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1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哈電集團定點幫扶的文山市實現貧困退出,正式脫貧摘帽。如今,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的文山市,各個鄉村的經濟發展都展現出了嶄新的蓬勃活力,處處洋溢著當地群眾脫貧摘帽的喜悅。
自2013年對口幫扶文山市以來,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集團”)在文山市幫扶工作中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用務實、扎實、真實的幫扶措施,點亮黨建扶貧、資金扶貧、教育扶貧、企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七顆“扶貧之星”,照亮美麗新文山。
奏響脫貧攻堅“大合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2013年,鼓舞全國的“精準扶貧”號角吹遍祖國大江南北。
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安排,哈電集團承擔云南省文山市的定點扶貧任務。哈電集團主要負責人擔任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以助力文山市脫貧摘帽為目標,聚焦重點難點,抓好各項定點扶貧相關工作。集團公司主要領導及其他班子成員多次深入扶貧一線,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調研檢查扶貧項目,了解貧困群眾實際脫貧情況,有力推動定點扶貧工作扎實開展。不斷加強扶貧工作管理力量,先后派駐7名掛職干部,分別掛職擔任文山市副市長和駐村第一書記,推動當地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整治農村綜合環境等工作。
加強黨建扶貧,通過基層黨支部共建、業務交流等形式,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扶持貧困村集體經濟。加強資金扶貧,通過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教育扶貧,利用集團所屬企業技校等資源,組織師資力量開展有關技能培訓和業務交流。加強企業扶貧,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基金作用,支持文山市中小企業發展,帶動文山市產業持續發展。加強商貿扶貧,努力擴大文山特色產品影響力,積極幫助培育和推廣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特殊產品。加強就業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實用技能,幫助文山籍大學畢業生就業。加強產業扶貧,因地制宜支持發展對貧困戶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產業,幫助文山市招商引資,推動文山市經濟持續發展。
矢志7年,終得碩果,文山市摘下了貧困帽子。云南省委、省政府更是多次給哈電集團發來感謝信,對哈電集團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線上凝聚的卓越智慧和辛勤汗水表示感謝。
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為鋪就具有文山特色的致富之路,哈電集團緊密結合文山市優質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施了大量精準扶貧項目,“靶向”發力推動文山人民的脫貧模式從“輸血式”到“造血式”、從“粗放式”到“精準式”發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因為家庭的原因不能出去工作。我到扶貧車間縫紉廠來上班,收入也不錯還能照顧小孩,這份收入對我來說來之不易……”紅甸鄉茂克村村民馬紅芬告訴筆者。
馬紅芬口中的這個扶貧車間正是哈電集團針對當地現狀,在2018年出資建設的紅甸鄉扶貧車間。該車間投入使用后可提供100個務工崗位,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建檔立卡戶脫貧的同時,還增加了集體經濟效益。而坐落在文山市馬塘鎮的另一座扶貧車間,將與其他就業項目一起重點解決561戶水庫移民的就業問題,穩定用工400人以上。除此之外,哈電集團利用產業扶貧基金扶持國資車位項目預計創造就業崗位200個,可帶動12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實現就地就近就業,每年的100萬元收益可用于其他扶貧項目。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哈電集團投資推廣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產品,扶持秉烈鄉兵坤優質米開發農業合作社,建設優質水稻示范種植基地,對稻谷統購、統銷,通過這種方式把合作社和建檔立卡戶扶貧機制聯系起來,形成了長效的脫貧機制。
哈電集團通過商貿扶貧不斷提高扶貧產品市場覆蓋面,積極推進“文品入哈”。通過在哈爾濱設立文山特色產品直營店、與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平臺進行合作等方式,實現了線下、線上雙渠道銷售,拓寬“三七”“金邊玫瑰”等文山特色產品銷售渠道,2019年銷售額達440多萬元。同時,積極協調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工作,推動文山農產品加快上線云南省“云品匯”電商平臺。
“黨組織+企業+村集體+農戶”4方合作是哈電集團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引領,為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自主脫貧,創新打造的全新發展模式。通過扶貧黨費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種植業,引進種植水旱芹、茭白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推進百畝青花椒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建檔立卡戶及周邊群眾在自家門口脫貧致富,孕育了脫貧致富新動能。其中,百畝青花椒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帶動42戶建檔立卡戶每戶栽種3畝青花椒,并有專業技術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和產品保底收購,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奠定了基礎。
走出脫貧致富“新路子”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針對貧困鄉村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哈電集團堅持把“兩不愁三保障”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推進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夯實脫貧基礎。隨著摘窮貌、改窮業、拔窮根的強勁力量集聚迸發,一幅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畫卷在文山市徐徐展開。
要致富,就要為封閉鄉村修建通往外界的“致富路”。哈電集團投入資金實施入村入戶道路硬化工程,不僅解決了臥龍街道高登社區下轄的8家寨自然村村民出行難問題,而且帶動周邊161戶共739人轉變生產方式,各種經濟作物、養殖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各村寨都修通了寬敞干凈的公路……還是黨的政策好啊。” 84歲的馬順興抓著哈電集團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張帥的手激動地說。
哈電集團還陸續實施了“自來水工程建設”“廁所革命”“人畜分離工程”“家庭環境改進行動”等一系列的扶貧舉措,有效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新建240個廁所、166個牛圈、3個公共廁所、11個垃圾焚燒爐、1個公共集市……貧困村面貌煥然一新。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哈電集團不僅要“輸血”,更要實現文山市的可持續“造血”。自2016年起,哈電集團通過“文山干部入哈”“哈電送教下鄉”等方式開展“教育扶貧”,針對貧困戶和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專項技能培訓,幫助文山市脫貧攻堅往深里走、實里走。積極為文山基層干部和技術人員搭臺清障,舉辦了9期脫貧攻堅培訓班,為文山市培訓干部和群眾550余人,進一步提高了文山市干部群眾的理論水平、拓寬了工作思路、提高了推進脫貧攻堅的實踐能力。
同時,哈電集團積極開展“哈電文山一家親,愛心助學獻真情”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共收集幫扶資金近15萬元、幫扶物資8 900余件,用于幫助文山市貧困家庭住校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切實發揮幫扶資金在精準幫扶和教育扶貧中的作用。
通過消費扶貧讓哈電職工“菜籃子”變成幫扶貧困農戶的“錢袋子”,是近年來哈電集團扶貧工作的另一大亮點。尤其今年疫情爆發以來,針對疫情期間文山市農副產品滯銷等問題,哈電集團積極與文山市政府溝通,協助貧困農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強化疫情防控期間的精準扶貧幫扶舉措。3月20日,哈電集團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采購了200余噸紅甸山藥,破除了文山市山藥價格低迷、群眾利益受損的困境,為廣大山藥種植戶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僅2020年上半年,哈電集團就組織購買了761.7萬元的文山農產品。
“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對未來更是充滿希望!”這是現在文山的父老鄉親最常說的一句話。如今的文山,實現了脫貧摘帽,貧困漸行漸遠,美麗抬頭可見,幸福觸手可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未來,哈電集團將繼續立足自身產業特色、結合幫扶地區實際,不斷創新思路方法,鞏固當前扶貧成果,為脫帽后不再返貧、脫貧后繼續致富貢獻力量。(執筆人:鄒海雷 唐靖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