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藝術修養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大眾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滿足生活物質需求的層面,而是開始追求個性化、獨特化的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共融的趨勢下,與文化相關的產業和產品逐漸占據市場發展的核心,而文化創意則是文化產品誕生與快速傳播的重要途徑,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可以促進市場產業形式的多樣性,還是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經濟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西方產品以及理念不斷地涌向中國市場,如西方的價值觀、審美觀、藝術修養等等內容。正是因為這種西方價值觀的傳入與傳播,中國的民族服飾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壓力,加之西方服飾文化講究開放主義,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導致中國的民族服飾文化出現了西方化的特征,從而對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服飾文化創意發展的浪潮起源于西方歐洲國家,他們將服飾的時尚設計圈入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范圍,從而帶動了歐洲發達國家高端服飾文化的發展。在西方歐洲發達國家的引領之下,經濟發展迅速的美國感受到了服飾文化創意發展帶來的經濟氣息,于是將服飾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與本國的快消文化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實現了服飾文化產品的快消模式,并將這種模式迅速推廣到了全球范圍內。
中國民族服飾文化起源較早,但是發展緩慢。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之中融入了傳統的工藝技術、各個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民族的服飾心理、不同人群帶來的審美思想差異等,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與傳承,進而形成物質與精神相融合的結晶。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是未來文化創意產業支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階段,中國服飾受到西方文化的嚴重影響。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國的服飾產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化共融的背景下,一味地追求國際化,將會讓本民族的服飾文化失去魅力和內涵,從而影響國人的文化自信心,不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因為國際化的影響,中國的民族服飾文化以及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容易迷失掉方向,從而缺乏原創性,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立足之本。對于國內的部分民族服飾來講,其市場狹窄,適應的人群范圍較小,缺乏與時俱進的新鮮感和時尚感。
基于上述問題的分析,中國民族服飾文化想要在世界的舞臺上熠熠生輝,首先要善于挖掘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內涵和特色,將民族服飾文化特色與西方的服飾產業進行融合,在保證中國民族服飾時代感以及審美觀的前提下,促進中國服飾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想要實現中國民族服飾的時代化和審美化,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就需要嘗試去創新和轉變。尤其是在當前世界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相互融合的趨勢下,如何在國際化的服飾浪潮中保留中華服飾文化的特色是服飾產業發展的難題。
創新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民族文化不斷更迭和前進的重要保障,更是中國民族服飾產品全新設計的源泉。既然傳統的民族服飾產品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需求,那么就用創新來填補這方面內容的空缺。民族服飾文化創意的豐富程度促進了中國民族服飾產品和產業的高速發展。在現今社會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物質基礎以及思想覺悟得到了限制的提升,他們對于服裝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保暖和御寒,而是追求服裝品牌以及產品之中所流露出來的一種氣質和文化。簡單來講,服裝不再是一件形象化的物件,它開始代表人們的一種文化理念、一種審美觀念以及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由此可見,傳統的服裝設計理念已經與現代社會的發展格格不入,大眾除了追求服裝的實用性之外,觀賞性、時尚性以及服裝所體現的文化性更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是服裝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服裝設計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造型藝術,而服裝設計的創意往往來源于某些較為特殊的符號或者文字。對這些符號加以構思和應用便是創新的有力體現。也正是由于這些特殊符號的存在,它代表了這類服裝的標志性特征以及地域性元素,尤其是對于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來講,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服裝,或者是色彩、或者是樣式、或者是造型、又或者是某些特殊的圖案等等。例如土家族在色彩選擇上以黑色和白色來渲染其民族特色,苗族則是喜歡用銀制成的飾品來作為民族的特色,蒙古族則是標致性的長袍、長靴和腰帶,藏族則是具有眾所周知的“哈達”。每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身獨特的符號元素,這與各個民族的發展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民族服飾的文化創意設計可以從這些民族特色符號入手,即服裝的顏色、圖案、款式等等,在這些基本的民族元素基礎上添加一些時尚化和國際化的元素。
