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淇縣供電公司,河南 鶴壁 456750)
引言:電力行業管理機制的變革下,承接供電服務的系統對傳統的管理工作進行改進與優化,其各項服務模式也更加貼合于大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生產體系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管理理念、高新技術的不斷加入下,供電所部門發展態勢呈現出上升狀態,這也就為供電所在電力行業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受原有工作體制的影響,部分管控條例并未深度落實到改革體系中,造成實際管理環節與理論環節脫軌的現象,阻礙供電所的發展。為此,必須制定全方位的管控工序,積極探尋供電所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弊端,并加以解決,提高部門運營效率,促進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電力體系中,管理職能與等級相掛鉤,等級越高的管理越為嚴格,反之,則管理較為散漫,此類管控形式在我國中小城市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中小城市中,供電所部門既定的管理程序分層較為模糊,并未能依據實際工作而建立管控機制,而是秉承著先建設、后管理等方式,如果理論與工作實踐不符,必然造成工作脫節的嚴重現象。例如,在工作進行中,跨領域人員執行同一項工作任務,此種形式將極大耗用人力資源,且在職能界定不清的情況下,一旦電力用戶體系運營中出現問題,承接服務的職能人員很大概率將對既定的責任進行推脫、互相“踢皮球”的現象,無法有效的解決電力用戶的供電問題。
在部分中小城市以及農村的電力系統中,電力網絡運維效率過低,設備質量、供電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特別是在用電峰值期間,區域內電力網絡極易出現低電壓的現象,當用戶基數需求量過高時,將極大電能傳輸過程中損耗現象,提高電力運營成本。此外,電網運維體系的不完善,如設備周期養護力度不足、檢查工作不到位等,將擴大電力系統的安全隱患,為供電所管理帶來更大的難度。
安全管理作為供電所部門的第一施行基準,只有在保證人員、電力網絡安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整體運營質量。然而,目前多數供電所在實際管理中,并不具備相應的管理意識,甚至部分職能人員對安全性工作存在一定的誤解,此種認知形式上的偏差,將令整體工作無法進行深度發展。除此之外,供電所在進行日常安全管理培訓時,也多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內部工作人員并未能得到相應的實踐鍛煉,當遇到突發事件時,在缺乏實踐經驗的前提下,單憑理論知識極易增加安全風險出現的幾率,為后續管理工作開展帶來阻力。
對于電力企業來講,要想令其實現規范化、有序化的運作,必須針對實際工作條件制定完整的管控程序,特別是針對供電所這類基層部門,更應該加大實際管理效用,依托于規章制度對管理行為進行約束,并將制度條例落實到每一項工作細節中,確保基層部門的安全化運營,為電力用戶提高更為優質的服務。在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時,必須正確界定工作職能,將工作人員與崗位進行捆綁,嚴格實行責任制,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可及時找到負責人,此類管控方式,可有效規范工作行為,提高整體管理質量。
供電所的建設是為電力網絡范疇下的用戶提供基礎服務,為電力用戶與電力企業提供一個載體,為發揮供電所的職能實效性,必須建立相對應的服務基準,確保服務模式與電力運作模式形成精準對接。第一,建立基于用戶的服務機構,通過對地區內電力用戶進行業務整合,了解用戶的不同需求,以建立多元化服務組織,通過統籌功能,將電力供應、電力配置等實現最大化效用。第二,建立管理基準,此類管理制度是將工作人員與管理體系聯動到一起,確保電力活動執行中可具備與之對等的人員數量,保證整體運營工作的順利執行。
供電所部門除既定的運營程序以外,最重要的則是崗位工作人員,其工作意識決定著未來一段時間內供電所工作質量。為此,必須加大人員培訓力度,為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崗位工作意識。例如,建立定期考核機制,對在崗人員進行知識查驗,并針對檢測不合格的人員進行綜合培訓,提高員工的工作意識。同時,必須針對易出現問題或存在隱性問題的工作環節設定相應的專題培訓內容,進一步提高供電所管理效率。
綜上所述,電力供應體系中,供電所作為與用戶對接的服務機構,要提高基層電力運營質量,必須對供電所管理體系進行優化。通過對既定管控機制進行更新,從人員、體制、服務三個方向為切入點,可有效增強供電所管理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