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濤 姜兆勝
天津城建大學經管學院,天津 300384
隨著工程管理的國際化、信息化和多學科交互融合發展的趨勢,工程管理專業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的四大平臺課程的學科交融和集成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知識的多方面視角及完整體系,達到知識1+1 >2 的效應。
為實現既定的培養目標,實踐教學是基于四大平臺課程改革呈現隱性化學融合。通過適當的方法強化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實現培養[1]。實現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漸進式一體化”集成模式[2],通過實踐教學隱性化學融合和四大平臺課程顯性化學融合相結合路徑。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強調與課堂教學的密切結合,突出對學生知識、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實踐教學理論,理順工程管理專業主要課程設計的關系,突出工程項目管理與工程合同管理雙軸運行實踐的特色,形成基本建設過程的化學融合。見圖1 所示。
通過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加強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是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緊密聯系學以致用的過程,形成認識實習階段的感性認知、課程設計單項實踐訓練、生產實習能力合成訓練、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綜合認知技能訓練。
(一)信息化手段的化學融合。專業軟件綜合應用,在提高學生對軟件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就業面。信息技術手段與實踐課程整合,體現教育發展的繼承與創新性,在傳統基礎上采納并發展信息手段意識和價值觀念。
(二)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化學融合。根據工程的基本規律,工程項目管理發展戰略要求,提倡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項目管理,其中包括了以項目建設程序為前提,創新集成理念的實踐體系。確保實踐教學內容形成有機整體,建立了從知識向實踐型轉變的體系。
(三)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雙軌制。通過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雙軌制設置,實現“技術+經濟+管理+法律”課程體系化學融合。畢業論文強調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和論文專業的全過程監控;畢業設計選題同樣體現項目的前期決策、招投標和合同管理、建設階段施工規劃和后評價的審計。鼓勵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互聯網及知識創新經濟時代,知識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科技與教育協同發展,產業部門和高職院校人員通過聘請、授課等方式加深相互聯系,促進學科教育的發展,協同互融學科的生產和應用。
一方面,產業部門可以通過學校老師的最新學科知識與學業素養進行教育培訓,從而提高員工素質,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的實習工作節約各項成本開銷,更近距離接觸了不同層次學生從而挑選人才,更有利于吸收高素質人才。
培養方案的主體是構建課程體系,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內容有著重要聯系,因此課程體系的建設極為重要。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認知規律,構建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形成畢業論文(設計)雙軌制和聯合企業的實踐,實現了課程體系的化學融合。采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顯性理論知識化學融合,再到產業部門的生產現場;通過隱性的實踐知識化學融合,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實現工程管理專業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