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艾平
大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男、女性中分別居第二、三位。我國是大腸癌的高發國家,并逐年呈現出上升趨勢。大腸癌治療以手術、化療為主,對早期大腸癌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對于晚期大腸癌患者,存活期生活質量的改善是臨床治療的重要目標。近年來,中醫在大腸癌領域的治療效果顯著,成為化療基礎上臨床聯合用藥的重要方案。本研究遵循隨機對照的原則開展清腸消癌顆粒灌腸聯合化療對晚期大腸癌的近期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同時對毒副反應進行監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估。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晚期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報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其中,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4.7±4.5)歲;結腸癌37例,直腸癌13例;出現肺轉移18例,肝轉移16例,其他轉移16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4.2±5.5)歲;結腸癌35例,直腸癌15例;出現肺轉移17例,肝轉移16例,其他轉移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疾病診斷標準 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健委《中國腸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的腸癌診斷標準,均有病理學或者細胞學數據證實。
1.2.2中醫癥候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內科學》(周仲英主編)腸癌篇瘀毒內阻型:腹部拒按,或腹內結塊,里急后重,大便膿血,色紫暗,量多,煩熱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
1.3病例選擇標準
1.3.1納入標準 ①符合疾病診斷標準及中醫癥候診斷標準;②有化療適應證;③體力狀況卡氏評分>7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④年齡≥18周歲、≤75周歲;⑤無嚴重心、腎、肝、肺或造血系統功能損害的患者;⑥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加并入本研究。
1.3.2排除標準 ①既往有任何等級的免疫功能疾??;②近3個月內參加其他藥物臨床研究;③有活動性腸道出血者;④既往有嚴重的藥物過敏史;⑤合并有嚴重感染者;⑥精神病患者;⑦妊娠婦女;⑧患者合并有肝、腎等功能異常;⑨伴有出血、消化道梗阻等嚴重并發癥;⑩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11不耐受化療者;12患者及其家屬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1.3.3中止標準 ①病情進展難以繼續化療;②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難以繼續本研究;③依從性較差;④患者自愿要求退出。
1.4方法
1.4.1對照組 給予患者化療治療。①mFOLFOX6方案:奧沙利鉑85 mg/m2靜脈滴注d1,亞葉酸鈣400 mg/m2靜脈滴注d1,氟尿嘧啶400 mg/m2靜脈推注d1,然后2400 mg/m2,靜脈滴注46~48 h,每14天為1個周期,共2個周期。②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180 mg/m2靜脈滴注d1,亞葉酸鈣400 mg/m2靜脈滴注d1,氟尿嘧啶400m g/m2靜脈推注d1,然后2400 mg/m2,靜脈滴注46~48 h,每14天為1個周期,共2個 周期。
1.4.2試驗組 給予患者化療聯合清腸消癌顆粒灌腸治療。①化療方案及療程與對照組相同。②清腸消癌顆粒,內含生藥:苦參20 g、白花蛇舌草20 g、藤梨根30 g、蛇莓20 g、地錦草20 g、敗醬草20 g、紅藤20 g、丹參20 g、薏苡仁20 g、白術20 g、枳殼20 g,諸藥以100 ml溫水攪拌至完全溶解。③治療方法:清腸消癌顆粒每付兌100 ml溫水攪拌至完全溶解,所有入組患者每晚1次灌腸,連用10 d,休息4 d,14 d為1個周期。第1次化療開始時灌腸,連用4個周期。
1.5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5.1主要觀察終點 近期療效,采用RECIST1.1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評估病情,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疾病進展(PD),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CR+PR+SD)/總例數×100%。
1.5.2次要觀察終點 ①生活質量評分,使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的生命質量核心問卷(QLQ-C30 V3.0)及直腸癌專用問卷(QLQ-CR38)中文版模塊;②不良反應,按照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發布的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評價標準(NCI-CTC-AE4.0),進行不良反應評價,分為Ⅰ、Ⅱ、Ⅲ、Ⅳ共4級。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腹瀉、嘔吐、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外周神經毒性、手足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
2.3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總體健康、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惡心、疼痛、疲勞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我國是大腸癌高發國家,其中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晚期大腸癌錯過了手術等治療的最佳時期,晚期保守化療成為患者生命存續,改善生活治療的常用方法。近年來,中醫在大腸癌領域的應用獲得臨床肯定,特別是與化療的聯合用藥治療,表現出了良好的近期療效,對改善晚期大腸癌患者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1,2]。
本文所用清腸消癌顆粒中,白花蛇舌草、蛇莓專事抗癌,有活血散瘀、清熱解毒之功效;薏苡仁、白術有散結、利水消腫和健脾益氣之功效;敗醬草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的功效;地錦草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王勝文[3](2017)在研究中發現,白花蛇舌草、蛇莓等中藥可以實現對大腸癌細胞增殖的抑制,并活化Caspase-3、8、9,促PARP剪輯,誘發大腸癌細胞凋亡。胡佳楠等[4](2019)在研究中指出,FOLFOX方案化療在晚期腫瘤患者治療中,不良反應較輕,且依從性較好,表現出良好近期效果。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別為46.0%、78.0%,均高于對照組的26.0%、58.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在聯合治療中,中醫辨證治療的實施,能夠有益補充西醫化療的不足,實現了對大腸癌腫瘤生長的有效抑制,且近期抑制效果明顯,提高腫瘤病灶的控制率。
化療對于晚期大腸癌患者而言,面臨巨大的身心痛苦。存活期生活質量的改善是晚期癌癥治療的重要目標[5,6]。在清腸消癌顆粒灌腸聯合化療的治療方案中,通過中醫之健脾益氣、散結清熱,改善了患者的生理體質,對于減少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數據顯示,試驗組患者的腹瀉、嘔吐、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的外周神經毒性、手足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試驗組患者的總體健康、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惡心、疼痛、疲勞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聯合治療中,患者的睡眠、飲食及精神狀態等改善明顯,提高了晚期大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顯示出聯合治療的優勢。
綜上所述,在晚期大腸癌治療中,清腸消癌顆粒灌腸聯合化療的近期療效顯著,并且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改善了患者存續期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