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綠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思源實驗學校,江西 贛州 341700)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為了讓學生透徹的理解數學知識,常采取反復講解的教學方式,但由于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不同,無法保障全體學生都能夠理解數學知識,這將會影響一部分學生的發展。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加強對學生身心特點的了解,采取適合全體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讓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出最大的教學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那么究竟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趣味游戲教學法呢?下面將針對此主題分析。
小學生具有對趣味事物感興趣的特點,也只有在趣味事物的引導下,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才十分的高漲,所以趣味游戲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老師不具有運用趣味游戲教學的意識,導致課堂教學違背了學生的認知及發展規律,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但需要注意一點,趣味游戲的設計必須要圍繞教材知識點推進,這樣的趣味游戲才能夠將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發揮出來,如果不能夠契合此要求,那么其趣味游戲教學將失去運用的價值。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思維性較強,學生想要對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老師通過后天的培養實現。但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老師重成績輕能力思想的存在,導致學生普遍缺乏思維能力。而將趣味游戲教學方法引入教學中,能為學生營造身心放松的學習氛圍,并讓學生處于動手操作、互動等學習狀態,學生的思維會不斷發散,有助于其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順利培養。
幾何與圖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學習能力,所以學習中會遇到各類問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效果。因此,在學習這類知識點時,老師可以設計動手操作類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拆分、拼接、剪紙中,對其進行輕松的學習。比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這部分內容時,由于其立體性較強,學生學習中很容易出現誤區,所以老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合理的分為不同的小組,為各小組提供一個拼接好的圓柱體,讓各小組對其進行拆分和拼接,并在此過程中發現長方體和圓柱體的關系,讓各小組通過此思路對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進行推導。通過這樣有趣的拼接游戲,學生不僅能對這部分知識進行透徹理解,還會掌握圖形這類知識學習的有效方法,能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學習及實踐應用效果。再如在教學《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老師課前可以讓學生對剪紙、量尺、剪刀等工具進行準備,課中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各種三角形進行剪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屬性進行了解,并在對比學習中對它們的特點進行掌握。由此可見,動手操作類趣味游戲的設計,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并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喊數游戲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一種游戲,將之合理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取得令人驚喜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倍數和因數》中的“倍數”內容時,老師在講解完基本的教學內容后,老師可以采取這種游戲方法,游戲前老師需要將規則告訴學生,以第一排的第一個學生開始點,以蛇形順序進行喊話。比如在對2 的倍數認識時,座位號時2 的倍數學生依次喊出自己的座位號,如2、4、6 等。學習其他數的倍數時也可以采取這種方法。此喊數游戲能確保全體學生都真實參與其中,能營造非常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對此游戲法運用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明確一點,即此游戲在純粹數字關系內容的運用效果比較理想。
提到尋找生活游戲方法,很多人都對此種方法比較疑惑,對其具體操作不太了解。生活游戲方法的核心其實就是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生活的眼睛,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所以,老師要求學生日常生活中加強對數學內容的關注,如在學習《克與千克》內容時,老師可以設計競賽活動,看哪位學生能從生活中說出最多“克”“千克”重量單位表示的物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游戲中更好的應用知識,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趣味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老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趣味游戲活動,讓學生真正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價值,對知識進行掌握及靈活運用,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與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