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林松
(新鄉市方正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新鄉 453000)
道路交通是城鄉經濟發展的命脈,但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城鄉道路改造、擴建要求更高。針對城鄉道路改造項目,從設計節點、施工管控整個流程中,需要結合項目實際,優化工程施工方案,確保道路工程質量。著重探討城鄉道路改造中的主要問題,對改造工程內容進行闡述,選取某道路路基改造項目為例,梳理其施工要點。最后,就城鄉道路改造工程管控要點進行總結。
提升城鄉道路通行效率,發揮城鄉道路在促進區域經濟建設中的服務功能,針對現有城鄉道路改造工程,其常見病害及成因如下。第一,新舊道路結合處出現失穩、滑坡問題。在一些道路改造工程中,因施工質量及管控要點不足,導致改造工程中新舊路面銜接不暢,出現路面失穩、滑坡等問題,降低了道路通行穩定性、安全性。新舊路面工程施工,要對舊路面進行全面分析,特別是地質因素,可能誘發夾層滑動等問題,最終導致路基錯臺,帶來交通安全隱患。同時,對道路工程改造時,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施工要求,保質保量科學作業,一旦出現偷工減料、違規作業,都可能帶來施工質量問題。第二,新舊道路路基出現不均勻沉降。考慮到交通壓力的影響,對于舊路基本身在多年交通荷載下,可能出現變形。在后期改造項目中,如果未對路基變形問題進行處置和防控,可能出現路基沉降問題。第三,新舊路基結合處出現蜂窩、麻面等病害。對于道路工程材料的選擇,其質量關系到整個項目施工效益。城鄉道路以混凝土、瀝青路面為主,對混凝土、砂石料、瀝青等材料材質,如果不達標,或者出現瀝青配合比不當,填充料水分不科學,未能按規范進行路面振搗、碾壓,最終導致路基結合處出現各類病害問題,給交通安全帶來不良影響。
在城鄉道路改造工程中,平面設計的重心在于改善交通功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質量。通常,線路規劃是道路改造設計的基礎,要結合道路實際運行現狀,加強線路改造的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提升道路設計水平。同時,要結合城鄉發展規劃,對改造工程平面位置及道路標準進行科學設計,使其與周邊道路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平面改造設計,要處理好直線與曲線銜接問題,要采用大曲線半徑方式,按照道路分級要求,合理設計交叉口、分隔帶斷口等基礎設施。
斷面改造,主要體現在縱斷面、橫斷面兩個方面。從項目改造科學性、合理性上,要對縱斷面、橫斷面方案進行優化,特別是根據原有路基、路面實況,完善設計斷面設計方案,確保道路整體舒適度、安全性。設計師在縱斷面設計中,要對接城鄉規劃標高要求,盡量做多縱坡平緩度控制,減少道路起伏,提升通行效率。在橫斷面設計中,要兼顧周邊區域路網協調性要求,針對周邊建筑密度,合理設計斷面方案。另外,要充分考慮城市規劃總體方案,對現有道路交通規劃進行綜合考慮,合理預留相應的管線敷設空間,確保斷面設計可持續性。
車道改造,其目標在于提高通行效率,實現人車分流。隨著道路交通壓力的驟增,原有道路等級及車道數量,無法滿足現有城鄉交通壓力。車道改造設計,要盡量確保機動車道的垂直行駛要求,利用架橋等方式,可以變更非機動車道,以改善道路擁堵難題。
在道路改造工程中,路面修復是確保道路通行穩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任務。圍繞道路改造工程實際,不同的路面修復工藝,需要與不同路面病害相對應。如坑槽、裂縫等問題,所所用的修復工藝有所不同。針對坑槽問題,其流程有:施工放樣、設置警示標識、切割開槽、澆筑、養護。同樣,在路面修復作業中,還要根據坑槽大小、病害程度,做好施工細節的管控。如在修補前,需要打底層油;在填充前,要對坑槽雜物進行清掃干凈;在填充時,厚度要略高于周圍路面;填充后要按規范進行碾壓。對路面裂縫的修復,其工藝有:開槽、切割、清理裂縫雜物、灌注密封材料、融化材料,瀝青材料等。在施工要點上,要根據裂縫實況,合理設計開槽深度、寬度;填充前清理裂縫雜物;灌注時要做到各工藝的規范銜接,確保修復質量。
