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忠 楊菂
摘要:涉海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帶動就業強,活力最充足,對于遼寧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從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支持現狀看,普惠金融體系初步形成,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強,融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還存在以下問題,包括涉海普惠金融的風險大、抵押擔保的缺失、海洋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依然不足。為此,從第一還款來源、拓展抵押物、供應鏈金融、政金企合作、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涉海中小企業 普惠金融 支持
遼寧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發展海洋經濟的潛力和帶動作用很大。隨著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落實,遼寧海洋經濟的規模和地位不斷提高。其中,中小企業在發展遼寧海洋經濟過程中功不可沒,在市場主體培育、稅收、創新,特別是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遼寧涉海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比較突出。普惠金融旨在體現一種服務于全社會所有主體的理念,但金融資源對涉海中小企業的排斥比較嚴重,包括地理排斥、條件排斥、評估排斥、價格排斥、市場營銷排斥、自我排斥等方面[1]。一方面,同普通中小企業一樣,涉海中小企業多處于產業低端,市場競爭力弱,財務信息透明度差,難以被金融機構青睞甚至認可。另一方面,涉海中小企業的資產帶有明顯的海洋特征,風險大,而且對習慣于陸地金融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說是新生事物,還沒有成熟的風險識別和管控模式,對于涉海融資不敢輕易涉足。例如,即使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省沿海地區,數字普惠金融對海洋經濟還沒有發揮有效的促進作用[2]。
為此,本文從普惠金融出發,立足于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資產特點和運營規律,尋求支持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之道,從而實現涉海中小企業都能以可承受成本獲得資金,促進平等享有金融機會,以金融服務的便利化促進遼寧海洋經濟更好的發展。
一、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支持現狀
近年來,遼寧省“轉身向海”的進程加快,重視發展海洋經濟,通過匯聚政府、銀行和社會力量,在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支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普惠金融體系初步形成
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全面發力,共同構筑起促進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普惠金融體系。政策性金融堅決貫徹國家扶持海洋中小企業發展的要求,不以盈利為經營目標,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商業性金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事業部,發揮資金投放的主力軍作用。合作性金融堅守支農支小的經營定位,不斷突破支持海洋中小微企業的難點,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在支持海洋經濟中做大做強。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遼寧省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不斷完善對海洋經濟的各項金融服務政策。《遼寧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著力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重點對象提供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適度降低成本,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推動政銀合作,落實合作協議,把海洋管理部門的專業優勢和金融部門的資金優勢結合起來。2019年,遼寧省借助召開“金融助振興—遼寧行動”契機,推動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集團等7家大型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持續加大對普惠金融領域的資金支持。瞄準突破涉海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加強政銀企合作,把政府主管部門的政策、資源、信息優勢與金融部門的資金優勢更好結合起來。2017年3月,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與上海浦發銀行沈陽分行就海洋漁業產業金融支持政策進行對接,初步達成了金融支持海洋與漁業發展意向。2017年11月,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與遼寧省農業發展銀行簽署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解決涉海、涉漁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農發行專門增設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貸款品種,進一步加大對海洋經濟的支持力度。
(三)融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
