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山社會服務業發展促進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0)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城鄉近些年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其中養老服務平臺作為承擔對老年人信息進行動態監管,和贍養老人義務的機構,不論省級還是市區級平臺,既需要結合我國養老服務的法律與規范要求,實時健康動態管理并提供對應層次的服務內容,使老人生活與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同時還需從自身隊伍建設著手,確保人員配置合理且專業水準較高,才能持續推動各級養老服務平臺的發展進程,使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構建工作得到更好的響應。
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受經濟環境與國家養老保障體系規劃影響,已經提出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補充,以居家為基礎,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求。并且,近些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發展規模非常迅速,不少產業圍繞養老體系衍生出了金融、生活用品、服務、地產等業務板塊。其中,服務業主要提供醫療衛生、生活護理與健康管理等服務,從根本上能夠解決老年身心健康的問題。但從實際經營角度來看,產業起步較晚、平臺監督不規范、人員素質低,都是養老服務平臺長遠發展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院只能提供養老而無法醫療,而醫院只能醫療而不能提供養老服務,使得養老院里的老人經常要奔波于家庭、養老院和醫院之間,不僅得不到及時救治,還給家人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對于長期照護來說,單一的醫療護理屬于醫學范疇,是由衛生部門主管,而單一的家庭照料是社會學范疇,歸民政部主管。長期照護,既有醫療要求,又有照料要求,相關標準體系、支付體系、權利利益責任等各方面規范都有待落實。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我國養老服務平臺創建起步較晚,發展時間偏短,并且受養老業經濟市場環境的影響,養老經濟體制一直都處于初級階段,使得養老服務平臺不能滿足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無法在現有平臺基礎上提供更高水準的養老服務。其次,目前養老服務平臺在經營過程中,缺乏完善的規范與標準管理,并不具備平臺監督部門,這使得養老服務總體質量水準偏低,很難維護平臺的常態化運作。
為維持我國養老服務平臺的持續運營,現階段平臺投資仍處于國家投資高于民間投資的狀態,雖然近些年基于我國養老宣傳工作的成效,已有部分民間投資企業介入了養老平臺,但是為避免遭受經濟環境沖擊,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多數民間投資企業仍處于觀望狀態,并且在短期效益不明顯的環境下,部分民間投資企業還會選擇中途退出,如此更導致養老服務平臺的運營步履維艱,很難提供長效機制提升服務水準。
養老服務要求通常比較全面,需要照顧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使養老工作落實徹底。因此,養老平臺在服務人才配置上,通常采用社工或養老服務相關人員,同時鏈接其他資源,以實現服務資源共享和實時需求反饋,但從養老服務市場環境來看,我國養老基數較大,因此對工作人員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也非常高,特別是對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運作和價值實現,以及對醫療和養老均有掌握的人才極其稀缺。
首先,地方政府需明確養老服務平臺構建與發展的目標,加強養老服務機構與群眾組織建設工作,通過立法等措施加大養老服務平臺的監管力度,使所有養老服務內容都吻合標準化、規范化與安全化的要求,實現老年人信息的實時動態監管。其次,需站在持續服務的角度,定期或不定期審核養老服務平臺規范與標準內容,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家境的老人對服務內容進行微調,以便使養老服務的效果與滿意度持續提升,徹底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
首先,地方政府需制定長期養老服務平臺運營管理計劃,針對城鎮養老體系提供優惠政策與管控措施,并加大以國家與民營機構共同投資的戰略宣傳工作,以便使民營企業對養老市場的持續開發抱有興趣;其次,民營養老機構在創建之初,通常在資源與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地方政府需根據地域老人分布狀況提供渠道,并協助提供專業人才,以便使養老服務平臺的運用效果與質量可控。
養老服務平臺的構建重點不應只放在城市環境中,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城鄉養老服務體系的調查工作,站在城鄉統籌的角度,加快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構建,并融入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以便使整體城鄉養老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從養老產業發展背景來看,我國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老年人群體,在經濟收入、支付能力與服務層次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如果均采用基本的養老服務模式,明顯不吻合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民營企業可以站在福利化與商業化的角度,創建多種形式與等級的養老服務平臺,滿足不同階層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需求,才能使養老服務平臺的持續運營效果得到保障,并能夠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養老服務平臺的有效構建,既能夠為城鄉環境提供安全且規范的養老平臺,使我國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同時憑借地方政府立法與招商引導工作,也能夠為城市養老體系的擴建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