色彩能夠對人的視覺產生強烈的沖擊感,利用色彩來傳達信息和情感是一種可行的手段。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色彩能夠對人的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強化人的情感體驗。在民族服飾文化之中,能夠根據色彩的不同來區分民族,并根據顏色的強烈程度給予他們不一樣的民族形象。人們在觀看到服裝的色彩之后,主觀思想能夠引起視覺沖擊以及一系列的心理聯想,進而將民族情結與民族文化采用藝術性的手法通過民族服飾進行體現,讓顏色成為民族服飾的一種語言。在設計設計不同風格的民族服飾時,民族色彩占據著極為關鍵的地位,相關的設計師可以將民族服飾的標志性色彩與現代服裝的潮流款式進行結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民族色彩的現代化服裝。這樣既能夠將民族文化的內涵通過服裝進行體現,還能夠贏得大眾化消費者的喜愛。
圖案是中國民族服飾的重要裝飾,不同民族的服飾,其圖案也是各不相同。各個民族服飾上的圖案意味著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習俗等問題,這源于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由此可見,圖案對于民族服飾來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且這種應用到目前為止仍然再沿用。這種圖案除了應用在民族服飾上之外,還會應用在與服飾相關的裝飾品中。中國的民族種類眾多,這也導致了華夏土地上不同民族的服飾文化紛呈,對于不同的民族來講,大多是標志性圖案都有著圖騰的意義。如漢族的龍圖騰、蒙古族的狼圖騰、藏族的鷹圖騰等。而這些往往是服裝設計中比較特殊的內容,具有較高的設計意義。將民族服飾的圖案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以及審美流行趨勢進行整合,能夠創造出具有時尚感、中國民族特色的創新性服裝產業。
款式對于一款服裝來講是及其重要的內容。所謂的款式是指不同類型的衣服要適應的不同場合、不同的搭配,以滿足當時氣氛的需求或者場合的需要。在現代社會的服飾設計中,造型與款式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它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內涵以及潛在氣質,而非單純去根據人的體型來選擇衣服。將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與民族的傳統服飾文化特征去結合,將民族服飾的美學價值進行凸顯,從而實現文化的創意。中國民族服飾隨著歷史長河的流逝經歷過了變遷,從而形成了如今的各式各樣,眾彩紛呈。
通過對民族服飾進行研究,從民族服飾的整體性層次去分析,可以將民族服飾通過視覺的方式進行呈現。如上面提到的顏色、造型、款式以及圖案等元素,將這些傳統的民族服飾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服飾的設計理念,從而實現服飾文化的創新。當然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并非只從這三方面入手,這三點只是一個基礎,也是最簡單的設計框架和方向。將中華民族服飾文化與現代服飾設計理念相結合,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創新,從而達到經濟與文化的雙重發展。
想要在國際舞臺上發展中國民族服飾文化,首先需要去開創屬于中華民族風格的特色產品或者產業,并在國際上打出自己的招牌,這是經濟與文化全球趨勢下,中國民族服裝發展的必要途徑。當然想要打造出具有中國風特色的服裝產業,首先要明確自身服裝產品的定位。在國內許多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大多是定格在網絡品牌之中,其設計風格雖然新穎和潮流,但是里面融入的民族元素較少,且服裝品牌的定位不符合大眾市場的需求,導致銷售效果較差,被人誤以為是比較偏門、另類的服裝。想要真正的開發和發展具有中國風特色的民族服飾,首先要重新既定設計的理念與服裝銷售的渠道,鼓勵大中小等各個組織的中國風服飾品牌積極的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以少帶多,以偏帶全,推動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產業性發展,這是中國服飾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民族特色服裝設計已經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面包含服裝設計所選用的材料、加工技術以及制作手藝等一系列的內容。受到西方服飾文化的影響,服裝產業已經趨向于流水線生產和批量生產。而中華民族服飾設計大多還以手工制作輔以機械制作為主。目前在國際上影響較大的中國民族特色服裝當以中山裝和旗袍為主,但是這兩方面的內容往往是屬于高端定制產品,難以在大眾化市場中發展,為此,將中國民族服飾向著高端、中端和低段方向發展、拓寬服裝的適用人群,提高服飾產品的附加值,是推動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手段。
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世界經濟水平的進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盛行,世界各國的人們開始向著中國涌入,品嘗那古香古色中國風。目前國內旅游的著名景點以及主題形式多種多樣,以“民族特色”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在旅游過程中,旅游紀念品是必不可少的,為此中國民族特色服飾可以借助旅游文化進行開展。在旅游背景下而生的民族服飾不僅體現了民族服飾文化的特色,更是利用一種包容、博愛的心態來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國精神,利用民族服飾來展示中國面貌。在民族服飾設計過程中,應該將民族熱情好客的特點展現出來,融入地域特色,強化旅游景點的特點,從而實現民族服飾文化發展與旅游市場文化發展的并重,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多種興趣需求,推動民族市場經濟的發展。
發展相關文化產業即發展例如電影、電視、舞臺劇、音樂、舞蹈等文化產業,以帶動民族服飾文化的發展。以電影電視藝術為例,服裝的色彩和款式反映該部電影的基調、節湊、時代和歷史背景、影片類型、反映題材、角色類型、電影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電影電視是一種很快的信息傳播方式,直觀地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對人們著裝觀念的影響。一部家喻戶曉得的優秀電影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和引領時尚。例如,國產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著裝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宣揚了中國的旗袍文化,激發人們對旗袍的熱愛。因此借助影視表演中能夠反映一定時代特征和民族特點的服飾造型,帶動中國服飾時尚化產業化的發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樣,對于舞臺劇、音樂、舞蹈等,民族服飾文化可以與之結合,共同展現舞臺魅力、展現中國文化,帶動產業發展。
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文化特征,在絢麗多彩的服飾世界獨具民族內涵和個性。從文化創意角度來研究中國民族服飾的新發展,是對中華服飾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而推動中國服飾走一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