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

她是電影界大名鼎鼎的幕后英雄,是電影剪輯創作領域的高人,曾參與三百多部電影的剪輯,與剪輯大師傅正義并稱為“南北二剪”。美得令人心醉的電影《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等就是由她剪輯而成。
她叫藍為潔,著名導演湯曉丹的夫人,國際華人指揮大師湯沐海和知名畫家湯沐黎的媽媽。
成為“南方第一剪”
1949年11月,湯曉丹加入新成立的上海電影制片廠。藍為潔憑著優秀的考試成績被上影廠錄用,任剪輯。她十分珍惜這個機遇,鉆研電影知識和技術,以廢膠片練手,逐漸展現出自己的才華。
藍為潔是自學成才的,不是科班出身反使她在剪輯工作上別具一格。她善于通過鏡頭組接形成視覺節奏,由此表達出導演自己都沒有明顯意識到的言外之意,因此吳貽弓等著名導演都非常愿意同她合作。
最早藍為潔為湯曉丹導演的《不夜城》當剪輯。1960年,她任趙丹主演的電影《風流人物數今朝》的剪輯。她喜歡到拍攝現場去看看,一則了解拍攝進度,二則熟悉演員的創作。她對藝術家趙丹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欽佩。趙丹見到她小聲問:“你看過樣片,認為我的戲怎么樣?”藍為潔對他說:“你有幾個人物特寫鏡頭拍得好極了,我舍不得剪短,將來想再加短短一點人物音樂烘托,會非常精彩的!”趙丹聽了哈哈大笑說:“我的好大嫂,你懂戲,我佩服你了。你說的鏡頭,還真是我嘔心瀝血、反復推敲過的。”
改革開放伊始,藍為潔擔任電影《苦惱人的笑》的剪輯。1980年法國著名電影導演加夫拉斯在上海觀看了這部影片后,第一句話就問:“哪位是這部片子的剪輯師?”影片的剪輯技術引起他的極大興趣,他以一個行家的眼光看出,影片的原素材是有限的,是剪輯師通過剪輯手段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與思想。
《城南舊事》是部散文電影,藍為潔的剪輯成功地展現了影片所要傳遞的意境,其創造性的剪輯思維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城南舊事》也成為她的巔峰之作。
藍為{吉吸取國外影片在剪輯上的精華,再用自己感悟到的方法去做。經過長期歷練,她成長為“南方第一剪”,1984年還出版了專著《剪輯臺上的藝術》。三個藝術家一個“保姆”
文革后,用藍為潔的話來說,他們全家“從鋼筋水泥的隙縫中血肉模糊地鉆爬出來”。
兒子湯沐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吳作人、靳尚誼等名教授,1980年畢業,獲碩士學位。轉年赴英國深造,不久成為著名畫家。
湯沐海1978年留學德國,師從指揮大師卡拉揚。美國著名音樂家伯恩斯坦也點名要湯沐海擔任自己的指揮助理。他也是唯一獲得格萊美獎的華人指揮家,先后擔任世界上九大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在國際樂壇名聲大震。
藍為潔常說:“我們家有三個藝術家、一個保姆。”這個保姆就是她自己。
這位重量級“保姆”大力支持丈夫的事業,生活上精心照料湯導,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大壽星”;兩個兒子也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湯家是上海堪與傅雷家媲美的藝術之家,也是中國非常著名的藝術家庭。
1984年藍為潔退休,被全國幾十家省市電視臺及電影廠邀請,參與了一千多部(集)電視劇和多部電影的剪輯指導工作。這些大多是義務勞動,因她喜歡這一行,完全不在乎報酬。
這位沒有上過大學的剪輯師,作為資深電影專家曾受聘于上海戲劇學院,講授“電影剪輯”課。她上課從不帶講稿,因經驗豐富,講起課來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藍為潔從六十五歲開始寫作,并一發不可收。起初上海《文匯電影時報》為她辟了“影人圈”專欄,寫電影界鮮為人知的人與事。她寫了整整五年。七十歲后她開始寫書,《我的導演丈夫湯曉丹》《我的音樂家兒子湯沐海》《我的畫家兒子湯沐黎》《湯氏人家》等作品,受到廣大讀者歡迎。
藍為潔著有十多部紀實文學作品。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先讀給湯曉丹聽,他是第一讀者,也是把握有度的審稿者。
“我真有寫不完的東西。”藍為潔由衷地說。每天上午,她能寫好幾千字,下午去離家不遠的華東醫院陪伴“湯爺爺”——他九十歲以后就住進了醫院。
藍為沽七十三歲生日那天,湯沐黎送給她一首詩:“苦海十年生死叢,礁巖浪過更崢嶸。相夫立業家中柱,教子成材天外鴻。一剪分明揚影藝,千篇洗練敘腸衷。川菊晚放秋風爽,人到古稀爐火熊。”藍為潔很喜歡:“他的詩概括了我的一生,知母莫如子。”她尤其喜歡“人到古稀爐火熊”,認為那正是自己晚年生活的最好寫照。
曉日丹心天水藍
為君一世共潔帆
2011年12月19日,首屆中華藝文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湯曉丹導演榮獲終身成就獎。長期住院的湯曉丹在藍為潔陪伴下,從電視上看到長子湯沐黎代為受獎并發表獲獎感言,兩位老人激動不已。
轉年1月21日晚,湯曉丹以一百零二歲的高齡仙逝。
湯老走后,藍為潔依然筆耕不止。她還有更大的計劃:準備寫一本關于她和朋友們的書,還要把湯老的日記結集出版。但湯老去世后兩年,一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藍為潔突然病倒,一個月后便追隨“湯爺爺”駕鶴西去。
2014年4月2日下午,湯曉丹、藍為潔追思暨安葬儀式在上海舉行,一切恰如追思、合葬時的祭拜之詞:“曉日丹心天水藍,為君一世共潔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