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俊
(京山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湖北 京山 431800)
新生兒機械通氣后患兒不能有效咳嗽、咳痰,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且新生兒的背部面積較小,傳統的扣背方法不僅操作不方便,容易引起患兒的不適,同時也達不到排痰的效果。常用的傳統胸部物理治療包括胸部叩擊、振動以及體位引流和吸引等[1]。近年來應用小兒電動牙刷,控制振動頻率,從上至下進行振動,不僅操作方便,避免對患兒的翻動,操作簡單,患兒舒適,而且更有效的刺激排痰,改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情況。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6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納入標準:均行氣管插管有較多痰液,呼吸機輔助呼吸且通氣時間均大于72小時,無嚴重的并發癥。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時進行氣道內吸引是常見且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且可能伴隨不良事件的發生,包括缺氧、心動過緩、心律失常、顱內壓升高、感染、氣道黏膜損傷、出血、氣胸和肺不張等。排除標準:中途放棄治療,患兒具有其他先天性疾病者。觀察組患兒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體重(2350±208)g;對照組患兒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體重(2250±198)g,兩組患兒性別、日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新生兒均行氣管插管,因為病情需要予以吸痰護理。對照組應用傳統的杯狀手法徒手扣背,具體操作:將患兒處于側臥位,五指并攏,手掌呈杯狀,腕關節發力,從下往上,行背部叩擊,然后行吸痰護理。觀察組采用小兒電動牙刷對機械通氣的新生兒行振動排痰,具體操作:對患兒病情進行評估,了解患兒的耐受力,將小兒電動牙刷用布類包裹,根據患兒的耐受力調節振幅及調節布類包裹的厚度。將患兒稍向旁取側臥位,操作者一只手扶穩患兒身體,另一只手將用布類包裹好的小兒電動牙刷放于患兒背部肺下葉處,打開振動開關,緩慢向上移動,振動。可遵循從上至下,從內之外的順序進行扣擊,注意需要緩慢依次的移動,使積蓄的痰液從毛細支氣管振落, 流向大的支氣管,達到排痰效果,排痰后,患兒取側臥位,待10分鐘后進行吸痰,待排痰量增加,清除氣道分泌物。
比較兩組患兒排痰前后SPO2變化、日均排痰量差別、日均排痰頻次比較、機械通氣時間的變化、治療5日后X線胸片的變化及住院天數的改變。
觀察組排痰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患兒叩背排痰后SPO2改善效果顯著,日均排痰量明顯增多,日均排痰頻率減少,機械通氣時間減少,治療5日后X線胸片的變化較前吸收明顯,同時住院天數減少。小兒電動牙刷手動振動排痰相對于傳統的徒手叩背在新生兒促痰中具有一定優勢,且具有以下優點:①小兒電動牙刷,振動的同時兼有按摩作用,使患兒舒適,且大小比成人手掌小,接觸皮膚表面均勻,振動頻率可根據患兒情況進行控制。②該方法不容易對新生兒造成疼痛感,有助于保護新生兒,同時振動排痰時,翻身幅度下,避免翻身造成患兒顱內出血的情況加重發生,適用于新生兒。③可有效減輕護理人員疲勞感,是傳統徒手叩背很好的替代品。傳統的徒手叩背是五指并攏握成空心掌直接叩在患兒背部,不同護理人員有不同的用力方式和力度,節律不容易控制,操作時間難以持久,費時費力[2]。④小兒電動牙刷較普通的機械振動的振幅偏小,對患兒操作面積小,體現了精細化護理措施。精細化護理干預是一種重視量化、執行、結果的先進護理模式,核心思想是精、準、細、嚴,精是指精益求精,準是指護理行為準確性,細是指護理行為操作細化與執行細化,能為患兒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3]。
小兒電動牙刷的振動用于新生兒叩背排痰時效果滿意,它能更有效的促進排痰。相較常規的機械振動振幅偏小,操作精細,不易對患兒造成傷害,操作簡單,材料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