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丹丹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跨文化交際,簡單來說就是在文化領域的交流與互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愈發頻繁,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在國際地位中擁有更多話語權,需要大量的英語專業人才在其中發揮促進作用。基于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對于英語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所以高校應該推動高質量大學英語課堂建設的速度,將跨文化內容引用到課堂上,拓展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范圍,增強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能夠為我國提供充足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提高我國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跨文化交際指的就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其涵蓋了英語語法形式的正確使用,以及在不同場合中運用語言要恰當。簡單來說,成功的掌握一門語言之后,除了要學會正確發音、熟練掌握語法之外,還應該依據場合的不同來選擇不同內容的語言知識。語言屬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既能夠作為文化的載體而存在,又需要依附于文化,兩者之間密切相關。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不能單獨將英語知識內容拿出來做講解,而是應該參考其文化內涵以及現實背景意義,如果只重視單詞、詞語、句子的講授,卻忽略其文化內涵,以及文化差異,那么學生在應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就會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容易造成低級錯誤的發生,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逐漸失去開口講英語的自信心,大學英語課堂也會面臨“啞巴英語”的困境。其實,英語作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通用語言,它的本質就是交際工具,無論是表達者,還是傾聽者,使用語言時都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在英語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運用母語的便利來進行英語文化的滲透,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從而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掌握也會更加全面。綜上,跨文化交際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更加深入和全面,將學生從“啞巴英語”的困境中解救出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也對他們今后的個人職業發展有著重要促進意義,從而也能夠更好滿足我國對于跨文化交際人才的數量與質量要求。
隨著我們國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關系越來越密切,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因為跨文化視野下,要求英語人才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以及非常大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儲備,進而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出現差錯。據此,在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大學英語課堂構建需要遵循相關原則。一是系統性與綜合性,因為每種文化本身都具有綜合性、系統性,跨文化交際則會涉及到不同文化本質、價值觀、風情習俗等方面的碰撞,此時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中方與西方語言文化知識素養,以及過硬的專業技能,進而能夠在授課過程中高效指導學生熟練掌握英語語言知識。二是階段性,在高等院校中,大學英語的授課和學習應該具備一定階段性,在不同的階段當中教授不同內容的跨文化知識,同時開展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跨文化教授方法,能夠逐步提高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掌握水平。三是生活化原則,因為跨文化是用我們熟悉的語言文化方式去理解陌生文化,所以會存在一定理解難度,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聯系實際生活,那么學生便能將學到的跨文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這樣跨文化知識的理解難度就會大幅下降,而且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讓跨文化知識的現代氣息更加濃厚,大學生通常對新興事物比較感興趣,那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被調動起來。
為了推進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長期良好合作關系的進程,需要大量跨文化交際能力強的英語人才在中間發揮積極效用。高等院校作為給國家輸送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承擔起培養跨文化交際人才的責任,積極探索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大學英語課堂的建構路徑,優化整合教學資源,為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教師隊伍的建設水準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很大影響。一方面,高校建立激勵機制來增強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可以通過網絡來搜集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豐富自身的跨文化知識內涵,促進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在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指導。另一方面,高校應該加強對組織教師參與培訓學習活動的重視,進而有助于教師綜合素養提高,比如可以組織教師參與“成人英語集訓營”、“英語教師學習班”等培訓活動,這樣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保持與時俱進,對其個人專業水平提高很有幫助。此外,跨文化交際視野下的英語教學工作難度會有所增大,因為對于教師的教學綜合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自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建立牢固的跨文化知識體系,所以高校需要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給予關注,幫助教師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在教學工作中報以樂觀心態,進而對教學質量提高也有促進作用。
傳統教學理念仍然在當前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具有很大影響,在英語課堂上,過于強調英美文化,而忽視同時進行母語文化教學,長期缺乏文化比較內容,那么容易出現“中國文化失語癥”的情況。為進一步改善這種情況,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對中西方文化合理交融的重視,將兩種文化聯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中西方文化不同的理解。比如,“紅”在中國很多人看來就是熱鬧、歡樂、喜慶等美好事情的代表,過年的紅燈籠、紅窗花等在中國人的腦海里印象深刻,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紅-red”則是危險、禁止等意思,也可以指情緒上的焦慮、憤怒等。對比之下,同樣的詞匯在不同地域就有著各自的內涵,這與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很大關聯,諸如此類文化差異較大的字詞表達在英語中還有很多,所以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將中西方文化做一個對比,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
英語作為世界范圍內的通用語言,也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被分為多種英語表達形式,例如現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就可以接觸到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基于跨文化交際視野下,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對教學內容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防止學生理解出現偏差。比如,翻譯句子“To offer him money is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時,不少學生就直接將后半句翻譯成“送煤去紐卡斯爾”,以及很多其他意思,但是教師帶領學生認識紐卡斯爾市就是有名的煤都之后,學生便能夠意識到后半句的翻譯存在很大問題,“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應該理解成“多此一舉”。據此看來,讓學生知道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十分重要,會對他們的理解、翻譯、交際等產生很大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語言文化背景教學的重視,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范圍,能夠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授課內容應以學生的感興趣話題為切入點,那樣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據此,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大學英語課堂的展開應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一方面,對學生來說,與生活有關的話題會比較熟悉,所以學習和理解的難度會相應減小,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英語授課圍繞實際生活展開能夠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跨文化知識經驗,而且借助于生活話題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學生對于時事新聞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布置與時事新聞有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資料查詢與整合,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等能夠得到鍛煉,同時學生對于跨文化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為加快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大學英語課堂的構建進程,提高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可以通過實施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準、強化中西方文化的合理交融、增強對語言文化背景教學的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等措施,增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全面認知,提高其英語綜合技能水平。