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檢測工作是農產品安全中尤為重要的一環,其得出的檢測結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科學依據,是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的“千里眼”。這看似“不問世事”的實驗室工作,實則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為了保證實驗的時效性、精準性、真實性,檢測人員必須認真做好每一批次檢測任務,打漿、稱量、提取、凈化、上機測定等各個步驟都要精益求精。相薇便是這些檢測人員中的佼佼者,雖然每天工作中的八個小時基本都是在實驗室里度過,但她從未厭煩、從未敷衍,守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初心也從未改變,就這樣一直堅守了十多年。
2009年,相薇開始接觸種植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由于是單位的第一批檢測人員,她并沒有前輩指導,對于一些專業性的術語根本無法理解。2010年,為了順利完成檢測項目認證,她不停地學習、試驗,坐車到市級單位請教專家,晚上回家再細細琢磨,堅持每天寫一份總結,列出新知識、描述新體會……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翻閱了多少書籍材料,在實驗室里重復了多少次實驗操作,最終檢測室在2011年通過了計量認證和農業部機構考核,成為了北京市第一個建成、第一個通過雙認證、第一個投入使用的區級檢測中心。
然而這只是開始。2013年,剛剛掌握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相薇又被安排開展農業環境重金屬檢測,又是新起點、又要一切從零開始。一次實驗中,由于經驗不足,氣流壓力過大,氮氣輸出管爆裂,當時她正在氣瓶旁調整壓力,只聽到“砰”的一聲,等她緩過神來,只能看到身邊同事緊張著急的表情和一張一合的嘴巴,卻什么也聽不到。那次由于聲音的瞬時巨大,導致她的耳朵短暫失聰。那次事故之后,她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進實驗室,不敢接觸氣瓶,但懷揣著建立檢測中心之初“引領北京,示范全國”的夢想,她再一次克服困難,建立了無機檢測室,承擔起房山區的“全國土壤環境重金屬污染普查”項目。
在同事心中,相薇就是他們的主心骨,有她在,實驗室就有“底氣”。這份“底氣”的來源是她十多年里一個一個細節摳出來、一個一個字總結出來、一張一張圖譜檢測出來的。她不僅帶領團隊開展了很多新項目,而且帶領檢測中心獲得了很多榮譽,在北京市區級綜合質檢站等級評定中檢測中心連續多年獲得四星,成為北京市唯一的區級四星檢測中心,為房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2018年的一天,北京市12345接到舉報,說房山區某地區有一大片香蔥是藍色的,懷疑有非法添加問題。市局領導高度重視,要求立刻展開調查,相薇與同事們也投入了緊張的香蔥檢測中……除了這些對公共衛生相關事件的應急檢測,她還參與“非洲論壇會議”“70周年大閱兵”“全國兩會”等重大活動保障工作。
十年堅守,不忘初心。相薇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人問她,每天面對著一臺臺鋼鐵儀器多枯燥,多無聊呀!但她卻說:“那些儀器是有靈魂、有氣息的戰友,我會一直與他們戰斗在檢測一線,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站崗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