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傳媒產業面臨新的技術環境,短視頻行業也將進入新的一輪解構與重構。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其特點可以用“兩高兩低”來概括,即高傳輸速率、高連接、低時延、低功耗,在新的技術背景下,展望短視頻新聞的發展前景非常重要。
當今,短視頻媒體在傳媒產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往來都需要依托于此。處于5G時代下的短視頻新聞勢必會受到技術的支持進行變革轉向,而這場變革的核心指向,則使得短視頻新聞的表達更加適應未來智媒的傳播邏輯與語境。技術的變化是體系性的,媒介變革是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傳播形態創造或重塑,因此,5G技術作為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技術應用,為對短視頻行業帶來整體化、全局性的改變。
短視頻最大的特點就是,視頻長度短,通常以“秒”為單位,能夠直達社交平臺,實現即時分享、同步傳播的交流。短視頻新聞是依托于短視頻技術的創新新聞生產方式,不僅加快了新聞的傳輸速率和傳播范圍,更是新媒體時代一種新的技術邏輯與思考邏輯。未來5G技術將催生更加豐富的場景應用以及形塑智能設備,促進短視頻新聞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短視頻新聞的市場活力。
5G技術突出的特點是“兩高兩低”,并且推進4K、8K的超高清分辨率達成。在未來,短視頻的清晰度將得到更優質的保障,依托于高清媒介技術的幫助,短視頻新聞的視聽效果與質量將得到質的飛躍。央視頻作為國家級短視頻新聞平臺,就通過布局5G技術生成了高質量的新聞傳輸、播發效率。據統計,4K視頻在播出時需要60至75Mbps的傳輸帶寬,8K視頻需要100Mbps的傳輸帶寬,由此可見,只有更大傳輸帶寬的5G網絡能夠提升短視頻應用的高清回傳質量,用戶獲得更加真實、高質量的新聞體驗才能成為可能。
與長視頻相比,短視頻新聞通過文字、語音、視頻的各種結合,能夠充分建立與受眾的聯系,獲得他們的情感支持與共鳴,真實、接地氣的內容表達使得用戶能夠獲得身臨現場的感覺,從而提升新聞信息的到達率。5G時代下智媒技術邏輯作用于短視頻應用,將推動內容的沉浸式、場景化生產。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提出了“場景五力”: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定位系統,并通過這些應用技術營造一種“在場感”,五種原力正在革新著消費時代人類的行為體驗。簡單來說,場景構建最終目標就是完成特定時空情景下信息、服務與需求的適配在未來5G時代,更加豐富多元、垂直的短視頻內容傳播將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選擇,從而滿足新媒介環境下用戶信息獲得、關系建立和心緒轉換等需求,進一步提升短視頻內容生產質量。
新媒體時代下,網民以年輕受眾為主,他們更加熱衷于輕松、有趣的話語表達,短視頻新聞的特點正好契合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與習慣。5G時代,基于VR/AR/MR等智能終端之上的短視頻應用,通過技術追蹤,實現人與媒介內容的互動互聯,可以實現對嚴肅新聞的新認識、新理解,在趣味的話語表達下完成用戶對于社會共識的建立與認同,一定程度上增強社會粘性。其次,依托于5G技術的傳感器設備能夠完成對物體、人體各種數據的抓取、收集、分析與理解,從而構成未來智媒時代新鮮的新聞內容,營造全新的短視頻新聞語境,幫助個體重新以新的角度理解外部社會和自我,達成短視頻新聞的軟性表達與傳播,提升新聞信息的組織能力和感染能力。
根據保羅·萊文森媒介進化論,媒介的功能性缺陷需要新的媒介加以補足,5G時代的媒介融合使得新的媒介形態功能更為完善。
在視聽傳播時代下,各類豐富的新聞應用數見不鮮,短視頻新聞要想實現更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需要具備渠道融合的能力,進行跨平臺傳播。只有依靠受眾進行密集的輻射傳播,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信息的到達率,實現內容的最大化共享。除了技術帶來傳播平臺與渠道的融合,短時頻新聞的文化與思維邏輯也會形成新的轉向。例如,康輝的vlog、主播說聯播等短視頻新聞就彰顯了風格嚴肅的央視新聞如何踐行融媒體文化多元開放的實踐。
綜上所述,短視頻新聞作為具有生命力的新聞生產方式,在未來5G技術的支持下勢必會擁有更多的可能,而這一前提就是充分平衡好技術與人文的關系,實現工具理性與人文理性的協作融合,正如技術是一種利弊交織的產物,只有讓短視頻新聞在理性、科學、人文的道路上生長,才能促進未來媒體產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