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萬峰湖鎮民族小學,貴州 黔西南 552416)
引言:農村大多監護人都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他們認為不讓孩子餓著、有錢用就行,這讓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較為隨意。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很多,缺乏家長的陪伴與輔導,回到家里甚至需要干農活。留守兒童長期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親戚一起生活,在遇到一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時,因為環境所限,無法說出自己的不滿,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以一種對外界抵觸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封閉自我,無法得到應有的關懷。
作為教師應該把他們看成自己的朋友,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盡量多拿出一些時間與他們溝通,多關注他們精神需求與道德發展需求的滿足,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生活中、學習上的實際問題,給他們一些特別照顧,將他們當成知心好友,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將心理的憤怒、苦惱訴說出來,同時多創造一些機會和場合,例如和他們一起學習、勞動、游戲等,創設聯系與溝通的最佳時機,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初中生畢竟還未成年,他們需要別人給予尊重和理解,留守兒童同樣如此,甚至需要的更多。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是自己的職責,教育好學生是自己的責任。
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該嘗試利用激勵教育方式,從人性本質開始出發,借助于特殊的環境氛圍,用富有震動力與感染力的心聲,引導他們回想過去,重溫以前的事情,同時不斷反思自己,感念父母的恩情。通過這種教育方式,他們可以從回憶中找回述失的自我,從而點燃自己心中的激情,重新樹立起成功的信念,大量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接受學生的好成績和優點,難以接受學生的不足,利用壓抑和禁錮的教育方式,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大量教學實踐證實,打罵、懲罰教育的教學方式是錯誤的,是當前教學中絕對不可取的,尊重、理解學生不僅由于他們的年紀小,同時因為人從出生開始就是獨立的個體,不管誰都不能支配他們的行為。多數留守兒童把自己的名譽看得很重,因此,教師不應該到處宣揚他們的錯誤,如果當中宣布他們的過失,他們會覺得無地自容,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大量事實證明,教師如果充分理解、寬容留守兒童,那么他們就會友善的與人溝通,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不會存在局促感,有利于増強他們的自我獨立意識。
許多留守兒童本身喜愛閱讀,對閱讀充滿興趣,但卻因為學校無法提供閱讀書籍與環境,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孩子無法進行閱讀。因此,老師應該先為留守兒童解決閱讀資源問題,可以積極與學校或者當地教育部門爭取資金,為孩子建立一個閱讀圖書館,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在書籍資源的獲取上,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呼吁社會上的熱心人士進行書籍的捐贈,或在網絡上發起舊書籍的捐贈活動,呼吁更多的社會人士把更多書籍捐給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對于留守兒童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可以在課堂教學上開展。首先老師應該與孩子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留守兒童由于內心的敏感與不自信,往往無形中會給自己増加許多心理壓力,在日常學習上表現在膽小不愛發言,遇到學習困難不敢求助等。作為老師,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用自己的愛去填補孩子在愛上的缺失,幫助孩子以合適的方式抒發自身的情感,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能夠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閱讀中。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言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農村小學,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課外補充課程很少。他們對些基本知識點的掌握較慢,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全面而有針對性的教學。但是在微課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向學生發送不同的微課教學視頻。并反復觀看直到完全理解為止,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從而真正地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掌握要點,突破難點真正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教師使用微課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之前學習的新課程內容,初步了解要學習的文章,粗略了解其中涉及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為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知識提供契機。教師使用微課教學,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語文知識,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引導他們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和反復學習。由于微學習時間短,知識的集中度符合小學生對短時間有效關注的特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時隨地實現學習,為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結論:總而言之,老師在留守兒童的自主閱讀習慣培養上,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主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營造讀氛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認識到閱讀對他們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形成自主閱讀習慣。與此同時,老師可以借助閱讀習慣的培養,填補孩子心中的情感缺失,使孩子合理的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使學生的生活因閱讀而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