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良 白玉偉 毛海斌 楊濤
摘 要: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針對高校新時代兩支隊伍發展不均衡,相互制約的情況,學校需統一領導,為兩支隊伍搭建交流合作,資源共享的平臺,將思政教育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實現全方面協同育人。
關鍵詞:新時代;思政教師;輔導員;協同育人
作者簡介:安建良(1977-)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河北省高等學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研究”(編號: GH201001)的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提出要“加強高校教師協同育人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是新時代的創新模式,它將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兩者相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依靠,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和價值,形成一個共同體,使協同育人的成效最大化。
概念界定
協同:協同一詞來自古希臘語,,或曰協和、同步、和諧、協調、協作、合作, 是協同的基本范疇?!墩f文》提到“協, 眾之同和也。同, 合會也”。
育人:育人是指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協同育人: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是國家為了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有關企業支持高校共同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項目。
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協同環境不佳:很多高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夠透徹,輔導員和思政教師兩支隊伍協同育人的氛圍不夠濃厚。由于長期缺乏溝通交流,導致輔導員和思政教師相對獨立,人員分散,資源得不到整合[1]。此外,學校之中缺乏推動二者協同資源整合的平臺,協同環境有待加強。
缺失協同機制: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在行政體制上隸屬于不同的部門。思政教師屬于教學人員,一般情況下分屬于哲學院。輔導員屬于工作人員,由學校直接管理,使二支隊伍在工作中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兩者在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上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導致協同育人工作的評判指標難以明確。
協同意識不強:由于缺乏交流,導致輔導員和思政教師相互不信任,對協同育人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不足,沒有考慮到相互結合,共同育人的必要性。思政教師往往欠缺對協同育人的理解,甚至有些思政老師對輔導員態度不友好,存在抵觸心理。輔導員由于要管理的人數過多,工作任務繁重,容易忽略自己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對思政教育的開展缺乏支持,協同育人的參與程度不高。
協同能力不足:協同育人思想的提出,對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思政功底是一個嚴峻的考驗?,F階段思政教育于輔導員尚未形成協同教育的合力,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二者缺失協同能力。在學校中二者所承擔的職責不同,學歷背景不同,在協同過程中就無法避免溝通困難等情況的出現,另外在一些學校中兩支隊伍的師資力量和掌握資源的情況上相對缺乏,也給協同育人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提高思政教師與輔導員的協同恩能夠力,對推動協同發展有重要意義。
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對高校學生的教育中,不僅要培養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思想的教導。加強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和協同合作,可以把輔導員的作用發揮到思政課堂上,也可以讓思政教師參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加強兩支隊伍的工作交集,相互交流合作。這樣有利于教師增進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把課堂知識擴展到實踐中,拓寬了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育人空間[2]。
如何全面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
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平行發展:平行發展就是要打破兩者隊伍的各自為政,進行科學統一,無論是在獎懲制度、薪資待遇上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在協同育人的工程中,兩只隊伍都對結果起決定性作用,兩者的作用都不能忽視,無論是理論教育還是實際指導,都要做到讓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完善,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
搭建兩支隊伍溝通橋梁:有效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搭建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溝通交流平臺刻不容緩,通過平臺讓兩支隊伍有充分的合作空間,有更多可以共同利用的教育資源[3]。高校可以成立專門的思政教育工作組,組內由專業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組成,在大結構下對兩支隊伍進行整合,統一指揮。把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分成兩個模塊,鼓勵兩支隊伍相互合作,取長補短,讓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共同開展工作,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能最大程度上檢驗兩支隊伍的協同能力,開展對思政教師的實踐能力考核,和對輔導員的思政知識考核,在制度上促進兩支隊伍互相合作,提高協同育人的參與度。高校需不斷深入調查,了解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需求,并及時給與幫助。有針對性的進行物質獎勵,促進兩支隊伍更高效的協同育人。
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有機結合統一是實現協同育人的基礎和前提,針對現存問題采用搭建溝通橋梁,完善制度等手段進行解決。思政教師和輔導員作為協同育人的兩大主角,必須做到消除顧慮,相互信任,實現高校思政教育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馮剛.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理論思考[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1):18-23.
[2]庾虎,張丹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角色互構的效能、問題及對策[ 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
[3 ]代玉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探究——基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思考[ 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9):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