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越
摘要:利用虛假訴訟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僅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對司法公信力和社會誠信體系的嚴重損害。本文以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查辦的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為樣本,實證分析基層檢察機關在辦理虛假訴訟中的經驗和問題,以期更好掌握虛假訴訟監督規律,完善虛假訴訟的檢察監督機制。
關鍵詞:虛假訴訟;檢察監督;調查核實
近年來,隨著人們法治意識的不斷增強,再加上法院訴訟費用和立案登記制改革,訴訟成本和門檻降低,人們通過訴訟解決爭議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已成為生活常態,法院民事訴訟案件呈爆發式增長。但是,一部分人出于非法動機和目的,利用法律賦予的訴訟權利,鉆研法律漏洞,采取虛假的訴訟主體、事實及證據的方法提起民事訴訟,使法院作出錯誤的判決、裁定、調解,利用法律謀取非法利益的虛假訴訟時有發生。這不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嚴重損害了司法權威和公信力,損害了社會誠信體系。
一、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基本情況
基本案情:2012年到2014年,張某某與葉某某等103民農民工進入中城建某某公司所承建的阜新市某某廣場施工現場進行勞務施工,后該工程未建設完成就已停工,張某某為了向中城建某某公司索要工程款,以103名農民工的名義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中城建某某公司支付勞動報酬。2015年1月29日仲裁委員會裁決:中城建某某公司支付農民工工資4773655元,張某某承擔連帶責任。中城建某某公司不服該仲裁裁決,向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調解,于2015年12月12日作出民事調解書:中城建某某公司支付給張某某工程款210萬,張某某負責給103名農民工支付工資。調解書生效后,中城建某某公司已經全部履行。
監督意見:檢察機關審查后認為,該系列案件構成虛假訴訟:張某某在仲裁、訴訟過程中通過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虛構訴訟主體,虛構民事糾紛,借用合法形式,最終經由人民法院調解,以中城建某某公司支付其210萬工程款,該103名農民工工資由其支付的方式,使得張某某索要工程款的真實意圖得以實現。張某某的行為構成虛假訴訟,其行為嚴重妨害了司法秩序,損害了司法權威,造成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侵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監督結果: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以提請市檢察院抗訴、向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移送犯罪線索等方式進行監督。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采納檢察機關意見,對該系列已全部啟動再審。
二、主要做法
虛假訴訟是民事訴訟領域影響司法公正的突出問題,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采取多項舉措嚴肅懲治虛假訴訟,探索構建民事檢察監督新業態,打造民事檢察業務的新亮點,將虛假訴訟監督向縱深推進。
多措并舉,拓展虛假訴訟案源。
虛假訴訟由于其隱蔽性,很難被人發現。基于此,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通過舉報宣傳周、法律宣傳、內外部協作的方式積極拓展虛假訴訟案源渠道;工作中有針對性的加強虛假訴訟監督宣傳力度,并對查辦的虛假訴訟案件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同時強化職權監督,如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件,在市檢察院指導下,案件承辦人沒有局限于當事人申請事項的范圍,而是依職權對該系列案件整體進行審查,最終挖出1百余件虛假訴訟案件。
強化調查核實權,突出證據審查工作。
鑒于虛假訴訟案件隱蔽性強、欺騙性強的特點,檢察機關在審查原審卷宗,針對性地審查原審庭審筆錄及相關在案證據,捕捉案件疑點的基礎上,充分行使法律賦予的民事檢察調查核實權,針對民事訴訟中存在的疑點,通過查詢、調取相關證據材料、詢問涉案人員以及委托鑒定等調查措施,借助文檢等技術手段識別證據真偽。如針對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存在的諸多疑點,蚌埠市、區兩級檢察機關干警采取查詢、調取、復制相關證據材料、詢問當事人、委托鑒定等多種措施對該案進行調查,最終確認該系列案件存在盜用、冒用農民工的身份信息、虛假代理等情況,構成虛假訴訟。
靈活監督方式,有力彰顯檢察監督效果。
虛假訴訟案件的隱蔽性和復雜性要求檢察機關的監督手段應當多樣化,若手段過于單一將不利于強化對“虛假訴訟”行為的打擊力度。檢察機關在監督虛假訴訟案件時,要根據虛假訴訟案件的的性質以及程度不同,視案件具體情況,綜合考慮當事人利益受損程度及糾正案件的時間成本,靈活運用多種監督方式和手段。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機關在辦理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時,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運用向市院提請抗訴、向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發再審檢察建議、檢察建議、移交犯罪線索等多種方式和手段進行監督,確保監督效果最大化。
強化內外協作,形成監督合力。
