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元江
【摘? 要】單親學生中的一部分,但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表現出很多的非常規行為,究其原因,主要呈現心理問題。分析和研究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可以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關鍵詞】單親學生;問題;教育建議
學校里常常有這樣一個群體,這些學生要么缺少父親,要么缺少母親,或者是父母都不在身邊,那么他們自然就缺少父母之愛,心理缺少必要的關懷,他們常常羨慕別的家庭完整的學生,要么性格顯得封閉,心中只要自我。缺少父母的督促,他們的各種習慣都不好,生活中缺少禮節,不能與人友好交往,學習中三心二意,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起來,常常學習前后脫節,跟不上教師教學的節奏,所以又表現出厭煩學習的情緒;還有些單親學生,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進行教育,這種隔代教育的問題甚多:很多學生從小就被嬌生慣養,他們沒有吃苦的精神,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多少算多少,有些家長還害怕自己的孫兒或者外孫兒學習累著,學壞了身體,所以不會嚴加督促,也不能進行到位的輔導,致使這些學生的學習問題越積越多;還有些單親家庭,因為家長的生活習慣和性格都不好,孩子教育中或者簡單或者粗暴,有放養不管的,有非打即罵的,搞得孩子身心疲憊,甚至心生畏懼,心理陰影嚴重。
以上問題學生送到學校,交給教師,教師即要擔負起這些問題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這也對教師的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筆者結合自身在實踐,認為對于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班級管理中營造獨特的家庭氛圍
筆者認為,在有單親家庭學生的班級中,對學生的管理一定要具有補償性,即補償單親家庭學生缺失的父愛或者母愛,給那些從小就缺失了溫暖的學生能以家的感覺,能感受到來自父親的威嚴和厚重,來自母親的細膩和慈愛,來自兄弟姐妹的和諧和快樂。讓學生在班級中切實感受一個大家庭里能找到的安全、溫暖,讓學生以一個健康的人在成長,在學習。當然,很多的單親學生常常缺失傾訴的對象,心理憋了很多的話無處訴說,筆者則通過 “結對”,讓單親學生自己尋找一個或多個可以“傾吐”的對象,或者讓優秀學生主動和這些孩子交朋友,做兄弟、做姐妹;在學習上,筆者則通過組建學習興趣小組,讓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能結成伙伴,能同步學習。因為環境可以改變人,大家都能認真學習了,誰再不認真學習也會覺得無趣,大一點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會拖了小組的后腿,影響了小組的聲譽,所以這種向善向上的班級氛圍的營造特別重要。當然,筆者也經常開展一些有關單親學生教育的主題班會課,給學生正能量。
二、運用必要的賞識教育彌補單親學生的自卑情緒
實踐中發現,很多的單親學生都有一定的自卑情緒,這一點在高年級表現尤為突出。對此,筆者認為在班級單親學生教育中應該注重運用賞識教育。筆者所講的賞識教育,既有對單親學生超于常人的鼓勵和贊揚,也有針對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點滴進步的及時發現和合理的激勵,學生表現出了優點當然是好事,但就同樣的優點進行多次重復的表揚,也會使學生審美疲勞,甚至覺得教師對自己敷衍。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的鼓勵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說認可的微笑、信任的眼神、給學生書面留言、對學生生活問題的關心、對學生身邊出現的大事的跟進式的關注,通過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幫助學生找回其學生心底蘊藏多年的自卑情緒,讓學生把有尊嚴地生活并找回自己應有的自尊,幫助學生尋找屬于自己的積極的生活價值和方向。
三、通過正確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積極陽光地生活
我們站在單親家庭學生的角度去想,就會感受到這些學生將面對正常家庭學生多倍的心理壓力,他們既需要和大家一樣正常學習,又要面對家庭親人缺失的孤獨,還要面對個別不良行為學生對其進行諷刺、挖苦、甚至欺辱。因此,單親學生的問題更多的是心理問題,是心理上濃重的陰影,是他們要坦蕩面對周圍人的勇氣。這樣看來,對單親家庭學生的正面的心理輔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經常對學生采取談心的方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先調動起學生說話的欲望,然后一步步進入話題,學生會不自覺地進行自我傾訴,甚至發泄,作為教師,可以做他的忠實聽眾,然后進行必要的疏導和勸說,幫學生擺正心態,正確認識自己遇到的問題和煩惱,走出誤區,積極陽光地生活。
四、不斷豐富對單親學生的家庭和社會教育內容
教育不僅是教師的問題,更是家長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單親家庭學生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學校有必要開展家校協同教育,和家長溝通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將教育落在實處,落到有益處。當然,單親學生的教育更離不開社會教育,只有社會積極扭轉對單親孩子的偏見,以寬容心來接納這些特殊的孩子,相信他們也會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中經歷豐富而意志更加堅強的哪一個群體。
總之,對于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筆者僅僅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很多不成熟的建議,還希望和更多地教師乃至社會愛心人士一同做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鄒捷.親職教育理論取向和實際窘境探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7(07).
[2]李彥熙.西部地區親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以重慶和柳州為例[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3]王雅麗,胡秋萍,王江璇,等.大學生心理邊界與人際關系的關系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8).
[4]劉永林.淺談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策略[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Z2).
[5]馬利娜.關于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策略的相關研究[J].明日,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