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河南油田信息中心,河南 南陽 473132)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代,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互聯網+、國企改革等諸多新型概念。在這種新的經濟模式下,國有企業如何更好地提高經濟效益?作為我國的經濟命脈,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真實映照。社會進步給居民的消費習慣帶來了重大變革,電商模式的出現又給人們對經濟形勢對認知帶來了巨大沖擊,新的產品、新的商業機制、新的經營理念、新的經濟形態等等更是層出不窮,這種特殊的經濟環境于國有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財務管理保障著國有企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財務資源是國有企業最基本的資源,財務風險是國有企業危險程度最高的風險,因此財務管理也就成為國有企業最重要最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通過實施財務管理,實現國有企業的財務轉型,推動管控模式由“會計核算型”朝著“價值創造型”轉化,使其更加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環境,發揮財務管理在推動公司戰略部署和業務發展方面的最大作用,幫助國有企業在日益激勵的市場競爭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國有企業是我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作用主要體現以下三個層次。首先,國有企業是我國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因為國有企業的重要地位,導致它擁有非常大數量的社會資源。而通過對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調整,政府可以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效益的發展。其次,為了更好地建設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調動基礎設施行業對國家建設的積極作用,國有企業在很多基礎行業都處于絕對的領導和壟斷地位,包括供電、供水、通訊、能源等。最后,國有企業還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國家財政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和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保持著緊湊的聯系,而國家財政又可以通過宏觀的調控手段對社會資源進行最大程度的優化配置,實現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
出于我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部分國有企業長期處于行業壟斷地位,這有助于國家對民生的管控。但是這種情況也導致企業缺乏必要地風險意識,大多數管理人員和財務工作者都很少關心財務管理,以及它對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推動作用。目前,輕財務管理、重財務核算的問題在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十分普遍。這個現象的出現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管理層從上至下的財務管理意識淡薄,一直保持著“生產銷售是企業最重要的工作、財務管理只是服務于他們”的傳統觀點,認為財務人員算好賬、做好報表就可以了。第二是少數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夠,他們只會傳統地記賬、算賬、報賬這一套流程,對于財務需要在經濟合同、投資決策等方面提供的專業知識缺乏了解和掌握。第三是國有企業業務部門對財務管理的認知不夠,錯誤地認為財務人員只要掌握財務相關專業知識,不愿意在進行企業經營決策時參考財務人員出于財務專業角度所提的建議。
政治化是國有企業在運行時最大的特點,不同于一般企業,政府的干預和指導是國有企業在進行重大決策時必須納入重點參考的內容。不僅如此,國有企業的日常運營中也隨處可見政府指示的蹤跡。管理上的自由度太低對于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另外,責任制度、獎懲制度的不健全也嚴重影響了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也有不利影響。
當前,財務管理信息化還沒有在所有國有企業中得到實現,大部分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手段相當落后,這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多數財務信息的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都比較老舊,停留在單機財務軟件核算的階段,傳統財務管理的操作流程比較簡單,主要以核算為主,沒有資金管理、預算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其他管理功能。二是沒有充分利用企業與企業、與銀行,以及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有效資源,企業與銀行之間資金的對接管理等很多方面都還有所欠缺。三是企業內部財務信息沒有做到全面共享,各項事務的審批流程還是傳統的形式,不能做到線上共享,操作過程非常繁瑣。四是嚴重缺少懂得財務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對推動財務管理手段的改革有心而無力。
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來說,一個健全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是非常需要的。良好的管理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極大助力,讓企業可以無后顧之憂,踏踏實實地往前沖。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在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下,也更有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施行。首先,將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工程相互結合,繼續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完善并落實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執行。其次,建立一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通過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即將遭遇的財務風險做出預判,提前準備好解決方案。第三,創建對財務管理的監督體系。對每個國有企業來說內部審計部門都是非常必要的部門,它可以對國有企業內部的經濟和財務工作開展審計,進行監督。最后,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內部考核。國有企業應該定期地考核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且將考核結果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以此來完善和優化財務的管理工作。
近些年來,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在內部管理調整和企業業務改革的雙重措施下,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得到了擴大,整體經營實力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增強,在國際化的經營上也邁出了一大步。在《財富》雜志2019 年發布的世界500 強企業中,有129 家都來自中國。隨著國有資產重組、資源共享的程度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做好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必須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保持對時代進步和經濟市場變化的高度關注。這其中,企業領導層的態度非常關鍵,領導層要養成一個新的財務管理觀念,與企業的業務相結合,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和處理財務管理問題。
此外,對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的培訓也十分必要,不僅要在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識增加員工的知識面,還要培養他們對新知識的敏感性和接納程度,一直保持學習狀態。當然,除了專業能力,也要注重思想道德水準的建設。好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力,因此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作為企業培訓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加強企業員工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知法犯法的現象,為企業降低經營風險。總而言之,加強財務管理意識的工作需要企業的所有員工來配合、執行,企業應該為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打造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以此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信息化手段在現代社會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也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便利之處。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財務信息化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要加強不同信息系統的集成和信息資源的整合,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全面推動業務和財務的融合以及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其次,主動引進和學習國際上知名企業的管理方式,借其精華優化自身的財務管理系統,大力推動財務服務集中化,推進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集成共享,為能更深層次地分析利用大數據打好基礎。因此,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最需要把握的是針對自身財務管理的需求和業務發展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對財務管理方式進行不斷改革,同時創建科學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從而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無誤,進而推動國有企業的進步和發展。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也是如此。企業要重視財務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積極接納素質過硬的專業人才,注重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通過內部的人力資源開發對人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為此,國有企業應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人員的招聘機制,可以考慮施行聘用和辭退制度,這樣可以達到人才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雙向選擇,更加可以推動優秀人才競爭上崗的局面,保證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加入企業,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同時,國有企業還應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倡導效率優先,以此督促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只有提高了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企業的生產效率才能得到保證,進而推動整個企業的經濟消息更上一層樓。
結語: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分,是我國國家經濟的命脈。因此,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顯得十分重要。國有企業自身要深刻認識到財務管理對經濟效益提升對重要作用,通過引進復合型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模式,跟隨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創新財務管理方案,完善財務管理和監督機制,使國有企業能夠不斷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好地發揮其對我國經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