加強檢察系統內部溝通協調,建立上下聯動、緊密配合的一體化機制,形成監督合力。內部建立線索移送機制。加強民行、控申、刑檢部門等各部門間聯動,規范細化虛假訴訟線索的發現、受理、移送、查辦等環節的職責分工和協調配合,突出虛假訴訟監督整體性。外部實行上下一體化辦案。注重發揮上級檢察機關民事檢察部門主體作用,對案件線索進行分析研判、統籌管理和對下指導,充分整合上下級院資源優勢,推動積極履職、同向發力。如在辦理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時,省、市院派員現場指導、協助突破。市院派員直接參與辦案,對該虛假訴訟系列案件的調查方向給予具體指導和全面把控,堅定了基層院辦案信心。上下一體化辦案客觀上增強了對案件的監督力度。
三、查辦虛假訴訟案件面臨的問題
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積極響應上層決策,主動作為,開展了對“虛假訴訟”行為的檢察監督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實踐中也發現了調查取證困難、人員配備不足、辦案經驗不足、深度違法問題查處力度不足等需要改進的問題。
立法的不足影響司法辦案實踐。
“當事人單方采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提起訴訟的行為是否構成虛假訴訟?法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也上存在不同的認識,導致對虛假訴訟的認定存在分歧。同時,民事和刑事關于虛假訴訟的規定還有待于進一步統一優化。
調查取證缺乏剛性。
對于檢察機關而言,通過調查取證查實虛假訴訟事實是監督的核心和關鍵所在。雖然《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賦予了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檢察監督過程中具有調查核實的權力,但此種賦權缺乏剛性制度保障。如在辦理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件過程中,辦案人員電話聯系一百多名案件參與人,在最終在辦案人員的多次溝通后,也只有21名案件當事人愿意配合檢察機關的調查。在當事人、案外人或相關訴訟參與人不配合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并無相應的制裁措施,從而使得調查核實效果大打折扣。
基層民事檢察辦案人員配備不足,辦理虛假訴訟案件經驗不足。
基層檢察機關一般只有1至2名員額檢察官,同時承擔了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工作。且基層檢察機關民事檢察部門檢察官辦理虛假訴訟案件經驗不足,缺乏專業的調查取證能力,在隱蔽性極強的虛假訴訟面前往往難以突破。如侵害農民工權益虛假訴訟系列案客中,行為發生地、農民工住所、仲裁委所在地、審理法院均在不同省份,且當事人眾多,調查難度大,辦案人員的短板嚴重制約了該系列虛假訴訟案件的查證。
監督停留于表面,缺乏對深層次關聯問題的綜合監督。
實踐中,虛假訴訟背后多有專業人士充當推手。而就當前檢察監督實際情況來看,基層民事檢察部門缺乏資源優勢,大部分案件還存在表面監督現象,只是單純監督生效裁判和調解書,而缺乏深挖虛假訴訟背后的刑事犯罪、審判人員違法、代理人違法和涉黑涉惡情況線索,未能最大程度發揮監督效果。
四、查辦虛假訴訟案件途徑的探析
統一認識,形成打擊虛假訴訟共識。
一方面,應在民事立法方面完善相關規定。明確虛假訴訟的概念,且不應將其限定于“雙方惡意串通”類型,這樣既能與刑法的相關規定保持一致,又能有力遏制當前虛假訴訟迅速蔓延的態勢。另一方面,法檢兩家形成打擊虛假訴訟共識。虛假訴訟嚴重損害法院的司法權威和公信力,在查辦虛假訴訟過程中,檢察機關要與法院保持順暢溝通,有利于提升監督實效。在當前法律規定模糊的情況下,應加強與法院的溝通,消除分歧、形成共識,從而為打擊虛假訴訟奠定基礎。
立法保障,強化檢察調查核實權運行。
在履行民事監督職責過程中,通常情況下為保持訴訟平衡,檢察機關應謹慎行使調查核實權。但虛假訴訟不僅會侵害第三人利益,還會損害正常的司法秩序,乃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虛假訴訟案件如果只審查卷宗材料,難以全面了解案情,因此更需要綜合行使調查核實措施。但目前民事檢察的方式手段明顯力度不夠,因此,為保障檢察機關在辦理虛假訴訟監督等案件中有效行使民事調查核實,一可以通過立法明確權對被調查對象的相關配合義務,對于妨害檢察機關調查取證的行為明確相應的責任,并可參考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賦予檢察機關以司法處罰權。二是加強與監察機關協商,對于拒不配合調查核實且涉嫌職務違法犯罪的有關單位、個人,將其移送監察機關處理。
凝聚合力,構建內外統籌協調監督機制。
一是進一步優化橫向協作機制,各業務部門應當明確協作分工,加強與刑事、控申等部門的內部配合,形成虛假訴訟監督合力。同時,繼續發揮已建立的上下聯動、優勢互補、密切配合的一體化辦案機制,通過省、市、縣(區)三級院聯動辦案,同步開展虛假訴訟監督,有效提升了監督力度和效果,同時也幫助基層院分擔壓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基層院人手有限問題。二是加強與監察委、法院、公安等部門的深層次合作。訴訟監督不是被動司法,檢察機關要把握虛假訴訟案件監督規律,探索建立公、檢、法、司聯合防范、查辦、打擊虛假訴訟的協作機制。
加強內部培訓,提升民事檢察干警監督能力。
近年虛假訴訟案件多發,但由于其隱蔽性強、手段復雜多樣等特點,對案件承辦人的綜合素能有著極強的要求。對此,建議各級檢察機關積極推進民事檢察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積極組建各級民事檢察人才庫,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杜曉笑.基層檢察對虛假訴訟監督的實踐探討[J]職工法律天地,2019(01)
[2]季慶,王 燁.檢察機關民事虛假訴訟監督路徑之多維度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03)
[3]賈俊,吳曉敏,魯鳳仙.檢察監督視角下的民事虛假訴訟治理[J]檢察調研與指導,2019(01)
[4]胡立柱.民事虛假訴訟檢察監督[J]新時代民事檢察的理論與實踐——第十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2019
[5]齊紅,肖靜,劉丹丹,洪歡.民事虛假訴訟檢察監督研究[J]新時代民事檢察的理論與實踐——第十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