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樂
旱蓮,又稱木蓮,別名黃心樹,木蘭科木蓮屬,花如蓮,是我國珍稀的喬木花卉品種。史料記載,唐宋時期的西南蜀地盛產木蓮。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道:“木蓮花,葉似辛夷,花類蓮,花色相傍,出忠州鳴玉溪,邛州亦有。”北宋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記》里云:“木蓮花,出峨眉山中諸谷?!痹饕越?,旱蓮日漸稀少,尋覓極難。清人袁枚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春赴陜西關中任職途中見到旱蓮,吟出“云海蕩波濤,一碧千萬頃。蓮花認作池,誤生高樹頂”的驚嘆。目前,全國僅存陜南勉縣武侯祠內一棵栽植于明代中期,樹齡已有五百多年的旱蓮樹,人喚“武侯旱蓮”。
近日夜讀明人張岱的《夜航船》一書,發現有則記載白居易在成都臨邛(今邛崍)白鶴山寺看見旱蓮的文獻,讓人欣喜不已。文云:“白樂天曰:予游臨邛白鶴山寺,佛殿前有木蓮兩株,其高數丈,葉堅厚如桂,以仲夏開花,狀如芙渠,香亦酷似。山僧云:花折時,有聲如破竹然。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見。世有木芙蓉,不知有木蓮花也?!卑拙右自谔圃驮辏?06年)任周至縣尉期間,根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創作的《長恨歌》中有“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詩句,好像白居易元和元年之前到過成都。然而筆者查了現代學者朱金誠編著的《白居易年譜》,事實卻是白居易只在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春,離江州赴任忠州(唐天寶初年改為南賓郡,乾元初年復稱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夏,即回京授司門員外郎,其間不到兩年時間,之前從未涉足成都。史載,白居易由江州司馬被貶至忠州任太守,見到了開有奇花的旱蓮樹。旱蓮是忠州的特產,“木蓮樹生巴峽山谷間,巴民亦呼為黃心樹。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楊,有白文,葉如桂,厚大無脊?;ㄈ缟?,香色艷膩皆同,獨房蕊有異。四月初始開,自開迨謝,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鳴玉溪,生者茂尤異”。詩人異常高興,讓道士繪了旱蓮圖,先寫了首《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的詩,寄給貶官虢州的摯友元稹分享,詩云:“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唯有詩人能解愛,丹青寫出與君看?!逼浜螅拙右卓吹胶瞪徤L在如此遐避之地,花落荒巖、根生亂石間的現實,觸景生情,進而聯想到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復又吟出三首絕句,以物喻人抒發一腔憂憤之情。詩云:“如折芙蓉裁旱地,似拋芍藥掛高枝。云理水隔無人識,唯有南賓太守知。紅似燕支膩如粉,傷心好物不須臾。山中風起無時節,明日重來得在無。已愁花落荒巖底,復恨根生亂石間。幾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拋擲在深山?!?/p>
白居易會不會在忠州期間去過臨邛白鶴山寺呢?答案是否定的。前文引張岱《夜航船》中介紹見過、寫過忠州旱蓮的白居易,不可能寫出這樣前后不一、孤陋寡聞的文字。況且“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見”的表述,與段成式的“木蓮花,葉似辛夷,花類蓮,花色相傍,出忠州鳴玉溪,邛州亦有”的記載相矛盾。可以肯定地說,文中游臨邛白鶴山寺的人,絕不是白居易,而是另有其人。
他又是誰呢?筆者經過一番鉤沉稽古,終于有了結果。南宋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中的一段文字解開了這個謎團。文云:“白樂天有《忠州木蓮詩》。予游臨邛白鶴山寺,佛殿前有兩株,其高數丈,葉堅厚如桂,以仲春發花,狀如芙渠,香亦酷似。寺僧云:花拆時有聲如破竹。然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見?!痹稏|南紀聞》引用道:“白樂天有《忠州木蓮詩》,木蓮,蓋所罕見。放翁陸游嘗游臨邛白鶴山寺,佛殿前有兩株。高數丈,葉堅厚如桂,以仲夏發花,狀如芙蕖,香亦酷似,花拆時有聲,如破竹然。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嘗見?!卑选独蠈W庵筆記》中的這段文字與元代《東南紀聞》、明朝張岱《夜航船》中引用的文字加以對比,明顯看出后世所載都出自陸游《老學庵筆記》,只是在傳抄引用中,《東南紀聞》準確保留了陸游原文的意思,而張岱在引用時卻將“白樂天有《忠州木蓮詩》”一句,變成了“白樂天曰”,讓游臨邛山寺的南宋陸游變成了唐代的白居易。查閱學者丁北山著《陸游年譜》,詩人陸游到臨邛游白鶴山寺的時間是明確的,即淳熙四年(1177年)八月。后來,陸游離開四川回到家鄉山陰后,在《次韻宇文使君山行》詩中,自注云:“仙人胡安(漢代臨邛人)學道西巖,跨鶴升仙,山以此得名”,講述了臨邛白鶴山的來歷。
綜上考辨,筆者得出的結論是:白居易確實沒有去過臨邛白鶴山寺,自然也就見不到佛殿前的兩株旱蓮了,而真正游歷臨邛白鶴山寺的人是南宋詩人陸游。造成這個張冠李戴歷史錯誤的始作俑者,是晚明文人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