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規模龐大的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加緊迫的資金需求問題。首先,隨著各項法制的不斷健全,涉海金融的抵質押物范圍更加寬廣。《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權法》的先后頒布實施,讓海域使用權的物權更加清晰,海域使用權的金融屬性彰顯出來。2007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遼寧分行發揮自身優勢,在東港市試點開辦了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有力帶動了當地海水養殖產業發展。其次,創新普惠金融模式,海洋中小企業貸款門檻不斷降低。在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充分產業鏈條中核心企業的優勢,減少不合理的抵押擔保,信貸可獲得性增強,而且減免了各項不合理收費,促進了遼寧海洋經濟的發展。2005年大連獐子島漁業公司開始探索實施了“政府+銀行+科研機構+公司+農戶”的“五合一”合作模式,發揮核心企業的帶動作用,使政府的政策、銀行的資金、科研機構的技術、公司的經營品牌和農戶的勞動力形成發展共同體,既促進了漁民便利融資,又有利于漁民增收和漁業經濟發展。
二、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支持問題
盡管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有了較大進展,但由于涉海金融屬于新生的業務領域,加之涉海金融的風險大、抵押擔保不足,涉海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依然不夠充分。
(一)涉海普惠金融的風險大
海洋經濟風險比較大。在向海洋進軍的過程中,遼寧的海洋產業,例如海洋漁業、海洋裝備制造、船舶制造、海洋運輸、濱海旅游等都獲得了長足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涉海生產經營缺乏陸地產業的安全保障,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海洋金融服務于海洋經濟,海洋經濟風險必然向海洋金融傳遞。首先,涉海經濟金融面臨較高的自然風險。而且在海洋養殖領域,保險公司普遍因養殖風險高、收益小而不愿意承保[3]。這樣就使得金融機構承擔了較高風險。例如,截至2019年5月末,中國銀行為凌海市新海洋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貸款1800萬元,抵押物為海域使用權,已形成不良貸款,相關金融機構對于新增涉海貸款比較謹慎。其次,涉海金融的市場風險大。海洋經濟決定海洋金融。遼寧海洋漁業、裝備制造、海洋運輸等產業發達,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比較緊密,很容易受到國外經濟周期和價格變動的影響。還有,海洋產業多為涉外經營,相對于一般陸地經濟,要面臨更多的匯率風險[4]。這些都加劇了涉海金融的市場風險。
(二)抵押擔保的缺失
海洋金融在服務于海洋經濟的過程中,面對巨大的風險考驗。為了克服和管控風險,金融機構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房地產抵押擔保體系,由于房地產的價格比較穩定,尤其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伴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增值,所以這套風險管理模式是比較成功的。但涉海中小企業擁有的房地產較少,輕資產特征明顯,而且資產的海洋屬性明顯。例如,海域使用權、海上構筑物、漁船等,與陸地上的房地產區別較大。現行較為成熟的陸地金融制度體系和產品創新手段無法與海洋經濟融合[4]。涉海資產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屬于新生事物,缺乏充足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對待以涉海資產為抵押擔保的融資自然也就比較謹慎。而且海洋經濟產業可用于貸款抵押的機器設備多屬專用設備,其抵押率相對較低,大多僅在25%-60%[4] 。所以,涉海資產作為融資抵押擔保物的被認可率低甚至不被認可,進一步加劇了涉海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三)涉海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依然不充分
海洋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海洋經濟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5],但相對應的資金供給并不充足,尤其是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一方面,涉海中小企業的經營能力弱,抵御風險的能力差,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生命周期短暫,金融機構向這部分企業提供資金就會冒著很大風險。即使對于海洋高技術產業來說,由于高風險、高投入以及回收周期長的特點,與銀行信貸追求穩定收益的目標存在矛盾,致使金融機構對其望而卻步[6]。另一方面,涉海中小企業多耕耘在傳統行業,管理水平較低,個體戶或者家族經營較多,財務信息不夠透明,金融機構難以獲取涉海中小企業的真實信用狀況,也就難以提供融資服務。我國大部分地區水產品加工項目90%以上都是自籌資金,一些前景較好的加工項目也只能依靠企業自身發展積累資金[6]。從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來看,亦是如此。遼寧沿海經濟帶各文化產業園的中小文化企業,因貸款風險過高,貸款抵押物不足等原因而被貸款銀行拒之門外[7]。顯然,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對策建議
針對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不足問題,需要揚長避短、揚長補短、揚長克短,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落實第一還款來源
金融機構要實地調查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包括產品、技術、管理、市場、海域資源、股東等,掌握生產經營信息。查閱會計賬簿,審核貸款項目的信用狀況和償債能力,通過完善的財務信息加強資金管理,掌握貸款項目的現金流狀況,健全風險管理機制,確保還款資金的穩定和可靠。
(二)拓展涉海普惠金融的抵押物
《遼寧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的產權性質和業務特點,創新靈活抵押的擔保方式。涉海中小企業資產質量不高,例如個體工商戶的房產價值不高,而且經營用房和生產用房不容易區分,考慮到小企業主的生計,這部分房產抵押融資的可能性較低。而且涉海中小企業的資產很多與海洋相關,例如海域使用權、海上構筑物、漁船等,要加快建立產權登記平臺,完善涉海資產流轉交易市場,健全風險補償體系,不斷積累這些涉海資產抵押的融資經驗,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抵押融資模式,促進涉海中小企業的加快發展。
