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文
數學估算是大致推導計算的方法,估算的結果只能表示預算。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有利于小學生學習三年級數學知識。新課改需要教師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教師要實施有效地引導,制定合理的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便于學生能夠針對數學計算問題作出有效的判斷。
估算代表的是一種數學教學方法和思想,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中,比如估算到超市購物花費的費用,或者是衣服的總價等。估算能夠和學生的生活接近,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作用和價值,因此培養小學生估算意識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重要作用。比如小學三年級學習的《千克》知識,教師為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估算的價值,可結合學生的生活與估算知識,逐步滲透,讓學生對估算有著正確的認識。比如學生猜測票價的多少,買票估算需要帶多少錢又或者估算一箱牛奶的價格如何分配牛奶,學生在生活中要對估算有著正確的認識,感受估算的樂趣,調動估算的積極性,養成估算意識。只有加強學生使用數學的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數學教師要挖掘數學教材中包含的估算資源,結合學生生活聯系,從而構建形象化和生動化的情境,加強學生使用估算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在新課改下培養小學生工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培養估算意識,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估算方法,快速地進行心算和口算,形成估算能力。估算結果是作為大概數據出現,估算時怎樣保證估算的結果精確無偏差出現,目前是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三年級未學習“四舍五入法”的知識,因此學生估算比較隨意,通常會考慮整百整十的數字,忽略了精準答案的重要性。學生在估算時,為防止產生偏差,會先開展精確計算,然后再估算得數。比如231+266=497,接近于500,此種估算便失去的學習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先估算,再計算。比如可將231估算為230,266估算為270,簡化計算流程,學習估算的內容。為防止出現結果偏差,保證估算的結果重要性,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估算的數據變為整十整百的數字。估算的意義是簡單化計算,它能夠解決問題。因此,若是學生估算348乘5,則可將348看作350計算,則350×5的結果更具有估算意義。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境和數字進行估算,保證能夠合理且科學的估算數據,確保其接近精確值。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生活的問題,估算和筆算均是計算方法,若是能夠有效地結合估算和筆算,則會為解決數學計算帶來便利,比如在進行筆算時應用估算。估算屬于計算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是開展精準計算的保證。在筆算教學中要加強應用估算,計算過程要先讓學生嘗試估算再進行筆算,比如在計算30 5+152時,要先估算為300+150,增加計算的精準度和速度,或者可以先筆算后估算306×8,計算結果后再算成300×8,證明估算結果大。計算未明確估算的標準,但學生若是有估算意識,則可嘗試使用估算來檢驗計算數據是否正確,防止發生錯誤。學生在生活中應用估算屬于常見的現象,估算可能會比精準計算的價值更高。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在計算數學問題時嘗試使用估算法,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估算結果。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估算的習慣,在課中可嘗試使用估算,并將其作為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估算在學生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從事工作使用估算方法的優勢,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縱然出現偏差也能夠及時地補救。學生在面對計算總數是多少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估算數字為整百整十的數字,計算大約值即可。學生在計算夠不夠的問題時,當學生養成估算意識后,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數字,估大或估小的合理性學生,只有懂得怎樣的選擇,才能夠更好地使用估算方法。比如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著“估算、計算和審查”習慣,避免出現錯誤問題。
綜上所述,估算屬于一種技能,為讓學生養成估算技能和意識,需要學生合理計算結果。為使小學生養成初步估算能力,師生要加強估算意識,共同進步。小學生養成估算意識和能力需要教師長此以往的堅持,讓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好處,把估算看成自覺意識,從而迸發出估算意識,增加估算能力的創造性和價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