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勇韓新正
我們經常接觸到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也有人說“教無定法”,教學無須設計,只需要教師按照教材上課即可。其實,我們知道“教無定法”的前提是“教學有法”。所謂“教學有法”,就是在尊重課堂規律的基礎上,基于課標,把握教材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科學設計好一節課,然后通過適當的教學形式實施具體教學。那么,如何科學設計一節課呢?“系統思維整體構建”是設計一節課的有效理念。下面,筆者以蘇科版數學“絕對值與相反數(3)”為例做詳細介紹。
本節課是初中數學的第二章內容。教材中依次安排了“正數和負數”“有理數和無理數”“數軸”“絕對值和相反數”版塊,本節課是“絕對值和相反數”的第三課時。在教材的安排上,編者借助“數軸”這一重要工具來引導學生比較有理數的大小,認識絕對值和相反數的概念。
師: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數軸的作用。
生1:我們借助數軸,可以比較數的大小(數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于負數,正數大于零,負數小于零);可以知道絕對值的概念(數軸上的數表示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和相反數的概念。
師:我們借助數軸研究了3個問題,但每一個問題中都有沒有完成的工作,大家看看有哪些?
生2:(1)在比較數的大小中,還有兩個正數以及兩個負數沒有比較大小。(2)我們知道了絕對值的概念,但任給一個數,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化簡。(3)我們認識了相反數,但還沒研究相反數和絕對值的關系。
師:好!那我們這節課就研究這3個問題。
師:絕對值表示數軸上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當我們求一個具體數的絕對值時,是否都要通過畫數軸來解決呢?
生2:應該可以,就是比較麻煩。最好能找到直接化簡的方法。
師:好主意!我們不妨就來做做這方面的工作。求一個具體的數的絕對值,大家覺得我們應該先做什么?
生3:應該先對數進行分類,也就是分成正數、負數和零來探究。否則太籠統不好研究。
師:好!按照你的思路,我們將數分成三類研究。我們不妨先從正數研究起。大家回憶一下,過去我們是怎樣研究的?
生4:從特殊到一般,逐步發現規律,最后進行歸納。
師:你怎么想到的?小學的哪些經驗告訴你的?能否舉例?
生4:我們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時都是先舉例子,然后發現規律,再把發現的規律總結起來。
師:請把發現的規律用語言和字母表示出來。
生5:當a>0時……
讓學生觀察數軸:
(1)比較2和1,5和3,6和4的大小。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正數的比較和絕對值的關系。
(2)比較-2和-1,-5和-3,-6和-4的大小。引導學生觀察兩個負數的比較和絕對值的關系。
(3)引導學生得出:兩個正數,絕對值大的正數大;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負數小。讓學生借助數軸闡釋理由,把數的大小比較和絕對值關聯起來。
師:借助數軸,我們找到了絕對值化簡的方法。如果我們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正數和兩個負數的大小關系了,是不是就可以不要數軸了呢?
生6:我想可以不要了,因為數軸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師:那我們看如下例題。
已知x<y<0,則,試將x、-x、y、-y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生7:如果不用數軸,比較麻煩。這道題用數軸很直觀,大小關系一目了然。
師:通過上述例題,大家有什么感悟?
師生總結:數軸是基本方法,體現的是數形結合的思想;利用數軸得出絕對值的化簡和數的大小比較方法是技巧;我們在學習時既要掌握根本方法,也要學習各種技巧,這是“道和術的統一”。
設計一節課的教學首先要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系統把握課標和教材,然后結合學生實際,把一節課的內容置于一章或教材的系統中思考,整體規劃一節課的立意、實施方案,確定上課主線。
本節課圍繞“通過數軸觀察所得”這個主線展開。絕對值的化簡、數的大小比較都是圍繞這條主線進行的。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繼續提醒學生“數軸是否就可以不用了”,不斷強化數形結合思想,整個過程思維連貫。這讓我聯想到,在教完“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后直接讓學生完成“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教材直接給出具體的作法,學生聽完之后恍然大悟。但學生不禁要問:“我怎么才能自然想到這一作法?”其實,我們只要緊緊扣住本節課主題“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即可。教師可以用連續追問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環節:(1)“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是個新問題,那么它怎么轉化為“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呢?(2)關鍵就是要在直線上找一條線段,使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過那一點。(3)假如我們已經作出這條線段,那么該線段和那一點又構成什么樣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4)怎樣作這個等腰三角形呢?(以直線外一點為圓心,以適當的長度為半徑作弧,該弧和直線有兩個交點。)這樣就自然回到作法中去了。這樣的設計始終抓住“系統思維”這一主線,使教學過程自然靈動,一氣呵成。
好的教學既要關注本質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又要關注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形成。比如數形結合的思想,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類的思想,這是數學最本質的東西,是教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是學生應對未來世界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會影響學生一輩子。沒有數學思維、思想訓練,數學就變成了簡單的數學游戲,數學育人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但必要的技能訓練也不可少,比如計算、化簡、實驗操作等,沒有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就不會有數學能力的形成,數學素養就會變成空中樓閣。本節課研究絕對值如何化簡時,教師先啟發學生思考“我們是不是每次都要根據定義畫出數軸,求出一個數的絕對值呢?”,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化簡?面對這么多的數我們該怎么辦?”,那就是先把數分為正數、負數和零三類,然后再從特殊到一般,探究三類數的絕對值的規律,得出絕對值化簡的法則,最后通過適當的習題予以鞏固。整個過程既有數學思想的引領,又有適當的練習訓練;學生既學到了數學思想,又獲得了解題技能。
學習的起點基于問題。問題既可以從生活情境中產生,也可以從數學的內部產生。教材提供的情境是的相反數是的相反數是的相反數是 ;(3)||0= 。如果我們對教材的情境不做處理,那么,教材的情境就像一種假問題情境,這樣的問題和發現不是來自學生的思考,而是來自教師的設計。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是真問題。本節課中,教師從復習數軸的作用開始,梳理出利用數軸學習了3個方面的知識。然后教師提問:“這3大方面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啟發學生觀察思考。等學生列出新的研究問題時,教師繼續追問怎樣研究,通過運用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不斷思考,不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定理、規則的教學,其主要價值應體現在定理和規則的發現過程中。特級教師卜以樓認為:研究一個定理,一般要從猜想、驗證、證明這三個方面去把握。如果離開了猜想、發現定理這兩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就會在教學中打折。事實上,發現一個定理的價值遠遠大于證明這個定理。本節課研究絕對值的化簡,不是簡單的告知結論,也不是讓學生填空,像計算工具一樣得出結論,而是讓學生完整參與絕對值化簡的發現過程。同樣,通過數軸比較兩個正數和兩個負數的大小,也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出結論,最后回歸原點——“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正數和兩個負數的大小關系了,是不是就可以不要數軸了呢”,再一次強調數軸的根本作用。這樣的研究過程教會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還有研究數學的方法和使學生受用一輩子的數學思想。
系統思維、整體構建是數學教學中應該始終貫徹的基本觀點、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我們如果能運用整體的觀點去理解、去學習、去探究數學知識和設計一節課,就會有一種統領全局,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