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君 南首爾大學(韓國)
日本動畫的創作者將自己的人格氣質和生命意識融入了歷史文獻的空白,并在此過程中與史料、觀眾產生了多維度交流。誕生于影像時代的動畫媒介形式充滿了視覺奇觀和娛樂流行元素,它以大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為目標群體,比起文化內涵更加追求商業利潤。日本動畫對歷史人物的改編與呈現被賦予了其民族文化的本體屬性,又契合了后現代文化空間的共性,因此被世界各國觀眾所接受,同時也使日本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日本動畫的創作經驗與思路,吸取優點、反思缺點,將有利于提升我國動畫對歷史人物改編的水平與能力。這對于發展我國動漫產業、向青少年傳播悠久歷史文化乃至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均具有重要作用。
日本動畫對歷史人物的改編不僅受創作者主觀意圖的影響,而且受到創作者背后的歷史、社會和文化環境因素的影響。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提出:“理解不再是對文本的外在解釋, 而是對人存在方式的揭示,闡釋學不再被認為是對深藏于文本內作者心理意向的探究, 而是對文本所展示的存在世界的闡釋。”對于歷史人物的改編,無論是原型的選擇、視角的切入,還是外表、心理與人物關系的重建,最終塑造的角色形象無非是創作者和他所處文化空間與社會背景的闡釋。下面將從日本特有的文化淵源與社會環境兩個方面論述影響日本動畫對歷史人物改編的社會文化因素。
要探尋日本動畫對歷史人物原型毫無拘束地改編行為背后的根源,就需要追溯日本的文化淵源和社會性質。日本的傳統文化獨特的先天優勢,在歷史人物的改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日本文化獨有的雜糅性和狂歡特征。雜糅性作用在于對歷史人物原型的選取,而狂歡性則與形象的重構有關。不僅如此,日本極度壓抑的社會現狀和文化的矛盾性也進一步催生了動畫創作上的自由與狂歡,與動畫這一高度創意性的藝術形式一同推動日本動畫中歷史人物的形象向通俗化和浪漫主義方向發展。
日本動畫創作者將自己的生活閱歷與文化知識經驗帶入歷史人物原型的改編——也就是闡釋活動中。創作者將自己的“前理解”和視域與歷史文本的視域相融合,向前與歷史文本進行探討,向后與觀眾進行對話,使自己的創作成為溝通歷史文本和動畫觀眾的橋梁。在這一過程中,創作者和觀眾處于同一個歷史語境下,被改編后的歷史形象自然被打上當今時代的烙印——“不再追求永恒性和深度性的思想觀念,而是捕捉涌動不息的表象體系、隨意的思想閃電和感覺碎片,重在提供狂歡節式的感官快樂和滿足。”正如上文所述,狂歡消解了現在與過去的壁壘,將遙遠的事物拉近,將舞臺進行融合。換言之,日本動畫中歷史人物改編的現狀,也是現代商業語境下觀眾的選擇。
在日本動畫中不乏根據歷史原型改編并受到觀眾極大好評的角色,如《Fate/stay night》的女主角Saber,從最開始的游戲載體到之后的系列動畫,她都表現得引人注目并被“粉絲”們津津樂道。以該角色為主題推出的衍生品也數不勝數,無論在藝術創作還是商業盈利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無拘無束的創作風格、包容開放的文化環境和成熟的商業運作體系的支持為日本動畫帶來了豐富多彩的作品,也給在史料中與觀眾素昧平生的歷史人物換上了嶄新的面孔。但是,多元性、通俗性和顛覆性的人物改編也產生了種種問題,如商業化生產導致的人物塑造同質化、為追求娛樂造成的人物庸俗化等,這在本質上都是對歷史人文精神的消解。
日本動畫對歷史人物改編近幾十年的創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成熟的方式與完善的市場機制。從全球范圍看,世界各國在此類題材動畫創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先天不足。它們雖然在文化背景和市場環境上與日本有著極大的差異,但依然可以借鑒日本動畫對歷史人物改編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從而為自身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日本動漫的歷史人物改編有著通俗化、娛樂化的優勢,優秀的角色改編可以給動畫創作者和動畫公司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但是在逐利與傳統批評缺席的大環境下,也有著歷史角色模板化、同質化與娛樂過度導致惡俗化的缺陷,致使歷史人物精神內核的消解。為了更好地進行歷史題材的動畫創作和人物改編,應積極吸取日本動畫作品的經驗,合理利用國內外歷史文化資源,發掘動畫角色特有的個性,同時堅持尊重歷史,創作出藝術性更高、受到廣大觀眾歡迎的充滿魅力的動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