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我國高校要落實三全育人的會議精神,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學校要大力提倡課程改革,老師要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要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將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元素結合起來,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一起進行。審計學這門課程是審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老師進行教學改革的時候,要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元素融合到審計學的課堂當中,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該篇文章通過對課程思政提出相關的背景,以及其內涵和應用等各方面來研究審計學課程與思政結合的教學。
關鍵詞:審計學;專業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本文是葫蘆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項目名稱:審計學專業課程思政開展研究,項目編號:HLDSKY2020070。
審計學是高校會計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培養審計學人才必須要掌握的知識,現在我國和社會需要的審計人才,必須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同時還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高校要開展思政課程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提出的背景
在我國社會主義背景下,教育的發展如何得到提高,教育的資源怎樣才能平衡發展,成為我國人民討論的熱點話題。如何高質量的發展教育是我國教育界必須要徹底解決的問題,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但是隨著各種西方文化的滲透,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開始越來越多元化。因此,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變得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教書育人依托于高校的思政課堂,不關注專業課堂的教育過程,那么教育學生的效果必將會減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各個學科都要守住自己的一方責任田,讓各種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同時進行,形成兩者合力的效應。這也就說明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的過程全方面結合起來,實現全方位的教書育人,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思想政治品德,要努力去開創屬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總書記提出三全育人的理念,這是對思政課程的支持,也是對高校進行教育改革的支持。此后,高校老師要學會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著重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上將思政元素進行融入。
二、高校審計學與思政課程結合存在的問題
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我國高校對人才培養的理解程度比較狹小,很多校領導并沒有完全貼合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實際管理,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缺乏認識。此外,高校只重視對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課程上并沒有一個成熟的教學體系,甚至在專業課程當中,也沒有思政教育。在審計學教學當中,課程是以會計類助理崗位的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內容為基礎,學生只要掌握初步的業務活動,就能夠完成審計工作,學校要求的目標已就能夠達成。
老師缺少思政課程意識。在我國高校中,思政教育一般都是由馬克思主義教師來承擔的,馬克思主義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馬克思主義課程老師是思政教育的主導者,專業課程的老師負責講好自己的專業課,但是從來也不詢問學生的個人觀念以及思想,思想政治老師與專業課老師之間就分隔開來,導致了專業課和思政課程之間學科和思想的交叉。
三、高校思政課程的具體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其清晰地要求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知識結合起來,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育中去,要把正確的三觀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每一個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將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個人品德融入到教學當中,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審計學老師應該結合本專業課程的內容和性質,充分在課程當中找出關于思想政治元素的知識,并且能夠將其運用到教學大綱與教學設計當中。例如,高校舉辦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設計大賽,以審計的形式與思政元素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
四、高校審計學與思政課程結合的措施
要進行頂層設計和高位統籌。思想政治課程建設是一項重大的教學設計工程,推進思想政治課程的建設,需要高校領導一起推進,健全審計學機制,強化監督管理機制,才能夠保證課程思政的方向正確。學校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著建設高水平審計學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工作體系,進而能夠提升學校教書育人的效果。
教師要重視思政課程的教學。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最關鍵人物,要進一步加強審計學專業課程老師的思想政治意識,提高對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校要組織審計學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老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強化其樹人立德的偉大目標。
教師要交流互動。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導者是老師,一個優秀教師應該要將思想政治品德和正確價值觀結合,并傳授給學生。這時,學校要建立健全優質資源機制,支持學院之間建設課程思政的交流平臺,要加強審計學教師和思想政治教師之間的交流,由此促進不同學科老師之間的聯系。
要重新為審計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審計專業學的首要任務是,要明確自己專業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全方位人才,在這個前提之下,來進一步調整人才培養計劃,要將學生的道德素質作為衡量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高校培養的學生不光是要具有專業知識技能,還要具有良好的三觀。
總而言之,要實現審計學與課程思政的相互結合與融合,需要高校老師和學之間共同努力。專業課老師和思政老師要進行溝通,通過各種渠道來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學校也要通過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政思想的平臺,從而進一步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審計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2):50-58.
[2]康楚意.“課程思政”在審計課程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