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職業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平臺之一,教育教學質量又是職業院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是衡量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主要標準。《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作為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本文通過對理論課程教學現存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幾點思考,希望對今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的學習,除了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外,更多地還需要在實踐中去檢驗和發展。根據筆者調研,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理論基礎課,教師在授課時大多側重書本理論知識的傳授,案例教學普遍不足,與幼師資格證考試、幼兒園工作實際、職業技能大賽等銜接不高。對學前兒童身體和心理發展研究也沒做到與時俱進,缺乏現實針對性。
在教育信息化日漸成熟的今天,學生更樂于接受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建設普遍起步晚,大多職業院校現有的教學平臺除了教學課件和網絡上相關的視頻資料,較少有專門的平臺供學生課后參考學習。課程對應的資源庫建設緩慢,學生利用率低。
根據學生實習或見習后與幼兒園園長的座談發現,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缺乏,雖然在美術、音樂、舞蹈等專業技能方面有較優秀的表現,但在幼兒班級管理工作中,面對幼兒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尚未能結合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原因分析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實踐應用能力薄弱。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及各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規劃》和《課程建設標準》,結合《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實際和學生個體差異,不斷修訂、調整、完善課程相關內容,規范課程標準,重點突出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培養與訓練要求,具備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與完備性。
在教學項目設計方面,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及歷年考試真題,合理制定授課計劃、教案、課件,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此外,知識講授注重與幼兒園工作實際、幼師資格證考試內容進行銜接,理論聯系實際。
運用多媒體教學,穿插案例教學、學前教育活動視頻、兒童心理健康宣傳動畫、心理測驗、名校精品課程、心理訪談(幼兒個案)等,豐富教學模式,注重師生互動,加強理論課程學習趣味性。此外,課程知識講授還應與實驗實訓相結合,即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院校應積極配備與理論課相聯系的實訓設備,譬如沙盤游戲室、兒童行為觀察室等,為學生體驗與學習兒童心理治療—沙盤游戲治療方法及幼兒實驗創造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文化正由個人主義轉變為合作主義,合作型教師團隊能夠豐富教師的認識,使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引領教師超越自我,有效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各教研室應利用教研時間,組織授課教師多溝通交流,尤其是向有幼兒園工作經歷、幼兒咨詢個案的教師學習,平時互相聽課,相互促進,提高進步,形成團隊合力,避免“單打獨斗”現象。
現代課堂教學不只滿足教師“術業有專攻”,而是要求教師要“博聞強記”。每位老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各種平臺、媒介,學習專業前沿知識,豐富知識體系。職業院校也應對教師外出培訓進修創造條件,積極鼓勵,以了解并掌握專業發展動向,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交流、溝通,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與時俱進。
重視提高課程教師對實踐指導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學習成果的轉化。通過到幼兒園調研,積累真實、典型案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做到課堂與課外的結合、理論與現實的結合。
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掌握學前兒童身體、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各年齡段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這是進行幼兒教育教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基礎理論課程的高質量教學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至關重要,同時對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提出了要求。職業院校的理論課教師要充分認識自身的重要性,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反思、學習,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