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佤山,樹木蔥郁,云霧縈繞。山腳下,坐落著“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翁丁村。伴隨著交通的改善、宣傳力度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游人造訪翁丁古寨,一覽它神秘的風采。古寨不遠處的翁丁新村,是在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近510萬元援建資金支持下傾情為翁丁村民打造的新家。一邊是凝聚古老文明的生態旅游區,一邊是全新建設的美麗鄉村,一舊一新,折射的是東航集團落實“高質量、高水平、可持續”工作思路,踐行精準扶貧的央企擔當。從2003年開始至今的18年來,東航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航空扶貧、醫療扶貧等方式,為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8月,公司對口幫扶的云南省臨滄市滄源、雙江兩縣均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大普查,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18年堅守初心——“紅色頭雁”牽引精準扶貧
“云嶺鐵軍——黨員先鋒幫扶農機合作社”是在雙江縣勐勐鎮南宋村的佤族和拉祜族鄉親們共同見證下成立的新型農村合作社。“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脫貧致富重要方法論。“云嶺鐵軍”正是東航貫徹落實這一要求,為當地脫貧致富開辟的全新模式。
“云嶺鐵軍——黨員先鋒幫扶農機合作社”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農村實際,由東航為農機合作社先行注資169.34萬元作為總股本,預購置挖掘機、裝載機、拖拉機等設備,作為南宋村全體村民投資性收益的“家底”,村民不需要投入股本金,而是以自己的勞作獲得工資性收益。農機合作社由黨員帶頭,讓扶貧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實現“兜底一批,鞏固一批,帶動一批”成為可能。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培養扶貧項目帶頭人,為當地打造一支永不離村的“云嶺鐵軍”。
精準扶貧的創新模式之所以能在當地實現,源于東航黨員干部在扶貧第一線多年的耕耘與堅守。18年來,東航經過層層推薦、選拔、審核和培訓等程序,先后選派17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干部擔任扶貧掛職干部,分別擔任市長助理、副縣長及縣長助理,并按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求,向兩縣增派了4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扎根在條件艱苦的山村,為精準扶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們切實履行當地分派的職責任務,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帶入貧困地區,為當地引進諸多優質資源。東航援建的“民良村東航示范村”“翁丁新村東航示范村”“永冷村東航觀光農業示范基地”等既能幫助改善群眾生活、又能吸引旅游者帶動經濟發展的項目已全部交付使用,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獲得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高質量、高水平、可持續地開展幫扶項目,直接投入幫扶資金8 464萬元,建成11個東航示范村、4個殘疾人扶貧基地,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等援建項目40多個,建設鄉村文化室、文化活動廣場等13個,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豐富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文化生活。
2800航班聯通外界——“藍色產業”助推多元發展
滄源縣有“世界佤鄉、秘境滄源”的美譽,但四周綿延的大山讓交通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東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做好航空產業扶貧,參與了滄源機場的規劃建設和試飛任務。滄源機場運行以來,東航不斷加大運力投入,原來滄源到昆明需要12小時的山路車程,現在只需要50分鐘的空中“天路”。借助東航龐大的航線網絡,“世界佤鄉”正走向世界,全球各地的旅客也可以走進大山感受佤鄉之美,滄源社會經濟發展邁入快車道。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業造成的沖擊,東航堅持臨滄航線不斷航,堅決保障臨滄航空運輸的大動脈。2020年1-8月,東航涉及臨滄、滄源航班2 816架次,運輸旅客25.1萬人次。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統計換算,東航今年通過航線已給當地GDP貢獻4.5個億,解決就業6 800余人。東航把當地航線定義為“扶貧航線”,定價全省最低,實際運行平均票價600元左右,是市場價的一半,相當于東航今年在機票價格上對臨滄地區航線補貼2個多億。
在確保“扶貧航線”不斷航的基礎上,東航努力當好先行官、打通大動脈,積極助力全國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跨區返崗和學生返校,推出一系列復工復學包機,飛抵全國68個貧困地區機場,輻射352個貧困縣,起降航班51 718架次,運輸旅客470.72萬人次,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國內大循環”的要求部署。
