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道德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歷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建立發展是人類認識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認真總結和吸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探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因而研究和探索思想道德建設發展的規律,為建設人類美好的精神家園而作出貢獻,是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一、建立思想道德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边@一論斷充分證明了思想道德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先進積極的思想道德,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向前發展,給人類帶來幸福安康,反之,沒落、反動的思想道德則會阻礙人類社會發展,可能給社會造成動蕩、戰爭等許多方面的災難。
(一)建立和發展思想道德體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币獙崿F這一要求,就必須實行艱難的探索和改革,使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適應。作為上層建筑領域的思想道德,就是調整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調整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調整好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之間最大的就是經濟利益關系和政治利益關系,而要實現好這些調整,就必須要把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共同的價值觀念,以及人類發展中形成的優秀思想道德文化,灌輸到社會各階層和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去,形成全民共識,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使政治、經濟和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進行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是人類社會自身發展的需求
在人類漫長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界的同時,不斷地改造著主觀世界。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對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深化,對于人與自然如何相處,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人與社會之間如何相處,國與國之間如何相處等許多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偉大構想,我國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上,提出了和平發展的五項原則;共商、共建、共贏;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合作共贏的思想,在新時代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提出共同打造“人類共同命運體”等許多具有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為解決各國經濟、政治爭端等許多重大難題起到了引領作用。我國所提出的解決國際重大問題的方案、思想在許多國家引起重大反響,并得到認同和支持參與到其中,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這些思想、方案和偉大構想,所反映的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所蘊藏的是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優秀的思想道德,所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斷探索改革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中國社會主義規律及人類發展規律中的經驗總結,為人類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國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歷史進程及經驗及教訓
我國的思想道德經歷大建設大發展時期,鞏固發展時期,加強時期,新時代時期。總體的發展進程上看,思想道德的建設發展總是與各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時代特征緊密相連,乃至與風云變化的國際形勢都密不可分。
(一)我國政治思想道德建設的歷史進程,大概分為四個時期
(1)大建設大發展時期(1949年-1978年)
新中國建立后,要從根本上摧毀舊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建立一個嶄新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在經濟上主要摧毀買辦資產階級的私有制和封建社會的剝削制。從1949年到1956年過渡時期,在城市實行“一化三改造”,和平贖買、利用、限制、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方針和原則。在城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國營和集體經濟;在農村實行互助組,農業生產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改造完成后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進行政治思想領域大變革,進行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文化教育。這種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的教育是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都是極大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從內容上看,以毛澤東思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為重點,反對封建迷信,反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為主要教育內容,進行“三反、五反”等運動。從內容的宣傳、發動、教育涉及到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規模之大,受眾之多,宣傳、教育形式多樣,管理嚴格,體現了政治和經濟利益相聯系,把政治掛帥放在第一。這些政治、思想、道德教育運動,為鞏固了社會主義的新生政權起了重大作用。
(2)思想道德建設鞏固發展時期(1978年-1989年)
1978年我國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教訓,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改革開放之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鞏固、建設、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使中國的面貌為之一新,逐步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了小康之行,這一時期雖然經濟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思想道德領域出現滑坡,但這一時期由于受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社會上出現了賣淫嫖娼、買賣吸食毒品、賭博盛行、走私販私、貪污受賄、投機詐騙、盜竊國家集體資產、拐賣婦女兒童、盜竊搶劫、車匪路霸等大量違法犯罪活動。為此,在1982、1983年分別作出了《關于打擊經濟領域中違法犯罪活動的決定》、《關于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決定》,通過這兩次專項斗爭,使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為改革開放創造了穩定的環境。1989年平息了6.4風波的政治動亂,穩定了國家的政權。在這段時期開展了“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進行物質文明精神建設,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但是由于落實不力、抓得不到位,導致了1989年政治動亂發生。鄧小平同志在1989年6月9日接見戒嚴部隊軍以上干部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
(3)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加強時期(1990年-2012年)
