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良
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立足新時代,鄉村振興需要充分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在“鑄魂”“塑形”上同時下功夫。本文從調研靖邊縣鄉風文明建設開展情況出發,分析靖邊縣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而形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靖邊縣;鄉風文明;建設情況
在鄉村振興中對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具有重要的價值。我們要立足鄉村,深入挖掘、繼承和發揚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共同社會心理,結合十九大精神、“三變”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對農村精神文明的新要求,深入基層,開展了全縣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靖邊縣鄉風文明建設開展情況
深化宣傳陣地建設,引領價值主流。在全縣各村鎮推行“一街、一榜、一講堂”的宣傳陣地,一街即“鄉風文明一條街”。對村內的一條主干道進行提升改造,做到街道凈化、硬化、綠化和亮化,展示本村特色風情、村民精神風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時代價值。一榜即善行義舉榜。將評選出的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發布上榜,營造“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報”的濃厚氛圍,為脫貧攻堅樹立了標桿,使村民的道德有了量化標準。一講堂即道德講堂。組織全縣孝老愛親、自強勵志、誠實守信類道德模范成立道德講堂宣講團。
深化“一約四會”建設,倡導文明新風。“一約四會建設”是引導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提升,切實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四會”成員由當地有威望的新鄉賢、老黨員、紅白事主管等人組成,定期召開座談會,制定本村紅白事標準,對孝老愛親、鄰里矛盾、農閑賭博等問題以村民評議、公開發布的方式形成有力的道德約束。
深化新鄉賢骨干隊建設,發揮示范作用。積極發揮“新鄉賢”一呼百應功能,將“新鄉賢”作為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建設的“指明燈”和“助推器”,積極發揮其參謀助手、示范引領、橋梁紐帶作用。各村(社區)經過嚴格評選,在本村有聲望、有威信、受群眾認可的“老家長”,優秀基層干部、鄉村教師、醫生,走出家鄉的社會知名人士、退休老干部,熱心公益慈善事業、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家中選樹100多名“新鄉賢”。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身的威望、經驗和智慧,靈活應用“一抓二促三必須”促穩定中“進、樹、處、暢、解”五步工作法排查走訪、解決矛盾、教化群眾、重塑新風。
二、靖邊縣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文化基礎設施缺乏,基層重視程度不夠。全縣部分農村缺乏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和村廣播室等文化基礎設施,有文化基礎設施的村沒有專人負責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設施常常處于閑置狀態,利用率不高,沒有起到讓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的作用。全縣大部分鎮村沒有設立精神文明宣傳專欄,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力度不夠,群眾知曉率低。
紅白事支出負擔加重。一是紅事彩禮負擔重。根據走訪調研,全縣農村要娶一個媳婦至少要花費三四十萬。很多農民家庭為了孩子結婚娶媳婦東湊西借甚至高利借貸,最后不堪重負,因婚致貧,幸福感降低,離婚率增高,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人數不斷增加,究其原因是很多農民的價值取向嚴重錯位,女方家庭甚至還有依賴“彩禮”脫貧的思想。二是禮錢不斷增高。近年來,由于靖邊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禮錢也水漲船高。三是存在花高價錢辦婚禮現象。為了掙面子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很多人對這種浪費現象屢見不鮮,麻木不仁,認為結婚不浪費就會讓人看不起,為了辦好一場婚禮東挪西借,傾盡所有,甚至負債累累。
傳統道德觀念缺失。近年來,農民的道德觀念受到了社會發展變化的猛烈沖擊,原有的道德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農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家風家教受到嚴重沖擊,誠實守信、孝親敬老、互幫互助等傳統美德在西方文化的侵蝕下開始缺失,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道德正在形成但尚未成形,不斷吞噬著靠老一輩人以“道義”維持的老本。
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深入開展新民風建設道德教育。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新民風建設的首要政治任務,按照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重點開展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促發展工作,在全縣各村內醒目位置開辟長期宣傳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美德、文明禮儀知識、道德模范故事內容融入宣傳陣地。
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加強新民風陣地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典型引路、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工作思路,要在各村建好管好用好村文化活動室、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和村廣播室。要指導各村成立文化骨干隊,經常性的開展相關活動,讓農村文化生活水平、科技興農水平得到提高,農民經營生活方式得到改善,文化陣地成為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文化糧倉”。
深入開展“好家風好家訓”鄉風文明創建活動。要在全縣范圍內定期征集優秀家訓,推出家訓故事,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挖掘、提煉和訂立家訓、家規,結合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修訂,將好家風家訓融入到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之中,樹立家庭美德新風尚。對征集入圍的“好家風家訓”,組織縣內書法志愿者進村入戶書寫,制成匾額、條幅,懸掛廳堂和客廳,組建家風家訓宣講團或引導社會團體走進各村進行宣講,讓家風教育深入人心,讓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引導群眾更加注重家庭教育。
深入開展新民風模范評選活動。通過縣鎮村三級層層開展道德模范、“靖邊好人”“好婆婆、好媳婦”“好家風示范家庭”“最美家庭”“誠信模范”“脫貧致富模范戶”“十星級文明戶”等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表彰活動,到2020年末,全縣“十星級文明戶”覆蓋率要達到30%。要做好道德模范禮遇慰問工作,要把項目扶持、小額貸款、評優樹模、社會公共福利享受向獲得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的農戶政策傾斜。要經常性的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宣講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