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行業是典型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產品的競爭力直接源自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可以說,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創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企業的興衰。企業工會是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拉近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的重要力量。工會可以配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斷開發員工潛能,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經濟大潮的沖擊中獲得競爭優勢。
“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從 《工會法》的相關規定中可以看出,工會有較強的自愿結合性。工會經費的管理使用應不同于財政資金的管理模式。 《工會法》同時規定企事業單位及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經費。由此可見,工會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工會經費則是保證工會正常工作、促進企業穩步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重要經濟支撐。工會經費的管理使用就是要把經費收繳、管理、使用做到有機統一,為工會工作提供必須的財力保障。企業應認真貫徹落實全總印發的 《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 《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的意見》等規定,加強對企業工會經費的管理。
科研型企業存在員工素質較高、項目較多的特點。企業執行預算編制往往未能充分考慮工會工作的年度計劃和工作重點,有時只是按照以往年度經費使用情況來做簡單分配。有時考慮員工福利較多,卻忽略了加強隊伍建設的投入;此外還有,在預算編制工作中未嚴格按照 《工會經費預算管理辦法》的規定,存在重檢查輕調查的現象,導致存在超預算、預算外支出問題;再次,工會財務人員多是由行政財務兼職,由于此類人員往往不具備完備的工會管理知識,加之缺乏相應的培訓,經常會直接用行政經費的標準來管理工會經費,容易出現賬務混亂現象。
加大對工會經費的精細化管理。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規范化;第二個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精細化管理是市場分工對現代科研型企業的必然要求。科研型企業的精細化管理也表現在工會經費的管理等方面,應自愿科學合理、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工會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制度。企業工會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配合本級各部門及下一級工會開展活動,圍繞經費使用范圍,對工會經費的使用進行精細化管理。
加大工會經費審計力度。工會經費的使用應以多種形式向職工公布,以提高經費使用的透明度。與此同時,應加強對工會經費的審計。工會經費的審計絕不是對工會工作的束縛,而是為了保障職工權益的實現。對工會經費的審計要做到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做到應審盡審,經費審計全覆蓋,以審計促進工會經費的管理不斷得到完善。
加大對工會經費的預算管理。科研型企業同樣需要依照全國總工會下發的 《工會預算管理辦法》中規定的 “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真實合法,精細高效”的原則編制工會預算。科研型企業應創設更為完整的工會經費預算管理機制,做到有法可依,切實保障企業工會預算工作的正常開展。應根據工會重點工作安排好預算支出,充分體現服務職工、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發展目標,將工會經費全面納入預算管理,有效促進預算編制的預見性、科學性、預算管理的規范性和預算執行的嚴肅性。
加大對工會經費管理人員職業素養的培訓。工會經費的管理人員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能夠從群眾立場出發,全身心投入到群眾工作中。其次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不僅應熟知有關工會經費的規章條例,還需要深知企業內部的各項財務制度,做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能夠依托企業為廣大職工提供更好的服務。第三,應為工會專職人員提供法律、信息學等方面課程的培訓。工會經費管理日趨信息化,許多明細及收支流程都需要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完成。多元化課程的培訓有利于全面提高工會經費的管理水準。
加大工會經費管理制度建設的力度。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工會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企業工會首先要依照上級工會的相關規定,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不斷優化企業工會經費的管理制度。其次,企業工會要完善內外部監督管理制度,應定期向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并接受同級或上級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計監督。企業工會應設定更為科學合理的工會經費管理制度,這樣可以保障工會工作始終與公司發展協調一致。
應給予工會委員會更大的自主決定權。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科研型企業也是這樣。由于基層工會的情況不同,因此要突破現有 “一刀切”的工會經費管理模式,給予企業工會委員會工會經費使用一定的自主權。只要堅持服務職工、程序合法,并經得起會員審查和上級的審計,上級工會就可以適當的形式予以認可,并作為今后開展基層工會工作的依據和參考。
應科學執行工會經費的預算支出。工會經費預算編制完成后,要結合工會相關制度,對相關預算內容作出更為科學合理的安排,并逐步落實。預算執行過程中要強化各項工作的監督與管理,要對經費來源及支出做出精準的記錄,同時還需定期開展預算管理考核活動,以強化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工會經費的使用流程要經得起工會經審委員會的審查。當然,遇有突發情況,需要對預算進行追加或調整時,也可以逐級報審,以確保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維護。
合理統籌工會經費使用范圍。企業工會經費的使用方向應該是服務會員和促進企業工會的健康發展。因此,工會干部在設定工會的工作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工會經費的使用價值,如使用工會經費開展文體活動,組織職工維權、幫扶等活動時,應充分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和員工實際狀況及時進行調整。科研型企業工會經費的使用應與企業的發展相互促進,如可以使用工會經費加強企業網站建設、加強職工教育培訓、組織創先爭優活動等,以實現企業文化的深層次發展與創新。
建立健全工會資產管理制度。企業工會應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賬簿,對工會資產條分縷析,詳細登記。賬目中,應根據資產支出渠道分別進行列支。資產保管過程中,必須按照相應的類別、數量及品名等合理入賬,并且要做到定期清查。清查人須出具相應的盤點報告等,以做到賬物相符。工會資產應做到專人專用,避免工會資產的損壞與損失。
工會經費的使用應向服務員工和工會重點工作傾斜。工會經費的管理與使用是企業工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具體工作中,企業工會應結合企業實際,將工會經費的管理與使用系統化,努力開辟依靠職工用好經費的渠道,科學引領工會經費使用方向,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全面推進企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