社會主義的鞏固建設發展沒有現成的路可走,也沒有什么可以照抄照搬。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開始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征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規律,使我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以及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文化、社會主義建設、生態文化建設的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深刻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逐步加深對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規律的把握,特別是對思想政治道德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認識更加深刻。鄧小平同志曾提出“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边@深刻闡釋了思想意識的能動作用,不能單純的強調人與自然的物質關系即經濟關系,而且應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即生產關系,并且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意識的能動作用性。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加強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在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中開展“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黨員中開展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在群眾中開展“四有公民”“八榮八恥”學習教育活動。通過著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使黨員干部群眾思想覺悟得到提高,凝聚了黨心、民心,提高了黨和國家以及民族凝聚力和戰斗力。
(4)政治思想道德建設發展的新時代時期(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根據對國際、國內的形勢準確判斷,根據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際情況和主要目標任務、矛盾等實際情況需要,準確的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八項規定,從群眾最關注的問題入手,采取以上率下的辦法,中央的表率作用起到了示范和標桿作用,然后從省、市、縣延伸,不論從形式和內容,還是方法上都為全面嚴治黨開啟了良好的開端,極大的改進了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此后開展“三嚴三實”學習教育,進一步提升了縣處級以上干部的思想不端、作風不實等問題,在解決“關鍵少數人”的基礎上,對全體黨員開展了“兩學一做”教育,著力解決一些黨員理想信念模糊動搖的問題、黨員的意識淡化問題、宗旨觀念淡薄的問題、精神不振的問題、道德行為不端的問題。通過這一系列學習教育,為黨在思想上、行動上的團結統一夯實了基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民,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二)思想道德建設的經驗教訓
(1)政治思想道德建設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反之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念。在思想道德大力發展時期,過分的強調意識的能動作用,忽視了我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所建立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適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不適應。把社會主義公有制搞得純之又純,如把私營經濟當作當作資本主義的“尾巴”加以消滅,在農村大搞人民公社化運動,吃大鍋飯、無償調撥糧食、政治工分、放“衛星”、搞假大空”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業、農村的發展;在城市大搞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不允許私營手工業和個體經濟的存在和發展,這就造成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嚴重的影響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之所以發生這一系列的問題。原因就是把意識的能動性作用看得太高太強,而忽視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們政治思想道德水平遠遠還達不到我們所想象的要求,沒有認識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發展是一項及其漫長的教育發展過程,不能“畢其功一役”。
(2)政治思想道德建設必須與人類優秀傳統思想道德文化相結合
中華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積淀大量優秀思想文化,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自然科學等許多方面,集中反映了治國理政的思想,在儒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著作中,諸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法治國”、“以人為本”、“天下為公”的思想是可以在繼承的基礎上賦予新的時代特點、新的時代內容加以發揚光大,而不應該統一把它當做封建糟粕、全盤否定。特別是“十年文革”時期,把我國歷史上許多優秀傳統思想道德文化加以無端指責和加以抵制,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和社會動蕩,但同時也應看到積極的方面:一是以愛國主義、集體社會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得到確立和認同;二是宣傳的方法是以灌輸的方式進行,涉及的范圍之廣,影響的程度之深是全所未有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掌握、對政治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習近平同志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血脈”。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形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社會提供基本遵循,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
(3)以黨的建設促進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提高
從建國以來近70年的歷史來看,任何時期黨風都是影響政風和社會風氣的主要因素。古人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陳云同志提出“黨風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我們黨的風氣好了,如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先公后私的情懷,無時無刻激勵和感染善良的同志跟我們學。如果黨的風氣壞下去,就會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穩倒下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們處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中,加之當時各種機制、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社會上各階層、各利益團體進入經濟領域,社會上形成全民經商的局面,各種權錢交易、走私販私、貪污受賄、投機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猖獗一時,通過兩次嚴打和一些政策措施的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得到全面穩定發展。從2012年起始,黨中央抓全面從嚴治黨,扭轉了黨的建設失之于寬、失之于嚴的局面,從群眾最關心的黨風問題抓起,并以黨內存在問題為導向,加強了黨內執紀問責的督促檢查,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常抓不懈使黨風得到了好轉,促進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4)思想道德必須以社會主義法制作保障
思想道德是人們是人們關于善與惡、榮與恥、丑與惡等觀念的判斷。法律制度是指人們通過法律對國家的治理而達到理想社會的實現,是通過國家暴力而實現的。兩者同為上層建筑領域,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法治的重要功能是對道德中的重要問題的強化,把人們的思想道德加以固化,對于促進思想道德建設成效十分顯著,法律是傳播和維護道德的最有效的手段。天津在2019年5月1日實施的《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就是以法律推動文明行為的養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行為,治理不文明行為,提升文明程度,做了有益的探索。
(5)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實行權利和義務相結合
