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于霈
“就這么急急著走呀,真是歸……”
“歸心似箭……”沒等單位大姐把話說完,我就搶答了,早已按捺不住了,回家過年的心,在外漂泊一年的心,終于要回家過年了,可以好好地和家人團聚團聚,和老同學們一起到家鄉的山上轉轉,好好敘敘。高速公路上車很少,多遠都看不見一輛車,我車開得不算慢,但我總感覺車子跑得還是沒有心跳得快。
兩個小時的車程到家。但接下來的這個假期卻沒有如我所愿。我沒想到疫情會突然發展得如此嚴重,在放假之前的一兩天,那個時候河南才剛剛出現疑似病例。
按照村里的習俗,大年初一早起祭祖,然后走街串巷給村里的長輩拜年,一切都還沒有顯現得那么緊張,但到了晚上村里邊的大喇叭就開始廣播了,傳達市里疫情防控會議的緊急通知。這個春節很安靜,因為少了煙花爆竹,喇叭里的聲音格外地響,響徹夜空——
嚴禁公共聚餐,聚會活動,餐館暫時歇業!
暫停開放所有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娛樂場所!
……
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大年初二是外孫走姥姥家,給舅舅、姨媽、姑媽等拜節的時間,每年的大年初二是很熱鬧的,上午大街上有往東的,有往西的,有從外邊來的,有正騎車或開車出去的,人來人往。疫情當前,如此一來,初二的大街上靜悄悄的。
聽說要封村,自然有些好奇,大年初二雖然不用再去姥姥家給舅舅們拜節,但是還是早早地起來,站在村口看看設的卡。
“全體村民注意了,全體村民注意了,大家一定不要隨意出來走動,就好好地在家待著……嚴格管控進出車輛,嚴禁村民扎堆聊天,嚴禁村民大街小巷閑逛……”大喇叭里一遍一遍地吆喝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村黨員群眾、干部村民全部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自然也涌現了好多的先進,讓我感動。
開水泡面,就是雪中炭
“舅,在家不在?我準備去慰問一下設卡的同志們!”我正準備吃飯呢,接到了石蛋的電話,石蛋和我外甥是一屆的,所以他平常都喊我舅。說起石蛋,應該也算一個有名的人,因為他平時就在家里攬一些廣告牌制作、安裝的活,在村里他和媳婦在自家樓下開了一家便利店,所以在家的時間比較長,不像那些外出打工的,一年在家待不了幾天。石蛋長得個頭很大,干啥活兒沒的說,性格也好,大大咧咧的,說實話我接到他電話,聽他說要拿東西去慰問,我有些吃驚。
“中呀,我們一塊兒去?!苯裉焓窃O卡的第一天,夜里有黨員在村口設卡點執勤,雖然白天天氣不錯,但畢竟是寒冬,夜里還是很冷的。掛完電話,我戴上口罩就在門口等他,石蛋開著他平時拉貨的面包車,我們一起到了設卡點。
“你咋想起了來送東西的?”我坐在副駕駛座上,問他。
“也沒啥,今天第一天設卡,咱也不是村干部,也不知道能做點兒啥,正好今天我看有人值夜班,就想著來送點兒吃的喝的。”石蛋的話很樸實。
東西不算貴重,但是當我往那設卡點一站的時候,我第一感覺是石蛋帶的這些東西真不賴,有開水、泡面、香腸,等等,這些東西不正是此時此刻此地需要的東西嗎?
冷風嗖嗖地吹著,大家都戴著口罩,往四周一片漆黑,四周望去,這哪兒像往常年的春節呀,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心里明白,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圖一時之歡,我們只有老老實實地待在家里,才是對眼前這些同志最大的支持。
設卡點距離我家不遠,所以回去的時候我沒有坐石蛋的車,而是步行到家。
一百塊錢,很讓我感動
“這個捐款地真的跟錢多錢少沒關系……”從設卡點回到家,我剛一進屋里,就看見大姐和二姐正視頻聊天呢,她們正聊著村里的捐款情況。
“你看人家二憨家,家里兩三個學生,就她一個人打工,那條件可不算好,家里還有債……”
我看到群里發的,二憨家捐款100元,聽著這樣的話,看著人家實實在在的舉動,說實話,那一刻我真的鼻子有些酸,眼淚直打轉。是呀,捐多捐少都是心意,這樣的慷慨,這樣的好心總是讓人感動。且燃弱光映蒼穹,在這個眾志成城的時候,這100元就是一份溫暖,是一份心意,是一份善舉,自然這100塊錢更是一種力量,可能買不了多少東西,但是它詮釋著大愛,詮釋著一顆助人為樂的善心。
善,與錢多少無關;慈善,與捐錢多寡無關;自然,感動源自那份最樸實的慈悲善意。
年近六十,責任勇擔當
臨時任務,我需要組織一篇稿件,但家里沒有電腦,只好到村委會去寫,等我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半,大喇叭里依然在苦口婆心地宣傳著疫情防控的相關事項,而負責廣播的人正是村里的干部太林同志。太林是黨支部的支委委員,從我小時候有記憶開始,他就是村干部了,這一晃,他也已經近六十了,但是每次見他都是精神很好,黨徽始終亮在胸口。
“郭,你看看我剛才發的那段《勸“宅”歌》沒啥問題吧?,大方向可不能出錯,贊得嚴謹些。”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正準備睡覺呢,太林同志發來語音通話,他剛剛寫了一段號召大家不要隨意在外聚堆聊天、隨意出門走動的文字,算一個順口溜或者歌謠。
“你看看措辭沒啥問題吧,我準備發到村民群里?”他很認真地問我。說實話,我只是晃了一眼,著實還沒有細看,他沒有發到大群里,只是先私信發給了我。
“我看一眼,剛才只是晃了一眼?!蔽艺f道。
我細細地看了一遍,寫的很是樸實,很土氣,每一句話都很“硬核”,但是沒有不妥當的地方,句句實話。大概土氣就是接地氣吧。我簡單修改了一二又發給了他。等他第二次發過來的時候已經快夜里一點了,內容比剛才又豐富了些,可見他對這段話是多么的較真、負責。
“聲”入群眾,無論是大喇叭還是微信群,太林都在想方設法地把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傳達給每一個村民,打通疫情防控宣傳的最后一公里。
“宅”的時光似乎很快,每一天都轉得很快。
很快轉眼又是第二天早起了,院子里藏在竹葉里的麻雀嘰嘰喳喳,太陽升起,我還沒有起床,只是醒了,摸起手機,我看朋友圈里,村里的黨員們都已經開始在設卡點站崗執勤了……感動,依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