(三)大力發展涉海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充分挖掘嵌入到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的信用優勢,引領和帶動涉海中小企業的融資便利。在從涉海原材料、研究開發、加工制造到市場銷售的整個產業鏈條中,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中小企業發揮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專注產業鏈條中技術工藝相對簡單、附加值較低的部分。少數大企業則擁有技術、資金、管理、品牌優勢。雖然大企業的數量較少,但在整個產業鏈條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些大企業處于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因此,涉海大企業是金融機構的“座上賓”,能夠以優惠條件獲得資金支持。又由于涉海大企業在產業鏈中處于支配地位,涉海大企業所獲得的信用就會通過預付款、應收賬款融資、為中小企業擔保等進入上下游的配套中小企業。因此,涉海供應鏈金融等于抓住了核心大企業這個“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激活了整個產業鏈,為產業鏈上的眾多中小企業輸入了寶貴的資金“血液”。
(四)構建政金企融資性合作平臺
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按照自愿和平等互利原則,促進資金供需雙方的共贏。但由于涉海中小企業的市場經營能力較弱,在融資市場尚處于不利地位,如果堅持把金融資源的配置權完全交給市場,那么就會出現市場失靈。目前遼寧涉海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是繞不開的事實。為此,要適度強化政府的干預和支持,變“市場失靈”為“市場有效”。一方面,要政府搭臺,資金供需雙方唱戲。政府不僅肩負著推動發展涉海中小企業的重任,而且作為經濟社會事務的綜合管理者,在提供管理服務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大數據”,能夠精確刻畫具體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臉譜”,所以能夠實現融資雙方的精準對接,而不是隨意“拉郎配”。另一方面,要實現政府內部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政府各部門積淀了海量的涉海中小企業信息,一旦充分利用起來,實現金融機構與涉海中小企業的信息對稱,那么就等于能夠精準對涉海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和防控,對于涉海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也就可以順利進行。例如,近年來興起的“云稅貸”“稅融通”,就是因為稅務部門在征稅過程中收集了涉海中小企業的充分信息,通過稅務與金融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稅銀互動,能夠滿足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信息采集要求,讓金融機構為涉海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相適應的金融服務。
(五)建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
要加快建立涉海普惠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補償基金。涉海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較大,因此金融機構轉移和分散風險的需求十分迫切。為此要積極構筑政府、金融機構、擔保公司、中小企業多方參與的金融風險共擔機制,有效防范“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降低金融機構貸款風險水平,進而帶動涉海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2018年3月26日,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與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簽署金融支持漁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立互惠共贏、風險共擔的政擔合作新模式。另外,由于普惠金融的公共物品屬性,所以財政要在涉海普惠金融風險分擔中發揮托底作用,財政資金要建立專項資金,對金融機構發放涉海普惠金融所產生的損失,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進行補償。同時,要建立激勵機制,對于提供涉海中小企業普惠金融服務業績突出的金融機構,按照覆蓋主體和融資規模給予一定的獎勵,促進涉海中小企業的融資便利化,進而帶動遼寧海洋經濟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慧,李雪慧,王春陽.普惠金融與海洋經濟共生機理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5(5):23-29.
[2]徐敏.數字普惠金融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海洋經濟,2019(3):18-24.
[3]張凱政.“一帶一路”背景下關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的調查——以日照市為例[J].2017(9):147-148.
[4]楊子強.海洋經濟發展與陸地金融體系的融合:建設藍色經濟區的核心[J].金融發展研究,2010(1):3-6.
[5]武靖州.發展海洋經濟亟需金融政策支持[J].浙江金融,2013(2):15-19.
[6]鹿麗,劉寧,劉宇.金融支持促進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思考[J].發展研究,2014(1):62-65.
[7]田鵬穎,潘多英.遼寧沿海經濟帶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對策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8):101-105.
基金項目:2016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促進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資金投入問題研究”(課題編號:L16AGL005)。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