思想道德建設涉及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各類人群,但涉及面最廣的是農村,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是難點和重點。在實行單一的所有制經濟時期,思想道德教育同個人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極為密切,如:工分的打分,糧食的分配,工作、參軍、上學等,都跟政治思想表現緊密相關。2006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取消農業稅后,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發展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強,黨和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加強,各種社會福利的增加,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雨露計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綜合補貼、脫貧攻堅等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所得到的各種利益得到增加,最終導致農民只要經濟利益,而對黨和國家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利益關切度越來越小,國家意識、民族意識、集體觀念等方面越來越淡化,小生產者意識越發強烈,導致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泛濫,在農村少數某些地方形成了不能管,管不了的局面,致使基層政權弱化。如果加強實行權利、義務同經濟、政治利益相結合,建立必須獎懲機制,該罰就罰,該獎就獎,對于不服從各方面管理的,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方面,應給予必要的懲戒。
三、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
思想道德的產生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是人類發展史上文明進步的傳承積淀,特別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建立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代表和反映人類從自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飛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的建立發展和完善是一個及其艱難的探索過程,總結思想道德建設的發展歷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機制、體制不健全,不完善
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的各個行、各階層、各類群體都在分別進行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的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但重點都在學校、軍隊、國企、行政事業等組織機構較為嚴密的組織機構進行,對組織機構較為松散。農村、個體企業、流動人群等群體,組織教育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從宏觀上看,缺乏專門的思想道德部門的領導組織,監督督查,考核;從微觀上看,條塊分割,各行業、階層缺乏統一的目標及標準。
(二)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教育形式、程式化、片面化
思想道德教育的對象應該是全體所有公民,這些對象有年齡、文化程度的差異性,職業的特點,政治面貌的差異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我們在公共道德的教育上,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群體、行業特點確定的教育內容,在教育形式上我們只注重“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形式,比如:廣播、電視、報紙等許多傳媒進行,而忽視的思想道德的強化“精、準”式教育。
(三)教育內容不規范、不完善
思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以提高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制定教育大綱,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教育內容,結束分散混亂的狀況。
(四)思想道德建設的法制保障不充分
近幾年來加強了思想道德的輿論宣傳作用明顯,比如,進行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大國工匠,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等系列的評選活動,為社會樹立了學習標桿,弘揚了社會正能量,但對于違背社會的公德的行為,如,衣、食、住、行發生的不文明行為的懲處法律規范不健全。
四、對于建設科學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的構想。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類自我發展的需要,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思想道德的升華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單純地靠自然過程的歷史積淀是及其緩慢的,它的發展必須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以先進的思想文化作為指導,加快推進社會發展的進程,為此就必須科學完善思想道德體系建設。
(一)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原則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原則;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必須反應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原則;必須堅持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創新的原則,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原則。
(二)建立科學完善思想道德體制機制
在全國建立統一的思想道德建設委員會,各省、市、縣、鄉(鎮)建立分支機構,確立各層的責任目標任務,統一思想道德建設內容,制定教學大綱,制定監督問責考核機制,確保教育取得實效,這必須社會治安,人居環境改善,文明出行,善行義舉等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的指標來考核。
(三)以利益聯動機制促進思想道德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受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呈現出思想多元化,利益多極化,特別是受西方極端民粹主義,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影響,我國的優秀傳統思想道德、社會主義道德思想受到沖擊,一些人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擇手段,踐踏法律和道德,一些人為經濟利益而不承擔公民義務,一些人強調利己主義,無視社會公德,這些都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現在發生在農村的普遍現象,一方面有問題,有困難找政府,各種惠農政策的利益都想要,另一方面新農保、新農合繳費難,形成了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因此必須探索一套適合各行、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聯動機制,把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社會福利等方面相聯動的機制,使權利同義務對等,把違反公共道德,社會良知的人員實行責令改正,集中學教,群眾幫教,強制勞動等形式懲戒,而不是單純的以經濟懲罰為主,采取切實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促進思想道德的發展。
(四)建立高效巡查、問責綜合考評、監督督查機制,確保思想道德建設各方面落到實處
要保證思想道德的目標任務的實現,教育組織機構的盡職盡責,教育成果取得實效,主要就是加強日常巡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看主體責任是否落實,目標教育是否實現,主要考評的內容應該是:首先是黨政領導、干部、黨員、國家公職人員在遵守黨紀、黨規、遵紀守法以及遵守公共道德,職業道德的情況;其次綜合考評社會治安狀況;再次綜合考評公民在遵守公共道德方面的情況,對于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落實不到位,成果不明顯的責任主體應進行責任追究。
(五)以科技手段創新思想道德建設,加強行政執法力度
要以現代大數據、云計算為平臺,建立個人思想道德信用制度。對于違反《公民文明行為條例》的行為,如:不參加思想道德文明禮儀教育,不履行公民義務行為,污染環境行為,不文明出行行為等,由行政執法部門登記給予教育處罰,對由拒不執行的給予登錄備案,同時結合個人的就業、教育、出行、社會福利、公民義務、惠農資金、養老、醫療、建房、購房鄧許多方面,都要結合思想道德信用給予必要處罰,以加強社會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這充分說明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探索和發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任務光榮,使命重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社會美好發展做出榜樣力量。
作者簡介:黃文祥(1965- ),男,云南昭通人,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社會科學、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