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琳
(成都成渝建信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而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主導力量,同樣面臨著一些挑戰,主要表現為國有企業傳統的黨建工作早已落伍,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因此,國有企業亟需結合當前新的形勢,不斷創新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引領與保障的作用。
堅定黨的執政地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進行優化、改善,加強國有企業黨員隊伍,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建設,有利于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有利于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全面貫徹黨的方針,切實加強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加強國企黨內監督,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作用。隨著國企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建立、完善國有企業監督機制勢在必行。該項工程具有復雜性、長期性,這就需要進行多層面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優先考慮加強國企黨內監督,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度和機制建設的過程中,要全面落實黨風建設責任制,推動國有企業中重大問題的有效解決,以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為基礎,實施民主監督、管理、評議等制度,不斷優化并完善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機制,以加強經營管理行為的規范性[1]。
高度重視黨建工作。領導干部高度重視黨建工作是做好黨建工作的前提。但國有企業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部分領導干部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這不利于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與長遠發展,還會削弱黨建工作的成效。因此,處于新形勢下的國有企業需要提高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國有企業需要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力度,為黨建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幫助,從而增強黨建工作的成效。此外,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帶動員工提高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此外,國企領導干部需積極參與黨建工作學習中,將其中所學知識運用于企業管理中,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對黨建工作進行創新,將黨建工作的作用最大化,從而保障國企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做好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相融合。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科學發展的關鍵隱私。在新形勢下,創新開展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就要做到“三個融合”。一是黨員與非黨員間的融合。為了能更好的發揮黨建促進公司發展的作用,黨員與非黨員要共同學習進步,堅定理想信念,并將“優秀員工不一定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一定是優秀員工”的理念作為企業黨建的基本原則、領導班子建設和員工創先爭優的重要標準;二是黨組織與公司決策層的融合。要始終注意在企業決策和經營工作中,體現黨支部的意志,發揮黨的引領和把關、定向作用;三是黨建工作與中心業務的融合。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要發揮“引領、助推、凝聚、服務”的作用,與業務工作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在不斷深化黨建與經營關系的認識中,以正確的思想引領推動政治核心與經濟中心有效融合。
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這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同時也是國有企業的特點和保障國有企業發展的根本,因此,國有企業需要牢牢把握這一點。國有企業為了更好地保障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需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有利于發揮黨組織在國有企業重大問題決策中的領導作用,增加國有企業的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從而避免決策上出現重大失誤,保證國有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為社會、國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國有企業要完善黨組織結構,要確保黨委等部門的健全;同時要將國有企業的骨干人員吸納到黨組織中,增強黨組織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
創新國企黨建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這引起了眾多企業的關注。而國有企業一旦失去互聯網的技術支持,將無法順利開展黨建工作。因此,國有企業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載體,創新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黨的建設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另外,國有企業可以引入目標管理、學習組織等管理方式到黨建工作中。目前,這些方法已被多個領域廣泛應用,它已被證明在多個領域是有效的。一些國有企業已經實施了目標管理,從而將目標管理方式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激發國企黨組織活力。要對現階段的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進行創新,還需要激發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活力,將其從之前的封閉狀態轉變為一種“開放”的狀態。激活國有企業黨組織實際上是指通過改變傳統黨建工作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引進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制定新的工作機制,使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從形式上和實際內容上得到創新。這種創新必須是符合現代社會新形勢的發展需求的創新,結合現代社會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工作設備,提高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工作質量和效率[3]。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仍是我國經濟的主導力量。為了更好地開展黨建工作,國有企業需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創新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從而有效發揮國企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