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珍,薛晶,莫蓓蓉,姜鵬君,李華,時春苗,趙永靈,羅怡君
開展日間手術工作模式是目前我國醫改的重要內容之一,與住院手術相比,日間手術服務模式可節約80%的住院時間,降低20%的治療費用,能夠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同時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的治療與康復需求[1-2]。人文關懷護理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既消除疾病痛苦、恢復身心健康,又滿足患者需求[3]。人文關懷護理可縮短患者的生理康復進程、減輕其心理壓力。由于日間手術患者時間安排緊湊,在院停留時間短,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實施人文關懷、促進患者恢復成為新的挑戰。我科對55例日間手術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措施,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9~12月收治的腹腔鏡下行腹股溝直疝與斜疝手術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滿足日間手術條件,知情并同意日間手術治療;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4];③溝通無異常;④術前生命體征穩定,一般情況良好;⑤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凝血系統疾病,并存嚴重心血管、肺部疾病等其他嚴重疾?。虎诖嬖诼樽怼⑹中g禁忌證;③依從性差、精神異常等患者。按照手術時間的單雙日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5例。對照組男48例,女7例;年齡20~69(44.84±13.56)歲;大專以上學歷38例,中學7例,小學以下10例。干預組男46例,女9例;年齡19~68(43.55±14.72)歲;大專以上學歷36例,中學10例,小學以下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93、t=0.478、Z=-0.263,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給予相應的圍術期護理干預,通過口頭講解、發放并解讀疾病知識與護理要點宣傳單、微信平臺、電話(術后電話隨訪4次)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由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的護士實施,護士長與責任組長負責質量評價與控制。具體如下。
1.2.1.1錄制并播放專病標準化人文關懷服務視頻 由胃腸外科醫生、麻醉醫生、日間手術管理中心醫生、??谱o士、日間手術病房護士等人員在參考有關文獻[5-8]及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反復討論后定下視頻文稿。拍攝視頻前由護士長、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及麻醉科主任共同審核文稿質量。視頻由6名成員負責錄制,??漆t生作為訪談對象錄制疾病知識科普宣教部分,護士分別扮演患者、家屬、責任護士,并負責旁白配音與錄音錄像。視頻中注意體現人文關懷,如語言輕柔、關懷患者,以患者為中心。視頻內容第一部分為相關知識介紹。①住院手續辦理:測量生命體征、告知核對身份的手腕帶功能及重要性等。②入院告知、術前評估:介紹專業的服務人員、健康評估、腸道準備情況、物品保管等。③住院人文環境介紹、術前告知:病區及病房環境及物品使用說明、訂餐須知、等待手術時間須知、更換患者服要求等。④術后評估、告知、宣教:小便評估及患者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飲食原則與種類、下床活動原則及注意事項、術后鎮痛藥物口服的注意事項、術后換藥及家庭隨訪注意事項等。視頻內容第二部分為專病標準化術程體驗訪談。通過同伴教育減輕即將手術患者的心理疑慮及壓力[9-10]。訪談對象遴選:日間病房出院前的腹股溝疝患者,愿意參加訪談、語言表達條理清晰、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共遴選青年、中年及老年患者各3例。由責任護士根據標準化語言訪談術后患者,訪談內容包括:“您術前是否緊張?您術中的感受如何?您術后感覺怎樣?您對需要同樣手術患者有什么建議?”等。患者預約手術時,由預約處護士將視頻資料拷貝給患者或發至其指定的郵箱,視頻總的播放時間為40 min。指導患者及家屬在預約日間手術后、住院前的居家期間進行觀看。
1.2.1.2人文關懷需求評估與干預 ①入院時人文需求評估。入院時,辦公班護士首先對患者的人文需求進行評估、排序。排序的內容為:舒適的床單位、引見主管醫生、介紹入院規定、介紹病區環境及其他等。根據患者需求次序,辦公班通知相應的人員按照需求先后進行個體化的專業人文服務。②手術后人文需求評估。評估患者對巡視病房的護理需求,包括是否歡迎隨時巡房,使其有安全感;在病情許可情況下滿足其不同作息時間段的巡視需求。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通過何種形式介紹疾病相關知識、特殊檢查介紹及注意事項等,患者可以選擇口頭、宣傳單、視頻宣教的形式。責任護士根據其需求選擇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③出院前人文需求評估。充分尊重患者出院前的需求選擇,包括是否接受出院后的電話健康指導、是否需要為其提供電話咨詢服務;可否接受電話回訪等。根據患者需求選擇進行相應干預。
