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 楊林娟
【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間骨折(簡稱FIF)患者接受循證護理的價值。方法 本研究主體為36例FIF患者,以護理模式為標準,A組行循證護理,B組行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 A組的住院時間短于B組,疼痛評分低于B組;并發癥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FIF患者行循證護理可縮短治療周期,緩解疼痛,且并發癥少。
【關鍵詞】股骨粗隆間骨折;循證護理;住院時間;疼痛;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Fif).METHODS The main body of this study was 36 patients with FIF,taking the nursing model as the standard,Group A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Group B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Contrast nursing effect.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B,the pain score was lower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p < 0.05).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Fif can shorten the treatment cycle, relieve pai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Evidence-based Nursing;Hospital stay;Pain;Complications
FIF是骨科高發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原因是該群體的骨密度降低,易伴有骨質疏松,增加骨折風險[1]。患者多需要接受內固定等手術治療,為保證遠期療效,可加用護理干預。本研究選取36例FIF患者,以分析循證護理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主體為2018年1月~2019年12月來院治療的36例FIF患者。根據護理模式分組后,A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齡42~79歲,平均(54.26±0.19)歲。B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齡40-78歲,平均(54.83±0.34)歲。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B組行常規護理,即檢查血常規與心電圖等、術前備皮、術后換藥和病房護理等。A組行循證護理:①循證小組:由2名護士長、4名責任護士、6名助理護士組成循證小組,接受循證護理培訓,了解其護理要點與方法。②循證問題:總結FIF的護理問題,細化問題,并提出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方法,明確FIF護理的主要流程。③循證證據:根據護理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可在知網等數據庫上查閱文獻,或通過網絡技術獲取資料。針對具體問題分別查閱文獻,并結合臨床經驗豐富循證證據。④循證方法:FIF多留置尿管,易引發泌尿系統感染。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正確使用便器,進行床上排尿與排便練習。告知其多飲水,可使用無菌棉球清潔外陰與尿道口,減少感染。由于該病患者多為老年人,且術后需長期臥床,因此褥瘡的風險性高。護理人員需要每隔2 h為患者翻身1次,并觀察皮膚顏色與皮溫等情況,定時清潔皮膚,確保其干燥整潔。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肢體訓練,為患者按摩下肢,加快血液循環。待患者的活動能力基本恢復后,可在床上進行下肢被動與主動活動,恢復下肢功能。護理人員需每日消毒病房,做好通風護理,清潔患者口腔,指導其進行呼吸訓練。若伴有疼痛癥狀,應利用情志轉移法或是冰敷法緩解痛感,必要時給予鎮痛藥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住院時間,利用視覺模擬量表測評疼痛程度,分值介于0~10分,疼痛度與分數正相關。觀察泌尿系統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表達是[x±s],經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數據表達是[%],經x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的標準為P值不足0.05。
2 結 果
2.1 對比住院時間與疼痛評分
A組的住院時間為(11.24±0.19)d,B組為(14.62±0.21)d;A組的疼痛評分為(3.65±0.19)分,B組為(4.28±0.2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并發癥率
A組的并發癥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 論
FIF是骨折常見病型,其常規療法是手術,但術后并發癥多,且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2]。臨床多對FIF患者實行飲食與病房護理,但難以滿足其個體化需求。循證護理是新型護理方法,將循證證據結合于護理對策,其護理前提是詳細且全面的文獻查閱和經驗總結,可結合患者的病理特征與心理狀態制定護理方案。其尊重差異,將患者需求作為核心,可最大化滿足護理需求。且具有整體化、人文性和預見性特點,可針對高發的并發癥進行預先干預,保證手術安全[3]。
結果中,A組的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和并發癥率均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可促進病情康復,緩解痛感,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楊芳梅.循證護理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11):1597-1598.
[2] 諶 婷,胡 龍.循證護理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2):3721-3723.
[3] 戈恬矣.循證護理在PFNA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