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嫻
小學音樂課程對于小學生的發展而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入多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接受音樂知識。音樂課程不僅具有提升藝術素養的價值,也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音樂,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從而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音樂課程不像文化課程,在教學上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升音樂文化素養,并且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具備初步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善于利用教材,在滿足學生認識規律以及身心發展的前提下,有目的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從而達到其應有的教學效果。
以花城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走進戲曲”一課為例,戲曲作為中國傳統音樂,對于中國的影響可謂意義深遠。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京劇、豫劇等內容,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相應的戲曲內涵。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相關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進行適當拓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吸引學生更好地接受音樂中的傳統文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哼唱,利用視覺、聽覺等感官,加強傳統文化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及時進行教學拓展。當前的流行音樂當中也有很多音樂包含了民族化內容,例如,《青花瓷》《身騎白馬》等歌曲,不僅融入了傳統的中國風元素,也掀起了流行音樂民族化的發展。這種音樂形式更易于被小學生接受,也有助于教師推進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從當前的音樂教學形式上看,學生對于傳統音樂文化存在一定的距離,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其內容進行掌握。基于這一發展觀念,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形式以及內容,加強小學生對音樂中傳統文化的接受度。
以花城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兒童歌舞劇《孫悟空打妖精》”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進一步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和表演,例如,學生能夠在歌舞劇當中配合器樂,進行即興律動或者表演,從而進一步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學生在教師的音樂教學之下可以更好地拓展思維發展,并以此作為音樂發展基礎,提升音樂學習能力。由于《孫悟空打妖精》是傳統名著中的章節,將傳統音樂文化和兒童藝術表演形式進行有效整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以及提升文化素養。在新時代的發展之下,音樂教學需要新的發展方向,這也促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不忽視傳統音樂文化的積極意義。由于現在小學生的年齡階段距離傳統音樂文化時間較遠,如果在教學當中不利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兒童歌舞劇中,不僅可以創新傳統教學形式,也可以拉近傳統文化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打破原有的“年齡界限”,促使音樂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溝通橋梁。
由于小學生當前的年齡階段尚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作用。基于這種發展形勢,教師更應該及時完善自身的教學內容以及形式,全面激發學生對音樂內容的興趣。
以花城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春曉”一課為例,《春曉》作為小學生十分熟悉的古詩內容,將其編成歌曲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故事動畫插入到教學環節當中,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古詩內容,促使學生產生相關情感。大多數小學生習慣觀看動畫,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當前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有效提升小學生對于音樂內容的注意力,并且對后續的音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教學游戲等,寓教于樂,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活動,重視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以及內涵。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逐句演唱,學生在演唱當中表現出了強烈的演唱欲望,并且大聲演唱。在學生演唱的同時學生對于教學內容也產生了更深的理解,與其他學科的知識也產生了更加緊密地聯系,在提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素養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語文學科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方向。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教師要從多種角度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全面提升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