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瑗 南京市工人文化宮
南京市工人文化宮作為全市文化活動的中心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學校與樂園”,始終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職工群眾服務”的辦公方向,積極倡導和實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組織開展具有職工特色的、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文藝體育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為達到習總書記提出的工會工作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號召,我們也在不斷探尋新時代職工文化服務職工群眾的新突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工會十七大精神,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南京市工人文化宮努力拓展活動領域,深入文化惠民,進一步提升職工文化發展水平,近年來積極進行對外交流,尋求合作,整合了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中國音樂家協會等國家級一流團隊和優質資源,通過成立品牌基地、組織文藝演出、提供專業指導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度合作,以“N+1”模式為合作方式,更好地提升職工文藝團隊建設的水平,促進南京市職工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目前,我們已經與全總文工團和職工音協共同建立2個合作平臺,擬成立1個培訓學院;兩年來通過舉辦文藝小分隊慰問演出或參與我市職工文藝演出的形式送戲到基層到企業近10場次;兩年中已經組織和正在籌備的專題培訓、講座達5場次;擬設立6個藝術科目的考級機構,以及近10個門類的專業培訓。越來越深入和廣泛的合作使我市職工文化品牌活動更上新臺階,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加旺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引領作用更加顯著。
為響應習總書記“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2017年初夏至2018年元月,在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的支持下,我們策劃、承辦了首屆全國職工春晚。中國電視春晚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然而一臺屬于工人階級自己的春晚卻尚屬首次。作為首屆職工春晚的發起者,我們得到了來自全國24個地區的熱烈響應,僅外地參演人員就達300多名,讓職工春晚不僅演給職工看,更成了一個展示職工風采與優秀文藝成果的舞臺。2018年是習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第一年,我們的晚會緊扣時代性,立意唱工人之歌、說工人之事、舞工人之情、揚工人之魂,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最強音。
借助首屆全國職工春晚的成功舉辦,文化宮的職工文化工作在全國范圍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為推動江蘇省職工音樂事業的繁榮發展,展現工人階級愛崗敬業、拼搏奉獻的新風采,春晚錄制結束后,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在南京成立了江蘇工作部,由南京市工人文化宮負責日常管理,并將定期邀請全國知名音樂專家針對省內的職工音樂骨干開展輔導、講座,開展樂器、聲樂、朗誦等六類科目的培訓、考級等,為下一步讓中國職工音樂大師們走進基層、走進職工打下了基礎。
2018年我們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契機,與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慶“五一”大型文藝演出、中秋公益行慰問演出及職工文化系列活動開閉幕式中,我們邀請到來自全總文工團的優秀演員為我市職工帶來了精彩的演出,充分體現了市總工會積極慰問重點工程、重點工地“十走進”切實行動的宗旨。今年,我們在成功合作的基礎上,繼續整合全總文工團一流資源,把國家級的演出團隊和節目進一步引進南京,讓高水平的演出走進基層、走進一線、走進社區、走進企業。在南京市慶“五一”演出秦淮區玉帶河分會場、江北分會場,以及慰問江北新區企業職工的演出中,全總文工團節目的精彩亮相,提振了廣大勞模、一線職工的士氣,促進了南京市職工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宮和全總文工團還成立藝術合作基地,強強結合、聯手打造科學、系統、更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由全總文工團委派一流的專業老師到南京開展舞蹈、聲樂、舞美等技能培訓、指導,考核結束頒發相關資格認定證書。