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才
(張北縣第一中學,河北 張北 07645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顯然無法適應新時代下的人才需求,我們必須打破舊模式,開啟新征程。數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自然學科,很多學生不會學習數學,學不好數學,進而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數學的應用性特點,發揮其應用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際作用,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仍處于應試教育狀態,學生為了應付高考努力學習,教師的教學著重于對高考試題的解答,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失去了數學原有的味道。具體而言,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隊伍不夠強大,教師觀念落后,苦教苦學的教學模式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教師致力于完成教學目標,往往忽視了教學效果,常常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沒有存在感和參與感。此外,雖然有的教師會在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但是效果并不好。教師對于教學內容講解不透徹,學生無法理解新的知識點,在問答過程中學生無法領會教師的意思,大大降低了參與熱情。
除了教師的教學問題,還有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學生越來越依賴高科技產品,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自主學習。學生除了要承受巨大的升學壓力,還要負擔沉重的學習任務,很多學生不會主動調節,漸漸產生抵觸心理,減退學習興趣,致使學習效率低下。數學本就是需要理解與實踐的學科,學生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無法靜下心來面對枯燥的數學公式。
高中數學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無論是排列組合的搭配,還是概率統計的預估,或是最簡單的數字計算,無不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貫穿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數學教材中會有一些應用題,教師要善于合理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恰當地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應用題的解答。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與應用性相關的題目,讓學生根據生活實例,結合所學數學知識,制作相應的研究課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針對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運用數學模型或是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問題同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數學教學不僅是服務于高中,幫助學生順利升學,還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大學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方能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因此,從高中開始,學生就應該主動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全部用于講課,完全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容易感到疲勞,不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式,留足時間讓學生探索新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主動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結合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分析數學對人們生活的應用價值。一方面讓學生自己找資料,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水平。
數學語言反映數學思維,是思維活動交流的載體,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性。高中數學充滿了很多應用性的數學公式、符號、圖形等,這些都可以稱為數學語言。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運用數學語言可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科學的運用數學語言有助于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帶動學生學習熱情。此外,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理解數學應用和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之間的關系。例如:排列組合的學習,排列與組合的區別在于排列是有順序的,組合是沒有順序的,那么排列與組合的具體算法也不一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舉類似的例子,反復應用數學語言,加深學生印象,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理解其實際應用。
傳統數學教學課堂大都是枯燥無味的,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會有突出的成效。結合數學的應用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公式變得生動、形象,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不用強勢灌輸知識點,自然而然,教學質量會有所提高。
高中數學的學習是為了應付高考,學生一直跟著教師的步伐在學習,缺乏主動性,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應用性同數學教學結合可以讓學生有時間自主學習,根據自身的不足,調整學習內容。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和領域。數學的應用性是數學學習的難點,但同時也幫助教師聯系實際,使數學教學形象化,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