認識身邊的小朋友,以及幼兒園的教師。在一些小游戲之后,學生逐漸放開自己,也變得不怕老師。在每個月我都會將各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如實在家長會上告訴家長,而且每次家長會之后都會開展親子運動,就是為了在放松之余給學生和家長一個相處的時間。畢竟現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能帶給學生歡樂的時間也逐漸減少。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頻率,可以讓學生把幼兒園當做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可以有效培養他們的安全感。
結語:綜上所述,幼兒的教育不容忽視。教師在培養時要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責任,培養他們從小應該履行的義務,認識自己的定位,這叫明事理。然后才是來幫助家長或者教師還有同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反對浪費,這叫熱心腸。這樣學生的性格會逐漸變得開朗,也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人交流。教師的管理也落到實處,事半功倍。教師在教學之中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因為教師的形象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性格,幼兒園的學生學習快,要耐心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