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委托代理理論下,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相分離,基于此理論的應用,我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形成了“兩層次”和“三層次”兩種不同的模式。本文以具體的地市為分析對象,闡明了“三層次”國資監管體系的基本結構及其在應用中需著重解決的矛盾點,為研究構建國資監管新模式的實現路徑奠定基礎。
關鍵詞委托代理;國有資產;國資監管
作者簡介:戴文?。?989-)女,漢族,湖南衡陽人,講師、會計師,會計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衡陽市社科基金項目《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衡陽國資監管新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2019D0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委托代理理論的內涵與延伸
委托代理理論,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工具,主要用于解決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協調和矛盾融合。該理論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認為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讓企業管理的專門人才進行企業的經營管理,所有者只履行投資義務、享受分紅權利、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企業的實際管理過程,可以使得企業經營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其后隨著股份制有限公司的興起,企業的所有者即股東數量遠超其他的企業組織形式,全部的所有者均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并不現實,所有者不得不尋找代理人代為行使其經營管理的權利,導致委托代理理論自60年代末開始得到廣泛應用。
在委托代理理論下,主要存在兩個沖突點:一是利益不對等,二是信息不對稱。首先,企業的所有者(委托方)和經營者(代理方)均以謀求利益最大化為行動導向,但是所有者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經營者追求勞動報酬最大化,雙方的利益目標并不一致,這就導致經營者在履行代理責任的過程中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所有者的利益。其次,由于所有者并未實際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依賴經營者提供企業的相關信息,所有者獲取信息的多少及優劣取決于經營者提供的信息,這也就意味著經營者相較于所有者而言具有明顯的信息優勢,導致所有者無法準確判斷經營者履約義務的完成情況,而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利益不對等所帶來的矛盾。因此,如何解決這兩個沖突點,是應用委托代理理論的關鍵所在。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三層次”國資監管體系的形成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理論上來說,國有資產的所有者是全體公民,但是全民直接參與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難以實現,實際上是由政府來行使所有者權利、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但同時由于政府沒有具體的指向對象,導致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的所有者“缺位”現象較為嚴重。為突破這一困境,我國于2003年正式成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代表政府履行出資人的職責,負責國有資產的監督與管理,形成了“國資委-國有企業”的“兩層次”國資監管體系。但是部分地方的國有企業數量較大,若全部由國資委進行監管,產生的委托代理成本將十分高昂,會大大降低國資監管的質量和效率,此時,在國資委和國有企業之間增設中間層以接受國資委的委托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就十分必要。以湖南衡陽為例,作為全國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之一,衡陽的國有企業涵蓋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礦產冶煉等諸多領域,數量眾多,為提高國資監管的質量效率,國資委需要借由國有投資管理平臺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管,如衡陽弘湘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衡陽弘正國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就是出于此目的而設立的。在此背景下,國有資產由這些國有投資管理公司直接進行管理,國資委只負責對國有投資管理公司進行監管,由此形成了“國資委-國有投資管理平臺-國有企業”的“三層次”國資監管體系。
“三層次”國資監管體系下,國資委代表政府履行對國有資產的產權管理、財務管理、監督管理等管理職能,同時將管理權限授權給國有投資管理平臺,國有投資管理平臺則以股東的身份委托其持股的國有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運營管理,從而構成了多層、多方的委托代理關系。為解決委托代理關系下利益不對等和信息不對稱的沖突,國資委應采用合理的考核指標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果進行評價,同時對國有企業經營者采取一定的約束和激勵措施,保證全民利益不受侵害?!叭龑哟巍眹Y監管體系將政府從繁瑣的對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中解放出來,專注于對國有資本的運營管理,不僅能促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擴大國有企業經營的自主權,使得企業經營更加專業化、市場化,也更加突出了新時代下國資監管體系改革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要求。
為實現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三層次”國資監管體系作用明顯,但委托代理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還存在瓶頸。因此,有效處理“國資委-國有投資管理平臺-國有企業”之間在國有資產管理上的委托與代理關系,進一步解決其中的矛盾和沖突,對實現國有企業的自主化經營、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韋萌萌. 南寧市企業國有資產監管的優化路徑研究[D].廣西大學,2017.
[2]王丹莉. 新中國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演變——從全面介入到兩權分離[J]. 當代中國史研究,2016,23(05):16-26+124.
[3]謝志華,劉輝. 所有者與經營者的信息不對稱:成因與對策[J]. 財務與會計,2015,(19):66-69.
[4]楊鵬. 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