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這是中華民族千年追求的夢想。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中央企業作為國之重器,助力脫貧攻堅責無旁貸。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集團”)擔負起貴州省鎮寧、關嶺、普定、紫云4縣和陜西省西鄉縣的定點幫扶任務,同時承擔有關部委、地方政府部署的70多個縣鄉村扶貧任務。航空工業集團將脫貧攻堅作為政治責任,堅決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不忘初心、馳而不息,全力幫扶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航空人的力量。
集聚全集團資源構筑扶貧強大合力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航空工業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瞄準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集團黨組頂層謀劃、扶貧現場指揮部一線作戰、全集團各單位合力攻堅,全方位、立體式推進,資金投入持續增加,七大扶貧舉措不斷深化。
脫貧攻堅,機制創新先行。航空工業集團創新建立“集團總部+扶貧現場指揮部+黨建協作區”的工作機制,扶貧工作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聯合,確保全集團扶貧工作部署有力、攻堅精準。
集團公司強力抓總,成立由黨組書記、副書記掛帥的集團公司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扶貧工作頂層謀劃和領導。現場指揮部具體落實,以在貴州和陜西骨干單位為主成立扶貧現場指揮部,負責一線扶貧工作具體實施,擇選產業項目、提出幫扶需求等,確保扶貧工作責任落實。黨建協作區各單位積極響應,以集團公司8個黨建協作區為平臺,協調全集團140多家單位對5個貧困縣實行對口幫扶,承接消費扶貧等各項任務。扶貧工作網格化推進,年初計劃、月度推進、季度報告、半年回顧均縱向由集團總部部署到扶貧現場指揮部各單位,5個貧困縣每季度向集團總部報送就業、資金、產品銷售等需求,再由集團總部橫向向8個黨建協作區分解落實。
用非常之策,創非常之績。結合貧困地區實際,航空工業集團提出七項扶貧舉措,打出綜合治理“減貧組合拳”。
以黨建扶貧筑牢根基。將航空工業“1122”黨建工作體系引入貧困村基層黨建,開展黨建結對幫扶,選優配強扶貧干部。2012年以來,航空工業在定點扶貧5縣共有25家單位、108個黨支部與30個貧困村、81戶貧困戶建立結對幫扶,在地方扶貧縣鄉村共有187個黨支部與80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使村黨支部成為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
以產業扶貧、勞動力扶貧、文化扶貧、消費扶貧提升成效。在5個定點扶貧縣引進社會力量實現工業產業項目全覆蓋,幫助地方政府打造火龍果、花椒、茶葉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基地。通過校企合作對貧困學生開展訂單式培養,與長沙航院等4所職業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將普定荷花節、西鄉紅色教育基地等打造成為當地特色文旅品牌。開展全集團消費扶貧,2012年以來,共購買和幫助銷售定點扶貧縣農產品8 116.7萬元。
以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提供內生動力。連續4年開展“藍粉筆”鄉村教師培訓活動,累計培訓貧困地區教師近萬人。開展“航空青年講師團”扶貧支教工作,抽調在黔航空企業30多名優秀青年員工赴定點扶貧縣學校擔任老師,解決貧困地區師資缺乏問題。連續3年開展北京醫療博士團送醫下鄉活動,累計問診上萬名群眾,推動醫療扶貧成為扶貧工作中防止返貧現象發生的重要保障。
脫貧攻堅“航空央企模式”探索實踐
基于多年扶貧實踐啟示,航空工業集團不斷創新扶貧舉措,緊密結合企業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扶貧,建立脫貧攻堅“航空央企模式”,讓貧困群眾在看得見的變化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發揮黨建優勢,實現組織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選優配強扶貧干部,2012-2019年在定點扶貧縣累計選派掛職干部22人次、駐村第一書記49人次,在非定點扶貧縣累計選派掛職干部30人次、駐村第一書記88人次,駐村工作隊隊員147人次。建立跟蹤聯系機制,嚴格落實相關待遇,定期組織看望扶貧干部及家屬,幫助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加大基層干部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扶貧干部履職能力。建強基層黨組織,幫助貧困村優化組織設置,加強日常管理,共同謀劃村集體經濟發展。
