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縣北羅鎮牛駱北羅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不同于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行為,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自主獨立的學習行為,從而獲得知識,并且對所學知識有著自己的理解。學生可以小組學習、集體學習等方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接受程度制定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
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進行探究式教學。教師可以先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比如在學習分數除法的時候,我會首先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分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相比有什么區別,并且寫出幾個分數除法的式子,讓學生嘗試解答。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使得學習目標變得更明確。并且由于數學知識環環相扣、邏輯性較強,如果結合以往所學,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會結合以往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比如就分數加法、分數減法還有整數除法進行對比性學習,令學生在對比中對數學新知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學習分數除法的時候,學生經常弄不清楚交叉約分后應該將數放在哪里。一個小問題反映出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針對這個現象,我會進行集中教學。關于其他學生會犯各種各樣不同的小問題,我也會進行個別糾正,保證學生能夠在探究性學習中都有不同的收獲。
教的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探索性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只有培養起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才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習積極性更高。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僅僅是在被動接受,并且機械模仿,沒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導致教學過程僅僅是在記憶,更不要提讓學生青出于藍了。然而在探究性教學中,學生無法濫竽充數,不去自己探求知識就無法弄懂,不弄懂就會落于人后。在這種模式的刺激下,學生也會更努力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自發探索的習慣。在對知識進行了自主理解后進行自主消化,進而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
在探索性教學過程中,在班級內劃分小組進行學習,效果要優于學生相互獨立學習。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問題較多的情況下,學生不能做到對每個問題都進行探究實踐,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具體情況將任務進行分配。然后再進行交流學習,學生既可以在課堂上自己學到知識,又可以在別人身上學到知識。并且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在學習別人的長處的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對于錯誤或者不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提醒。在這種課堂下,能夠保障每個學生都在思考、都在學習,并且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無論何種形式的課堂學習方式歸根結底都是為今后的實際應用服務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將課堂任務的設定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有運用于實踐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時候,我讓同學們在課前準備好自制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物品,上課的時候就能進行更加直觀的認識。一方面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能對這些立體圖形有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面對實物進行教學,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用數學邏輯思維思考的意識。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地熟練掌握知識進而發展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水平的目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人在講課,為了保證課堂絕對安靜,杜絕各種討論。這不僅使得課堂氣氛變得嚴肅起來,而且讓學生無法進行關于課堂內容的思考與討論,教學氣氛沉悶,學生也不愿意獨立自主地思考。然而在探索性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探索。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就會自然提高。在引導、鼓勵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收獲知識,進而在較短時間內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并且學生會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在學習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也會積極尋求新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等著教師對自己當前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制訂學習計劃。教師對于學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學生有了問題,在同學合作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就會積極尋求教師的幫助。
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的職能發生了變化,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知識的促進者,由課堂的規劃者變成了課堂的指引者。教師在學生眼中從嚴厲的不可接觸的存在變成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朋友。在探索性教學中,師生關系得到了良性構建,教師與同學們的交流也變成了主動良性循環。在課堂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在課堂上學生有了展現自我的空間,自信心也得到了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