去年我們舉辦了首期“女職工干部形象設計、禮儀培訓班”,為我市廣大女職工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交流學習的平臺,對于塑造女職工、干部良好形象、提升整體素質,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今年我們將繼續邀請全總文工團的專家、老師來為南京市企事業單位和職工進行形象禮儀、燈光音響兩個類別的培訓,從企業和職工易于接受、切合需求的角度著手,加強我市職工精神文明建設,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整合國家級優勢資源的過程中,我們從與全總文工團和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合作的方方面面汲取了寶貴的經驗,讓南京市工人文化宮這樣具有悠久歷史的團隊煥發了新的活力,也使我們重新審視自身建設和以往工作。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文化宮業務干部赴全市部分直屬工會和企業工會,通過座談、交流、詢問、參觀等形式進行了職工文化工作的調研,這些工會也是近幾年全總文工團和職工音協下基層進行慰問演出或指導的單位,或是今年將進行培訓、講座的單位,從而使我們掌握了在提供職工文化服務、指導形式和內容方面的欠缺與不足,進一步推動了文化宮為基層企業職工精準服務新方法和新時代職工文化發展新方向的不斷探索。
通過與全總文工團、職工音協等國家級藝術團體和協會的合作,文化宮的業務干部們與全總文工團的演員、音樂家協會的會員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無不被他們對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所折服,被他們對職工群眾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從而找到與一流團隊之間的差距,樹立了“比學趕超”的目標,為團隊建設上了生動的一課。同時,通過觀摩全總文工團的節目,欣賞職工音協會員的作品,也影響和帶動了文化宮的創作團隊,在今后的職工文藝演出中創作出更富有時代氣息,更貼近職工生產、生活的優秀作品,鞭策著我們南京職工文藝工作者們潛心創作、磨煉業務,不辜負時代的使命[1]。
經過幾年的合作探索,我們認為共同建立品牌基地,以“演出+培訓”的模式更能提升全市職工文化的品牌和檔次,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和效果。全總文工團和職工音協以南京作為其品牌基地,廣泛開展各類演出、指導、培訓、講座等形式的活動。演出包括劇場文藝演出和小分隊慰問演出,以全總文工團演員為班底,或個別節目參與我市大型職工文化活動。培訓則由全總文工團和職工音協委派一流的專業老師到南京開展舞蹈、聲樂、樂器、朗誦、作曲、編劇、導演、舞美、燈光、音響、演藝、化妝等技能培訓、指導,考核結束頒發相關資格認定證書,中國職工音協江蘇省工作部還將在南京首次設立相關藝術類別成人考級點,以及“中國職工藝術培訓學院”或“中國職工音樂培訓學院”,在充分發揮文化宮陣地作用,豐富百萬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培養基層文藝骨干和人才。目前我們開展的幾次培訓、講座都受到企事業單位和職工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一是精準創作指導。借助國家級優質資源的力量,職工文化工作者要深入了解一線職工工作、生產、生活實際情況,以南京市百萬職工中涌現出的先進模范、典型人物和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為素材,發揮全總文工團、職工音協在文藝創作方面的優勢,共同創作弘揚時代主旋律的歌曲、舞蹈、話劇、小品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同時,全總文工團和職工音協也可以對我市各企事業單位舉辦的文化活動提供全方位的策劃指導服務,并在演出節目和演職人員方面提供支持。
二是精準培訓提高。我們將根據全市百萬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聚焦工會會員8小時工作之余的“碎片時間”,推出“寧工尚學”這一具有南京職工特色的培訓品牌服務項目,結合線上和線下多種方式,利用國家級優質資源,免費為廣大工會會員開展各種興趣類和提高類的文化藝術培訓。同時探索搭建從職工素質提升到價值提升的轉化平臺,讓職工在素質提升之后實現價值和理想,推動形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營造學習提高、實現理想的社會氛圍。
三是精準網絡保障。要積極融合各類服務資源,面向基層和不同的職工群體,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好文化配送服務的網絡平臺,更加精準地提供服務。要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的溝通反饋機制,根據基層和職工需要,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和服務項目,努力形成工會配送、按需訂制、自主選擇、分類服務,切實符合職工需求,活躍基層文化生活,實現宣傳、服務和活動為主的“三位一體”的格局。
正是近年來通過與全總文工團和職工音協的不斷的交流合作,為南京市工人文化宮今后的工作打開了思路,描繪了前景。如何創作出更加貼合職工生活和需求的文藝作品,如何真正地把演出和指導送到職工中去,如何進一步明確職工文化活動的規范和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出發,更好地服務職工等,都是我們接下來將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只有在調研——指導——實踐的不斷循環中,才能真正將職工文化工作做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開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