在道路改造項目中,對管網的改造要進行科學設計,有序作業。道路改造,管線交集是常見的。通常,在對舊路管網進行改造設計前,要盡量發揮已有管網的作業,降低作業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針對管網改造設計,需要優先確保各管線拍流體制作,滿足管線合流質量和要求。管線布設,要結合道路改造實際,對路面幅寬、區域規劃進行參照,合理設計管線橫斷面,確保其可用性和整體工程效益。
本文所選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城鄉結合處主干道,主路寬40m,為三塊板斷面。路面規劃車行道寬3.5m,橫坡1.5%,人行道橫坡1.0%。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均為混凝土路面。道路現狀,部分路面出現破損,一些地方出現不平順問題。路面行車噪音大、美觀度差。對該段舊路進行升級改造,改善道路功能,提升交通通行質量。根據路基設計要求,寬度符合規劃要求,對人行道部分路基進行加寬,對邊坡進行改造。主路路基改造,以砂性土為填料,路面壓實度滿足0cm~80cm;路床在95%以上;80cm~150cm 上路堤在93%以上;150cm 以上下路堤在92%以上。挖方路段,壓實度路槽底壓實度0cm~30cm 在95%,路床底壓實度30cm~80cm 在93%。路基在填土前要做到夯實作業,分層夯實,每層填土厚度約30cm,壓實厚度控制在20cm。對于新舊路基交界處,充分考慮不均勻沉降,對舊路基進行刷坡施工,同步進行臺階開挖,鋪設土工格柵,填土分層進行,碾壓夯實。擋土墻采用C20 片石混凝土,石料強度不低于40MPa。沉降縫以10m~15m 規格設置,寬2cm,以瀝青麻絮填塞;以砂性土或沙礫作為墻身填料,內摩擦角大于35°,分層夯實。
在該項目路基施工中,管控要點有土木格柵、路基拓寬與舊路基搭接施工,以及擋土墻施工三方面。針對土工格柵,在施工時要注意:沿路基縱向展開,確保聯結平順,利用尼龍、滌綸進行縫接;利用U 型釘進行連接格柵,搭接寬度20cm 以上。考慮到格柵鋪設的強度與穩定性,要避免扭曲、褶皺、重疊,利用鉤頭釘固定,間距1.5m~2.0m。在填筑作業時,要先兩邊,再中間,對稱展開;填料不能直接卸放于土工格柵上;填土層達到預定厚度,展開碾壓,確保壓實度,人工錨固。對新舊路基搭接作業,首先要做好基礎處理。對路基植被、雜物進行清掃,換填誰是,并碾壓夯實。接著,鋪設土工格柵,并進行路及加固。在新舊路基搭接處,要確保搭接穩固。填料選擇要一致,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規范填料,并壓實作業。最后,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因雨水等導致搭接處出現斷裂、錯臺。另外,針對新舊路基搭接處,要做好緊密銜接,特別是拓寬路基在高路堤路段,可能存在縱向裂縫,要進行邊坡刷坡,控制好臺階高度,分層進行開挖;填筑時,要搭接處向內外逐步填實,確保土工格柵平整。對擋土墻施工,需要注意幾點。對基坑開挖后,要進行驗槽,達標后再進行砌筑。對擋土墻施工,要嚴格控制標高;對不同地質條件下,要結合相關單位,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變更,確保質量。對排水孔的設計,以直接為8 的PVC 管為主,間距2.5m,梅花狀設置。進水口處以碎石填充;最底層排水孔出水口,要高出正常水位0.3m;對PVC 排水管,利用土工布進行包裹。加強擋土墻防滲性設計,利用砂性土、砂礫等碎石粗料作填料,利用黏性土在擋土墻頂面做厚度為50cm 的封水層;在底層排水孔下放,設置厚度為50cm 的隔水層,提升路基防滲性能。在擋土墻施工中,結合規范,嚴格做好路基地質條件測定工作,對不同路段路基設計,要嚴防塌方。建議采用跳槽開挖方式,防范擋土墻坍滑問題。針對基坑開挖中,出現裂縫問題,要灌注混凝土、水泥砂漿;基層夾層出現外漏,要做好封面保護。
城鄉道路改造工程設計與施工管控,要確保項目施工質量達標。對整個項目設計、施工管理,要科學合理,遵循相關工程規范,嚴格管控各施工要點,提升道路改造項目綜合效益。在材料上,要抓好質量管控。從進場、檢測、使用中,嚴格監控材料質量,對不合格材料不予進場。加強項目施工全程性監控,特別是多線并行、同時作業,要從人員、工藝等方面,做好工程質量監控,對關鍵工序、薄弱環節進行實時監控,杜絕不合理、不規范施工。另外,加強項目人員安全、質量管理培訓,提升工程施工、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將監管工作落實到人,把好每一道工序,將工程質量置于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