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平
(中共大寧縣委黨校 山西省臨汾市 042300)
新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以下簡稱《黨校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主體班次都應當設置黨性教育課程,黨性教育課程的比重不低于總課時的20%,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教育,1個月以上的班次應當安排學員進行黨性分析。黨校作為基層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陣地,擔負著為全縣黨員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
基層社會治理中,黨組織發揮著領導、協調、服務等多重功能。結合新時代的實際情況,需完善建設基層黨組織,將其核心地為充分凸顯出來,加強領導城鄉社區的各項工作,于基層治理全過程中貫穿黨的領導,保證能夠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將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首先,規范設置基層機構。要逐步下移鄉鎮黨委的工作重心,將鄉鎮、街道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加快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構建。其次,加強隊伍建設。人オ建設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建設質量,因此,要大力培養基層人オ,提升基層組織的綜合能力。要優化環境氛圍,肯定、鼓勵那些勇于創新的干部,切實增強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與創新精神。同時,要依據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要求,將運行機制、制度構建起來,規范黨組織各項工作的開展。
基層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較為緊密,需充分發揮自身的服務職能,促使基層治理的服務水平得到提高。首先,黨員領導干部需拓展民意反饋渠道,對人民群眾的心聲、意見等積極傾聽和采納,優化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如一些地區將駐村、入社區等活動組織起來,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有助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發展。其次,針對群眾的各種訴求,要第一時間進行回應和解答,主動換位思考,切實滿足群眾合理的利益訴求。要深入開展基層調研活動,及時了解人民群眾遇到的各種困難,想方設法進行解決,促使黨群關系得到進步鞏固。最后,群眾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基層黨組織需通過基層協商參與制度的構建,切實滿足群眾的參與需求,促使群眾的認同感得到增強。在處理涉及人民群眾實際利益的問題與糾紛時,要積極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避免損害到群眾的利益。要定期對基層組織建設、治理體系建設中形成的經驗進行總結,為下一步工作的推進提供指導和幫助。其次,要對區域化黨建大力拓展,結對共建城鄉社區與駐社區單位,將在職黨員報道制度全面落實下去,促使協同共治合力得到形成。以城鄉社區治理為例,可積極動員社區居民、社會組織等主體,將社區“大黨委”構建起來,通過聯用服務資源,促使社區治理的難題得到解決。
1.開齊開足黨性教育課程。黨校的黨性教育單元要緊扣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宗旨教育,把好黨章和黨規黨紀學習教育這個大方向,加大教育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夠時間開齊開足黨性課,必須保證黨性教育課程的比重不低于總課時的20%。這是剛性要求,黨校的黨性教育要堅守這條底線,不走形式,不搞變通,不打折扣。
2.細化優化黨性教育課程。黨校要立足自身師資力量,組織足夠骨干教師進行黨性教育課程研究,加強課程開發。將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黨章和黨規黨紀學習教育等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細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清單,然后優化教師組合,利用集體力量打造優勢的目標課程。
3.內接外引黨性教育課程。黨校要確保黨性教育的實效性,還必須在整合黨性教育的資源上下功夫。內接指的是接引好屬地的黨性教育資源。首先要弄清楚全縣范圍內黨性教育資源的家底。這些資源既有地利之便,又有親切之感,更具黨性教育的實效性。外引是指“走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況全國的黨性教育資源在本質上體現的是紅色的基因堅定的信念、革命的傳統、斗爭的精神,是統一于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之中的黨性,“走出去”進行教育,可使學員更加全面、充分、深切地受到黨性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黨校,應積極探索并實踐教學新模式,努力提高黨性教育的實效性。首先要優化師資力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激發教師教學改革的動能,提升教師教學創新的水平,增強兼職教師的力量。其次要優化教學模式。在重點開發案例教學和現場教學的基礎上,堅持以學員為主體,找準觸發學員激情的切入點,結合黨校實際,探索社會實踐教學、拓展訓練、警示教學、微黨課等教學模式,增強黨性教育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讓學員在實踐和互動中接受深刻的黨性洗禮?!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黨校要立足自身優勢,始終堅持把黨性教育放在核心位置,苦練內功,久久為功不斷探索黨性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大力彰顯黨性教育的特色與優勢,努力提高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時期,越來越多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被融入在黨校黨建工作中來,這也使得黨校黨建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以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和行動,及時汲取時代精華和時代元素。因此,對于新時期黨校黨建工作創新發展來說,需要以思想建設為指引,有效強化黨校黨建工作隊伍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