發揮制造業優勢,多點發力促進勞動力就業。2020年集團公司所屬各單位面向貧困縣開放1 908 個工作崗位,實際招錄1 654 人。長期開展校企合作進行技能提升,在貧困地區舉辦致富帶頭人和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勞動力技術能力,保證穩定就業。成立軍民融合、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型工業企業,在江西余干建設航空木模、木質包裝箱(含鋼木包裝箱)項目,在江西吉水支援建設航空鍛造項目,將航空工業自有產業鏈向貧困地區轉移,實現貧困地區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發揮大集團優勢,建設多平臺消費扶貧渠道。大力推廣“以購代捐”消費扶貧模式,搭建“實體店+電商平臺+單位集采”銷售渠道網和“集團公司+扶貧現場指揮部+幫扶協作區”消費幫扶協作網,打通了農特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 航空工業天虹商場將扶貧工作與零售業務相結合,對貧困地區可銷售的產品進行識別、評估和指導,開展訂單式種植,解決農戶的產品種植和銷售問題。持續開展農產品商品化改造工程,著力提升貧困地區農業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競爭能力。目前已經推出普定藕粉、漢中毛尖、紫云香粽、關嶺涼茶等多款商品,增加了貧困地區群眾收入,緩解了生鮮農產品銷售壓力。
發揮品牌優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建設縣級示范性工業扶貧車間,引進安東尼(國際)服飾有限公司落戶關嶺、貴州厚誠發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鎮寧;幫助建設普定包裝箱廠、紫云航璦口罩廠,引進巴山蕎園有限公司進駐西鄉縣飛龍茶廠。開展“藍粉筆”鄉村教師培訓,組織一線城市特級教師、省市級學科帶頭人等對貧困縣教師進行培訓。組織北京協和醫院等專家到定點扶貧縣開展醫療扶貧的同時,長線培養當地醫生,提升貧困地區整體醫療水平。
精準施策高質量推動脫貧攻堅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航空工業集團聚焦貧困地區生產、生活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精準施策,持續發力,高質量推動脫貧攻堅。
針對貧困地區歷史性飲水難、無水灌溉問題,航空工業集團2018年在鎮寧縣馬廠鎮凡其村改造飲水工程,解決了700多人的歷史性飲水難問題;2020年以來,為該村解決了1 000余畝農田的生產用水問題。此外,還投入100多萬元在紫云縣白石巖鄉巖上村、大營鎮三合村、猴場鎮小灣村修筑攔河壩,改善幾個鄉村無水灌溉問題。
針對農產品運輸難、銷售難問題,航空工業集團2017年投入109.6萬元,用于關嶺縣花江鎮白泥村850米通組路擴寬改造工程,2018年再次投入150萬元用于該村機耕道硬化,通過兩次道路修建,解決了精品水果園在生產、運輸上的交通難題,盤活了當地水果經濟。2019年,航空工業集團進一步開展水果集散中心建設,解決了該村農產品銷售問題,形成規模化經營,助力村民增加經濟收益。目前,該村每年人均增收1 100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馳而不息、盡銳出戰。2012年以來,航空工業集團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38億元。目前,定點扶貧的貴州安順鎮寧、普定、關嶺,陜西漢中西鄉已脫貧摘帽;紫云縣是國家5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目前已達到驗收條件,將于2020年底脫貧摘帽;承接的地方政府和其他方面安排的75個非定點扶貧縣鄉村也將于年底全部脫貧。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份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航空工業將堅決克服疫情影響,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進一步深化落實七大扶貧舉措,堅決完成扶貧任務目標和接續鄉村振興,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用實干和實效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