1.2.1.35分鐘人文關懷溝通 根據本病區日間手術患者特點:手術時間短(2 h內),術中使用短效麻醉劑(利于術后加速康復),平均住院時間約15 h等,責任護士的“5分鐘人文關懷溝通”在患者術后麻醉清醒、無痛的狀態下進行。溝通過程中使用規范的用語,如:“您好!您現在感覺怎樣?有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您有什么不方便的/困難,需要我幫忙的嗎?”等。護士傾聽患者講述,對其表達的需求給予妥當答復。另外,根據人文需求評估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如溝通中發現特殊問題,護士向護士長或醫生匯報,進一步溝通為患者解決問題。溝通之后護士在溝通落實單上記錄并簽名,溝通發現的特殊問題當班不能解決時,進行交接班,直至問題解決。
1.2.2評價方法 ①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包括服務態度、基礎護理、護理告知、病房管理、工作能力5個方面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為非常不滿意(2分),5為很滿意(10分),每個條目滿分10分,總分100分??偡?1~100分為非常滿意,81~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11]。請6名相關專家進行評定,內容效度指數為0.85。選擇本病區符合條件的15例患者進行預調查,間隔7 d后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再次調查,重測信度為0.92。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評定。②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共20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20個項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粗分乘以1.25得標準分。臨界標準為50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708[12]。患者入院后、手術前進行評定。③統計兩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入院時焦慮評分比較 對照組(45.86±6.48)分,干預組(42.02±5.98)分,兩組比較,t=3.229,P=0.002。
2.2兩組術后飲食、下床活動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飲食、下床活動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3.1人文關懷護理可緩解患者術前心理焦慮 手術前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擔心、害怕手術疼痛及康復效果[12-15],而日間手術病房服務模式又異于其他外科病房,如預約手術、住院時間少于24 h、需要家庭康復等特點[1]。為此,在構建日間手術病房的人文關懷??谱o理時,應充分考慮其特殊性。既往患者需要住院4 d以上方可出院,而日間手術住院時間僅1 d,所以患者等待手術期間對手術過程及相關的康復技能需求較多[16-19]。為此,本研究干預組針對患者的需求特點,采用觀看專病標準化人文關懷服務視頻的方式,播放時機選擇在患者預約手術后、家庭等待手術期間。訪談視頻主要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進行,由具有相似年齡、相同背景、共同經歷、相似生理狀況或由于某些原因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患者根據自己親身經歷的感受進行講解。通過視頻觀看,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及配合要點、手術前后的體驗有了深入了解,心中有數,從而有效緩解了焦慮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術前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3.2人文關懷護理可促進患者康復 在設計人文關懷的專科護理時應充分考慮將專業與人文融合,使患者在專業關懷中接受術后康復的知識與技能并配合、支持醫務人員的工作,提高其依從性。多學科團隊的成員討論、統一、規范了術后患者文關懷服務標準化視頻:如全麻清醒后遞進式的流食,腸鳴音恢復后改為半流質,逐漸過渡至普食;評估患者的下肢肌力,按照下床活動前3個“30 s”原則(床上坐起后數30 s、坐在床沿30 s及床邊站立30 s)均無頭暈后方可下床活動,首次床邊走動5~10 min,逐步增加活動量。通過視頻的科學指導,患者術后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均P<0.01)。
3.3人文關懷護理可提高患者的住院體驗 日間手術對服務質量要求較高[20],特別是安全與滿意度方面。為此,我們在設計人文關懷??谱o理時,充分考慮到了日間手術服務的特點,如在專業方面的宣教,采用了術前患者文關懷服務標準化視頻,提高宣教效果及依從性;為了更精準評估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術前進行人文關懷需求評估并給予相應的“5分鐘人文關懷溝通”等。通過預約手術后居家等待手術期間觀看專病標準化人文關懷服務視頻,前移人文關懷服務,服務對象對將要面臨的治療環境、治療過程及康復要求提前了解,并由同伴教育視頻了解術程體驗;入院后通過評估人文關懷需求給予個體化的人文關懷服務等,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進行了全方位的人文關懷干預。通過給予特色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干預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提高了患者的住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