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超過2 億,已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許多老人上了年紀,因自身身體健康以及身體機能減弱,記憶力減退,從而導致走失迷路。老年人走失迷路的現象越來越多。據相關部門統計,在2016 年當中,走失的老人大約有50 萬左右,平均每天大概有1300 多個老人找不到自己的家。這其中大多數者是因為迷路,老年癡呆,或者精神疾病等。他們的平均年齡是75.89 歲,男性占42%,女性為58%。在那些被幫助從而找到自己家的老人當中,還會有25%的人會再次走丟。其中有記憶力障礙的老人占72%,被確診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占總比的25%。在2018 全年,共出現29412 起尋人尋親案件,其中老人占44%。在這些走失的老人中,患有老年癡呆癥的人數是7246 人,比例是55.99%。在這樣一個龐大的數據下,顯而易見老人走失現象已是非常嚴重,我們必須嚴肅的對待這件事,絕不是簡單地認識到而是要通過有效措施究其本因,從心理上,技術上加以預防及保護,盡可能做到防止老人走失現象的加重。
2016 年10 月9 日是重陽節和老人節,在這一天,民政部下屬的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發布了《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研究報告》,這份報告重新引起了人們對于老年人走失狀況的關注。以前,人們更加關注婦女兒童的失蹤案件,因為這其中通常都與拐賣人口等犯罪相關,同時這些犯罪的社會影響及其惡劣,所以相關部門更重視婦女兒童的失蹤案件;除此之外,在一些兒女不孝順的家庭中,婦女兒童的地位要遠遠高于老人,因此這些老人的走失有時并沒有被這些家庭重視,相關救助信息也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傳播。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走失的老人大多數都沒有被家人帶到醫院進行失智,即阿爾茨海默癥的臨床檢查。事實上,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走失老人人數要比目前已經確診的人數和比例多很多。通過此項調查研究,我們也可以知道目前老人走失的現象非常嚴重。從表面來看,這一現象與老年癡呆癥密切相關,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也是因為人們對于老年人的關愛程度不夠。
對于細心照顧一個人,我們通常會用無微不至來形容,對于照顧老人,無微不至不應該僅僅流于形式,所有人都應該切切實實地付諸于行動。盡孝道,盡責任,作為子女,義不容辭。當父母年紀大了,子女就需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在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多跟他們聊聊天,讓老人熟記家人的電話號碼和小區名字。做兒女的要多幾分耐心和細致,早點發現老人認知受損等癥狀,幫助他們及時進行有效治療。作為子女應該防患于未然,替老人提前準備一些可以隨身攜帶的聯系卡片,這些卡片應該不容易被弄模糊,而且應該準備充足的數量,以防不時之需。這一切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在老人的心理上卻是極大的溫暖。
當在給予老人身心關愛的同時也應該在一些硬核條件下進行防護。當下運用科技手段防止老人走失的產品有很多,這些產品很多都是由國家或福利機構購買并推廣的,但是這些產品的后期銷售卻非常不理想。這些機構雖然出資購買了產品前期的服務,但當服務期滿之后,需要消費者自行續費服務時,大部分老人是不愿意自己花錢的。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老人及其家人了解使用這些產品對防止老人走失的重要性,使其自愿續費。目前市場上用于防止老人意外走失的定位產品種類有繁多,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在老人的身上放一個定位器,其家人可以通過安裝在手機或是電腦上的監控軟件實時觀察老人的位置。如果老人不幸走失,其家人可以通過這些軟件及時知道老人在哪里,這是最省時、最有效的方法,但費用較高。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為老人準備一個防走失手環,同時將家人的聯系方式、老人的家庭住址等相關信息記錄在手環上。其他人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幫助走失的老人找到自己的家。相比第一種辦法,此法可能不會像第一種方法那樣做到實時監控,但是這種方法的成本相對較低。前些年,國外的一家公司曾經推出一種二維碼,這種二維碼中含有個人信息,人們可以通過將二維碼貼在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身上來防止其走失。這種二維碼其實是具有防水功能、牢固的,平均使用壽命在兩周左右的貼紙,可以將它貼在老人身體或衣物上。如果老人走失,其身上貼有這種二維碼,人們就可以將其送往警察局,由警察掃碼并幫助他們回家。不過,貼在腳趾甲上的二維碼,由于不太明顯,可能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如果過了兩周沒有及時更換二維碼貼紙的話,也還是會有走丟的可能。并且有些人對老年人持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就算他們在街上看到走失的老年人,恐怕他們也不會去過問,就更別想他們會去掃碼了。所以我們在研究掃二維碼,制作芯片,錄入指紋幫助走失的癡呆癥老人時,我們應該避免以上的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在對老人走失問題進行科技上的研究,還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在老人走失問題上,無論國內國外這種現象都很嚴重。在當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在防止老人走失的問題上進行科技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老人走失現象的嚴重性,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了。從人類情感上出發,作為子女應該對老人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重視,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應對老人給予更多的熱情,多看一眼,伸一伸手或許會挽救一個家庭,這就是人類的關懷;其次,從科學技術上來說,每多一項科技研究,就可能會幫助到更多的老人,也會挽救更多個家庭。所以不論是充當什么樣的角色,我們都應該重視這一點。共同防止老人走失,讓老人更溫暖,讓社會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