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平 白銀花


鄭州岐伯山醫院(也稱河南“小湯山”),2020年1月27日開始進場,2月6日正式驗收移交,圓滿完成任務的背后是廣大一線建設者的拼搏和奮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線建設者——劉東平十天十夜的征戰之旅。
1月26日
1月26日,大年初二,早上9點,我接到公司領導電話,問有沒有回老家,是否在鄭州。我說沒有,一直在鄭州。 其實,我是準備回的,大年三十因為公司臨時有事給耽擱了。晚上看春晚,看到白巖松等朗誦的那個節目,我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已經這么嚴重了。我老家在甘肅,車程差不多1600多公里,因為我回去給父母帶去風險就得不償失,何況還有孩子。和遠方的父母說明情況后,他們都表示理解,只是特別擔心孫子,一再囑咐讓照顧好他們的小孫子。當時,我想,要是父母在身邊該多好啊。 既然不能回家了,那就為抗擊疫情做些貢獻。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在鄭州。尤其是聽到工程局接受了鄭州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任務,我頓時感到很光榮,很興奮,便堅定地回復道:“我30分鐘內趕到公司。” 家里就老婆孩子,他們原本不同意,我跟愛人說照顧好家里,我先過去看看……現在想來,這一出去,就連續十多天一直沒回去了。
到了現場,我才知道局里已經成立項目建設指揮中心,下午四點,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丁建民召集各單位開會。晚上六點鐘,丁書記、局副總經理陳勝文再次召開部署分工會。因為時間非常緊,當天晚上就要所有施工圖紙設計完畢。會上,給總承包公司也分配了任務,聽到這個消息,我感到太激動了,終于要參戰了。
連夜,總承包公司就召開了內部動員部署會,要求中原分公司作為主力部隊要全力完成任務。我感覺責任重大,立即就組建了方案組、施工組、人員調配組、材料調配組、安全組、商務組、資金組、應急組、宣傳組、后勤保障組等10個工作小組。當晚就明確了每個小組的責任人,成員及具體分工,任務和時間。
1月27日
現在分公司已經有60多名管理人員到現場了。上午11:30左右,我們四工區就率先開始平整場地。
工人也開始幾十幾十地到了現場。這讓我很感動,昨晚跟分包分供負責人打電話,說我們要建設河南“小湯山”,他們都沒有推脫。面對困難,面對危難,面對疫情,大家都能不自覺地找到內心深處的那份擔當,找到身上的那份責任和使命,這或許就是讓我感動的原因吧。我突然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下午1:30,我們才顧得上吃中午飯,這是在“小湯山”施工現場吃的第一頓午飯。我開始很擔心,春節加疫情,很多飯店都關門,這么多人能不能吃口飯,能不能吃上放心的飯?后勤保障組的同志非常用心,動員附近項目辦公人員,召集幾個項目廚師,全部在附近項目做好飯送到現場,讓大家吃飽吃好。來了一撥又一撥工人,后勤保障部不僅安排好吃,還安排好住,讓農民工兄弟也住上酒店,這是后勤人員的用心所在。戰場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后勤,是不會打勝仗的。
1月28日
今天上午9點,我們開始“兩布一膜”的施工。10點半左右就施工完畢,現場雖然多數采用了點工,但從操作工人到管理人員,從供貨商到材料運輸車,大家都沒有“磨洋工”,知道是建設“小湯山”,所以速度為要。
10點左右,現場舉行了“中建七局承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項目黨員誓師大會”。會上,我代表總承包公司領取了青年突擊隊隊旗。在誓師大會上,從佩戴上黨徽的那一刻起,我就決定胸前的黨徽要在建設河南“小湯山”期間一直佩戴,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此時此刻,我就應該沖在最前線。在接過突擊隊隊旗的那一刻,我的身上就被賦予了責任和使命。在帶領隊伍攻堅克難的同時,自己更是要做好表率,爭做先鋒,疫情就是戰情,現場就是戰場。
下午4點左右,汽車泵支好,我們開始底板砼澆筑工作,搶修醫院,爭做先鋒,我們用行動去踐行。
1月29日
昨晚后半夜,我們負責測量的技術人員已經開始了彩板房底部方鋼定位,放線工作。
今天上午,看著被吊車吊起在空中的方鋼,我感覺特別有力量,方鋼一根根穩穩地落在提前規劃好的位置上。
在吊裝集裝箱的時候,出現了新的情況。我們所負責施工的四分部,位于廠區的最北邊,施工道路只有一條,車輛需途經安裝公司、西南公司、一公司的施工區域才能抵達我們施工現場。大家都在趕工,道路運輸成了施工速度推進的一大瓶頸。
經過一番勘察和協調,我們另辟蹊徑,借用西側工廠的場區,將三臺吊車分別支在場區內外,通過空中傳遞,將集裝箱運至作業面。箱式板房“空中接力”也是整個現場唯一使用的吊裝方案。真的要感謝團隊的智慧,感謝大家爭先的執著。危難之際,大家的團隊精神、爭先勁頭、協作精神,危難之際的凝聚力量,更見證了越是困難,韌勁和斗爭精神越足的團隊內核,這也許就是民族精神吧!