除了航線開辟,東航還打出了一系列的航空扶貧“組合拳”。整合消費市場、投資商、技術支持等各類資源,牽線鼓勵當地果、林、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東航開創了一條“消費扶貧”的新模式,通過舉辦東航首個消費扶貧周——“愛心扶貧大集市”,設立線上線下扶貧專欄專柜,發起直播帶貨等活動,形成公司領導示范、黨員干部帶頭、廣大員工響應“以購代捐、人人愿為”的良好氛圍。東航還利用自身在航空食品、廣告傳媒、票務旅游、房地產、金融、酒店等相關領域的優勢為當地產業進行推廣,強化對滄源的宣傳力度。公司在臨滄市、雙江縣開展定點招乘活動,并優先錄取符合標準的少數民族考生,有力促進當地就業,幫助少數民族的年輕人走向更廣闊的職業舞臺,圓了他們的“藍天夢”。
6000里路健康關愛——“醫療服務”開啟扶貧新篇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困擾當地村民脫貧的重要癥結。東航積極推進實施中央企業“同舟工程——救急難”幫扶行動,投入近400萬元,幫助近7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蓋、修繕村級衛生室并添置醫療設備。投入100萬元,對雙江縣33個村級衛生室進行升級改造。
東航出資并聯合上海團市委發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青年志愿者協會參與,共同組織開展了“青春上海·情系云南”青年志愿服務扶貧專項行動,44名志愿者從上海到滄源,跨越6 000里路,以鄉、村為重點,在各級醫療機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醫療扶貧實踐。“我們希望通過類似這樣的醫療幫扶行動,一方面能診治一批患病的困難群眾,同時也可以培訓更多的村醫、鄉醫和縣醫,促進當地醫療水平的提升”,東航相關負責人如是說。活動期間,志愿者們深入走訪滄源縣10個鄉鎮48個村,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373戶。開展門診、住院治療400人次,臨床帶教共計228人次、會診2人次、帶教閱片111人次,開展手術4例,參加培訓人員達246人次。
飲水問題直接影響著村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東航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安全飲水工作的指示要求,2020年已投入797.1萬元,實施了4個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項目,可使10 396名農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 972人)受益。今年6月,公司投入1 077.92萬元援建的滄源班洪村和南板村供水工程項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當地群眾和學校用水都需要到5公里外的地方運送的狀況。13個村民小組、3所學校、1個醫院、15個居民單位共635戶3 86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78戶729人)直接受益。
3+X教育幫扶行動——“凝聚合力”點燃夢想征程
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東航實施了“愛在東航·情系臨滄”3+X教育幫扶行動,每年在兩縣設立“愛在東航·優秀園丁獎”10名及“愛在東航·優秀學子獎”30名,設立“愛在東航·希望小學關愛金”,對各所希望學校按其教學實際需求進行直接資助,設立電腦教室、修建籃球場、修建盥洗場所等。出資870萬元,援建雙江一中教學樓,并在雙江一中開辦東航雙江宏志班,實施智志雙扶。全體東航員工自發組織捐款、捐物,開展“愛心助學”公益活動,累計資助貧困地區學生超過50萬元,超過1 000人次的東航青年走進貧困小學,開展愛心助學活動。
東航還充分發揮在行業內和社會上的巨大影響力,通過開展合作,不斷提升各方對滄源、雙江兩縣的關注度,攜手霍尼韋爾公司亞太區及中國航空報社開展“彩云之南·愛心助學”活動;攜手中國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開展“愛在東航·英孚教育滇南行”活動;牽線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為滄源東航民族希望小學捐贈課堂錄播系統及移動式多媒體教學設備;牽線青島團市委幫扶滄源芒公希望小學食堂和廁所改造,并添置教學設備;牽手上海益優公益組織開展“來自大山”項目,邀請佤族師生前往上海參加才藝夏令營;牽手《漫旅中國》,邀請佤族師生前往上海參加“漫旅中國旅行獎”頒獎盛典,充分展示佤族文化特色……
東航除定點幫扶滄源、雙江兩縣以外,西北分公司在安康市漢陰縣、云南公司在迪慶州香格里拉、江蘇公司在宿遷市泗陽縣、安徽分公司在阜陰市潁州區、江西分公司在九江市武寧縣、山西分公司在大同市廣靈縣、甘肅分公司在天水市秦安縣都承接了各地方黨委政府安排的扶貧任務工作,累計投入近3 000萬元,派出63名扶貧干部,幫助重建活動場所,開展助學活動,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截至2019年底,集團旗下分、子公司對口幫扶的9個村均已脫貧摘帽。
云南雙江縣忙品村位于大山深處,之前小孩上學、家人看病都要看“天”而行,因為每逢大雨,山路便泥濘難走。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至今,東航為忙品村在內的雙江縣數個貧困村修建了數條道路,村民們由“靠天而行”變成“按需出行”,如當地村干部所說:“這條路不僅通向學校、醫院、城市,也通往美好的生活”。
(執筆人:喬 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