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輝 朱明 曲海 楊賀英 吳玉娟 李秋宇
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經常會出現頻繁躁動或急性疼痛,尤其是患者處于延遲拔管階段更是如此,如若醫護人員未對這一現象予以一定的重視,未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措施,則會引發不良事件。當患者出現頻繁躁動或急性疼痛時應激反應會極大增加腦組織氧耗,繼而會對患者的腦組織耗氧平衡造成破壞,嚴重的甚至會直接出現腦缺血[1]。基于此,本文對本院重癥醫學科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聯合丙泊酚的鎮靜效果以及安全性進行詳細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重癥醫學科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考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參考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8.54±6.35)歲。研究組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齡54~82歲,平均年齡(69.67±6.5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排除進行過心肺復蘇患者;排除對本次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患者;排除存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1.2方法 參考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48)干預,用法用量:負荷量1 μg/kg泵注10 min,維持量0.3 μg/(kg·h)泵入。研究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聯合丙泊酚治療,右美托咪定與參考組用法用量相同,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B,國藥準字J20080023)用法用量:負荷量0.5 mg/kg靜脈推注,維持量0.5 mg/(kg·h)泵入。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前及用藥后6、24 h鎮靜效果。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對兩組患者的鎮靜效果進行評估。②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高血壓、低血壓、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用藥前及用藥后6、24 h的GCS評分對比 用藥前,兩組GC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6、24 h,研究組患者GCS評分優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參考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及用藥后6、24 h的GCS評分對比 (±s,分)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及用藥后6、24 h的GCS評分對比 (±s,分)
注:與參考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隨著當今國民出行方式的改變,使得由交通事故造成的重度顱腦損傷的發病率逐漸攀升,而由于創傷出現死亡人群中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為重度顱腦損傷[2]。有學者研究發現,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由于早期機體處于交感神經興奮狀態,機體組織代謝反應出現明顯增高,但是由于腦組織出現創傷,同時加之手術刺激,繼而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腦細胞炎癥水腫,代謝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然而,由于患者腦部的高代謝會造成患者腦組織出現進一步水腫,甚至出現供氧不足等,以此加重其腦部神經受損程度。
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經常會出現頻繁躁動或急性疼痛,此時需要對患者采取鎮靜治療。丙泊酚屬于當今臨床中一種常見的鎮靜類藥物,該藥物目前被醫護人員認定為患者術中以及術后鎮靜的理想藥物。丙泊酚能夠對機體興奮性氨基酸的堆積起到良好的抑制性作用,同時γ-氨基丁酸還能夠提升鎮靜作用[3]。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效、選擇性α2受體激動劑,該藥物有著較高的親和力,對于鎮定阻滯交感神經以及抗焦慮等方面效果顯著。且右美托咪定藥效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將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提升鎮靜效果,且不會增高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幾率[4]。
通過本文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用藥后鎮靜效果明顯優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25.00%高于參考組的20.00%,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林宗欽等[5][50例患者的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用藥后鎮靜效果明顯優于參照組;實驗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的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聯合丙泊酚較好,患者用藥后未出現不良反應明顯增高現象,患者用藥后安全性較高,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