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銅仁市第十五中學
留白是中國水墨畫作品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技法,以虛為空,讓觀者可以有廣闊的想象空間,但又“空而不缺”,畫者可以將所繪之物完整地展現在水墨畫作品中,不僅提高了整體畫作的生動性與協調性,更彰顯了水墨畫的虛靜和空靈之美,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水墨畫本身是中國傳統美術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留白技法運用上形成了一種成熟的表現手法。將留白技法靈活地運用在中國水墨畫創作中,可以體現兩個方面的美學價值。一方面,留白技法可以使水墨畫作品的整幅畫面顯得素雅、干凈、靈動。在水墨畫創作中,針對江海湖泊、瀑布、流水與天空等側重淺淡顏色的畫面元素可以利用留白技法進行表述,不需要單獨繪制這些畫面元素,體現了“簡而不缺”之美;另一方面,留白技法可以使水墨畫作品創作實現虛實結合的目標,其中的“實”體現在畫面的具體表達上,而“虛”則是畫作留給觀者的意境或想象,尤其是常常會給觀者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拉開了水墨畫作品的畫面和現實之間的距離,使觀者感受到距離美。
氣韻是繪畫藝術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要素之一,也是提升整體繪畫創作藝術素養的關鍵,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特色,是古往今來畫家追崇的重要藝術創作境界。氣韻實際上可以分成“氣”和“韻”,其中“氣”可以為創作的畫作彰顯生命力;而“韻”可以增加畫作的節奏感與律動感,只有將“氣”和“韻”有機結合,才能全面提高畫作的感染力與生命力。在水墨畫創作中,氣韻與留白相輔相成。留白技法在水墨畫中的應用可以營造空靈感與虛白的情境,這可以為氣韻的創作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例如,在《寒江獨釣圖》(宋代馬遠)這幅水墨畫作中,雖然整篇畫作的畫風非常簡約,看似只使用了幾筆,但淡淡的水紋及一葉扁舟可以充分反映出垂釣者輕松、悠然自得的心境。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作者使用了大量空白來凸顯垂釣者等主體,不僅可以展現江水悠悠,還可以為觀者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整幅畫面幾乎全都是空白,可以展現出悠長江水的氣氛,虛實結合,體現了氣韻與留白技法之間的緊密聯系。
中國水墨畫的起源與發展實際上和我國傳統的道家文化之間聯系緊密,尤其是道家文化中的“虛實觀”極大地影響了我國水墨畫的創作發展。虛實實際上不僅僅是水墨畫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在當下的現代畫等畫作的創作中也有廣泛的應用。“虛實”一詞最早出現于《莊子》和《老子》等文學作品中,如老子曾經說“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講求虛實結合才能出其不意,取得奇效。這實際上和水墨畫創作中追求的“虛實相生”“虛實結合”的意境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在水墨畫創作的過程中,留白技法的應用就是“虛實”中的“虛”,通過“虛”這一表現手法的靈活運用達到布景、抒情的作用。黃賓虹等一些我國國畫大師非常注重“虛”在創作中的運用。一般的畫者很難把握“虛”在繪畫創作中的用處,需要經過深刻體會和領悟后方可準確把握。例如,針對“江上有船”這種類型的水墨畫,一般主要采取“留白”的方式對江水進行“虛”處理,或在“冬日梅花”主題水墨畫創作中,可以應用“留白”的方式對冬日的白雪進行“虛”處理。這樣就可以使整幅水墨畫創作中滲透虛實結合這一表現手法,既不缺乏實物,又可以利用留白技法的“虛”處理方式給觀者留下廣袤無限的想象空間,更令人尋味。
藝術本身與意境之間具有很強的內在聯系性,水墨畫創作也不例外。所謂的意境主要是指虛實相生或情景交融等一些藝術境界。除追求虛實相生或氣韻生動外,水墨畫創作中還注重展現一種“有跡無形”和“水中望月”的縹緲藝術創作情境。相較于西方國家以反映外部客觀物象為主的寫實性畫作,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更加追求空靈、深遠及含蓄的意境。而在水墨畫創作期間,筆墨章法和技法的運用與留白技法之間具有很強的聯系性,或者說留白技法運用中需要從意境創設視角出發,結合筆墨技法與章法的靈活運用來更好地展現畫作的意境。例如,在《歷代名畫記》(唐代張彥遠)這幅水墨畫中,有關山水樹石等景色的描繪與創作,作者凝練出“凝意、得意”的說法,充分反映出該時期的水墨畫創作中非常注重體現“意”。
綜上所述,留白技法在中國水墨畫中的應用可以使水墨畫作品的整幅畫面顯得素雅、干凈和靈動,為觀者留下廣袤無限的想象空間。而水墨畫中的留白之美也主要體現在氣韻、虛實與意境三個方面,只有充分抓住這三者,有效運用留白技法,才能從整體上提升水墨畫創作與鑒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