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燕
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改革是歷史的必然。為了推動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教師還要明確市場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充分發揮會計專業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道德品格,實現會計專業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有效培養具有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實踐中發揮綜合作用。在當前不同行業和經濟體的穩定發展中,扎實的會計操作能力非常重要。有了這個技能,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企業對財務會計的需求。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此外,教師需要靈活地指導,以幫助學生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但由于財務工作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發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不相適應的情況,對培養學生思維產生負面影響。
財務管理專業涉及到很多專業性很強的課程,比如管理、會計、稅務、金融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無法獨立學習財務管理相關知識。學習沒有打好基礎,實習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其次,高職院校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在財務管理考核中,只把期末成績作為考核目標,而忽略了學生真正的專業能力。同時實習生多,但導師有限,企業分散。學校對學生實習效果的認識不夠準確,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高。這些情況導致未能充分發揮校外實踐的作用。
教師應結合理論知識創新實踐教學。一方面,教師要把握當前會計行業的具體發展,如通過實踐研究盡快掌握財務會計知識的綜合情況;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新教學策略。通常,教師可以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調整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目的,高水平的操作和實踐能力是該專業學生的基礎。實踐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要做詳細的規劃,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財務管理技能,盡快適應這個崗位。學校應該增加應用課程、實踐課程的比例。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目標的高層次素質教育,其核心和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業素質。因為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并不真正了解創新創業教育,所以學生無法完全構建完整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學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過程中進行了適當的課程調整,但沒有形成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應在廣泛的行業調研基礎上,緊密結合當前社會需求,根據行業出現的新變化,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方面,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就業選修課程等要有所側重但也均衡發展。對于設置不合理、不科學的內容應積極整改和調整,優化課程設計,以滿足企業發展變化對人才專業技能結構的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和未來崗位適應能力。
學生有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后,教師才能創新實踐教學活動。比如通過增加實踐技能訓練,高職學生可以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滿足財務工作的要求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企業需要將其部分財產存入銀行(也進入其他金融機構),其中包括銀行匯票、信用卡、銀行本票、存入投資基金、信用證存款、異地存款等多項。在講授“與銀行存款相關的會計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解決自身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答案在課堂上找到優化教學過程的具體方法。
經過對本課內容的綜合分析,作者發現教師應該注重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實際應用能力,為今后適應不同的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因此,在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財務會計知識引入模擬教學模式是有意義的嘗試之一。比如在講授“企業合并”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真實感受企業的綜合情況,然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企業合并的切入點,制定企業合并的具體方案,討論企業合并。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將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應用到模擬環境中,進而提高運用會計方面的知識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感受到會計知識的價值,并在模擬環境中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此外,由于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涉及到會計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實際參與,深入理解這個知識點,進而提高運用會計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綜合能力。為了培養這種基本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財務會計相關知識點,將計算機知識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財務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比如在講授《固定資產減值會計》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軟件操作方法,并結合軟件操作方法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此外,在教授其他方面的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及時介紹計算機操作的知識。由于當前財務會計工作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教師應積極將相關計算機知識與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過程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創新財務會計教學,還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財務會計知識過程中的枯燥感,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在講授《勞動收入會計》時,這門課程的內容是財務會計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財務經常遇到的工作內容之一,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內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獨立完成相關知識點的應用和實踐。同時,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相互交流,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可以改善學生在學習會計知識時的認知誤區。比如對于會計工作環境的“孤獨感”,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認知,對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校企合作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優點: 一是高職學生能真實感受到財務會計工作,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彌補;二是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提出具體要求,讓高職院校在相應的教學方案上做出調整。通過學生參與實踐和調整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金融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在講授“利潤表編制”時,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與企業財務會計,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前感受財務會計知識的應用,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利潤表的編制。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損益表編制中的問題,使學生在今后的實踐中減少錯誤的發生。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市場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教師要立足當前經濟發展,緊跟經濟發展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通過以上教學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教師要把握時代發展和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良好的財務會計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內容,高職院校缺乏對財務人才的實踐培養,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新時期,我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改革迫在眉睫。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改革目標,改革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等職業教育也不例外。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改革是大勢所趨。教育利益相關者需要明確市場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素質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法,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效果,推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