1月30日
這兩天現場的進度很快,所有的資源組織,在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都推進得比較迅速。我們的箱式房已經開始吊裝了。
傍晚18點左右,工程局領導帶領我們到達現場南側“綠樓”現場,又給我們交辦了一個工程——醫院的配套建筑消毒供應中心工程。
接到任務,我心中很喜悅。這不是普通的任務,這是鄭州市委市政府、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中建七局的認可,也是工程局對總承包公司的認可。
該項任務總建筑面積2530平方米,包含新建供應中心室和洗衣房、液氧站、洗車臺、室外管網改造、綠化等,工期要求也是10天。
時間緊,任務重,疫情變化快,建設要求快。每天全國都有數千新增確診患者,我們更要快馬加鞭。迅速完成組織體系建設,以目標結果為導向,提前進行資源組織,做好整體策劃,計劃管理,過程調整。
乘風破浪正當時,快馬加鞭自奮蹄。我們一定會如期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1月31日
昨天晚上連續平整了消毒供應中心的施工場地,今天一整天都在等待中度過。隔離病房區在26號就開工了,10天的時間工期,而這邊目前圖紙還沒出來。如果隔離病房區交工使用,而消毒供應中心物資保障未投入使用,難免打亂整體使用功能,對疫情防控帶來不利影響。我越想越著急,圖紙不出,施工無法推動,圖紙出得越晚,工期壓力越大,現在只能先籌備和等待。
有人說,沒有過不去的冬天,是的,我們也很快就會等來春天。
2月1日
在期盼中,供應中心的總平面圖布置圖和基礎圖紙先出來了。
圖紙出來的2個小時內,我們就連夜完成柱墩基礎的施工。看著31個柱子地腳螺栓全部預埋結束,我心中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南區施工過程中,我們主要對標四公司的醫技樓施工。目前,改建工程的外立面基礎已處理完畢,外墻粉刷完成了快一半……整個管理團隊的士氣絲毫未受圖紙緩慢的影響,整個分公司要求參戰的聲音和請戰的信息越來越多。或許“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是大家共同的心聲,為我們的團隊點贊。
2月2日
經過幾天焦急的等待,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供應中心的全套圖紙都出全了,心中焦急的情緒總算落幕。
供應中心結構、功能涉及范圍廣,資源組織難度大,加之疫情管控升級,很多工人要么出不來、要么出來了沿途被勸返,心中的焦急又增加了幾分。好在,我感覺整個團隊并沒有被困難影響,他們都在為快速推進工程進度想辦法,出點子,用兩個字來形容最為貼切,那就是“前進”!
2月3日
北院的箱式板房吊裝已經基本結束了,南院的改建外立面涂料已基本施工完畢,消毒供應中心筏板下的預留預埋也將結束。
工程進度持續推進,但是過程中的困難也不少。消毒供應中心,基礎底部的預留預埋管道數量比較多,下面埋設了近2000米管道。看著團隊成員逐一復核各個管道的規格、位置、標高等,他們的認真勁兒感動了我,緊張有序,有條不紊,疫情的快速蔓延,施工節奏的持續加快,也沒有影響到管理團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質量追求,或許這就是鑄就大國工匠的基本素質吧。
2月4日
今天消毒供應中心的筏板砼已經澆筑完畢,我的精力都轉向了鋼結構梁柱進場上。
鋼結構構件的加工在山東曲阜,受疫情影響,曲阜在中午12點啟動更為嚴格的管控,所有貨運車輛禁行。在與鄭州市疫情防治指揮部、曲阜市疫情防治指揮部的溝通協同下,我們的加工廠家順利施工,構件運輸車輛順利上路。面對疫情,兩個省份的兩個城市展開了一場完美的協同戰,為工程建設的順利推動助力,感謝曲阜市相關單位的支持和理解,我們都是戰“疫”中的逆行者。
2月5日
2月5日,注定是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日子。這天,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現名鄭州岐伯山醫院)綜合樓驗收并交付,作為建設者中的一員,見證這一時刻,內心著實有幾分激動。隨后,我匆匆來到南院的消毒供應中心,看見苦盼的鋼結構柱子終于開始運進現場了,內心非常高興。上午11點半,當第一根鋼柱吊裝完畢后,我激動得趕快拍照留念。 將近36個小時,我都在為鋼結構構件從泰安運至曲阜加工、加工完畢從曲阜運至鄭州的事情協調。這36個小時,我幾乎每20分鐘追蹤一次鋼結構運輸的進度,在晚上的時候,特別是2月4日晚,到凌晨1點還未確定運構件的車輛能否上高速,凌晨3點還在跟加工廠人員視頻監督進展情況……
時間就是生命,此時,對個人來講,已經沒有疲勞能趕得上焦急的期盼了。
2月6日
今天下午,站在改造的舊樓4層,盯著已經交付的北院項目和正在安裝鋼結構屋面的供應中心,我心中充滿了感慨。想著這幾天來的經歷,看著消毒供應中心屋蓋即將施工完畢,我心中突然產生了一種懷念。這里很快就會由建筑的忙碌轉向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忙碌,開始它新的使命,突然很留戀,很依戀這里。
激動之余,我趕回辦公室,喊了此刻不忙的付曉寧、鄭國勇、張博等同事,一起到即將施工完畢的樓前拍照。想來人生不會有太多這樣的經歷,對我以及所有人來說,這個春節是最特別的。一個春節,雖然多了一些牽掛,多了一些疫情的緊張和街道的冷清,但在建設現場,沒有一刻滯緩,大家都在為“鄭州小湯山”努力,希望它盡快實現接納新冠肺炎病人的職能。
不負眾望、使命必達。這是中建七局所有參建者的心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中建七局人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為全鄭州人民、全河南人民上交了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